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46篇
  3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单一的毫针刺法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病情的需要。电针、刺络放血、温针灸等都是常规毫针刺法的发展,是针刺和其他刺激方法的综合应用,不同针灸疗法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比单一毫针刺法的疗效更为显著。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治疗方法之间的疗效及作用机理的差异性对照研究比较缺乏,今后我们应该开展单一治法与综合治法之间的比较研究,以便选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筱杉  程志新  王冠  季博 《安徽医药》2023,27(7):1454-1458
目的 分析2010—2021年糖尿病溃疡(DU)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10—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发表的有关DU发病机制的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数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706篇文献,2010—2021年DU发病机制的研究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最高的国家、机构、作者分别为美国、迈阿密大学、Aristidis V;知识基础涉及负压伤口治疗、糖尿病伤口治疗、细胞机制等内容。结论 近十年来DU发病机制的研究热度呈上升趋势,伤口愈合、基因表达、生长因子为研究热点,组织修复、细胞凋亡、炎症为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都是相对保守的信号通路,贯穿哺乳类动物的一生并可以调节很多生物学进程。研究显示,Wnt/β-catenin通路与NF-κB通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且共同参与多方面的调控。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是涉及炎性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的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4.
王冠瓓  张秀梅 《现代康复》1998,2(5):417-417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LIB)是近十年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格疗方法.在我国开始引用到临床不过五年。我们采用ILIB疗法治10。例高粘滞血症(BHS)通过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分析.观察LILB对BHS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分析2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的老年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结果老年CSDH术后并发症与患者脑梗死及脑萎缩程度、手术过程、术后管理及患者基础身体状况有关。结论对老年CSDH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应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严格闭式引流及精细术后管理以共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刘政  刘明  张玥  宋福晨  王冠 《光明中医》2015,30(2):239-241
侯玉芬教授是第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擅长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本文总结侯玉芬教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重症缺血的临证经验。侯教授临证注重辨证论治,提出湿热瘀阻是下肢重症缺血的主要病机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同时重视体位疗法及治未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1(metastasis suppres-sor 1,MTSS1)在宫颈鳞癌及子宫内膜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选取30例宫颈鳞癌患者病理标本作为研究组1,同时选取30例经宫颈液基细胞学证实无异常的宫颈病理标本作为对照组1。另选取3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病理标本作为研究组2,同时选取30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正常子宫内膜病理标本作为对照组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测引物序列及Western蛋白印迹法分析MTSS1在宫颈鳞癌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因素。结果运用q-PCR测引物序列及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表明研究组1和2中MTSS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表明研究组1和2中MTSS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同,均证明MTSS1在宫颈鳞癌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高表达,进一步在蛋白水平证实MTSS1基因的表达可能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临床癌症筛查提供了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在我国已经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复发和未控,并且发现大部分患者在食管癌根治术后1~2年内复发。目前手术治疗、再程放疗、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将对食管癌复发的因素及不同的放疗方式进行综述,进一步为局部复发性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其发病机制。方法在本院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随机选取54例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肠道的营养治疗,分析其发病机制,并记录治疗效果。结果 54例患者通过相关治疗以后,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没有患者死亡,通过治疗以后有效治愈率为96.30%。结论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后,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肠道动力和受损程度有关,通过对其肠道进行营养治疗以后,患者均得到改善,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胃壁异位胰腺及胃周异位胰腺的CT影像学特征,为CT诊断异位胰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部异位胰腺CT资料,其中21例进行了增强CT扫描。于PACS系统上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胃壁异位胰腺24例,病灶多数位于胃窦部或胃大弯侧或混合型,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粘膜下病变,可伴有中央脐凹征或囊性变,表面粘膜增厚或破溃。Ct增强后表现为高于、类似或低于正常胰腺的强化方式。胃周脂肪内异位胰腺16例,10例为多发病灶。胃周脂肪内异位胰腺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小结节,境界清楚,强化程度类似于周围淋巴结。结论胃壁异位胰腺CT表现有其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胃周异位胰腺应注意与胃周淋巴结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