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5篇
  免费   884篇
  国内免费   908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144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1118篇
口腔科学   148篇
临床医学   1419篇
内科学   1016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436篇
特种医学   4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67篇
综合类   218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20篇
眼科学   880篇
药学   1750篇
  10篇
中国医学   1195篇
肿瘤学   42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589篇
  2021年   717篇
  2020年   862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465篇
  2014年   1070篇
  2013年   899篇
  2012年   1481篇
  2011年   1505篇
  2010年   733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逆行转住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皮瓣转位面积及血管蒂部的处理方案。方法 在小腿后侧以腓肠神经体表投影为轴心线,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6例,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51例。结果 54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皮下组织成活,经植皮愈合,经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功能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以修复胫前区、踝部及足部跖骨中段近侧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前交通动脉复合体(antc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complex,ACoAC)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特点,为该区域的手术提供显微解剖数据,方法在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上,分别在不同的视角下对ACoAC及其发出的穿支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取出整脑后对ACoAC各部分直径、长度进行测量、拍照,所得数据用SPN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例(20侧半球)共有20支大脑前动脉。双侧ACA—A1段长度和直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ACA-A1段后下壁发出许多穿支血管。前交通动脉形态变异很多均发出穿支血管,分别供应下丘脑、视交叉、胼胝体膝部等。Hcubner回返动脉是ACoAC发出的最粗大的穿支血管,其起源、行程变异很大。ACoAC发出很多供应视交又及视神经的穿支血管.他们大多来自ACA—A1段。结论 ①双侧ACA-A1段发育多不对称,可能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关。ACA—A1段均发出重要的穿支血管.手术时应仔细加以分辨、保护..ACoA形态变异很大,但与ACA-A1段发育不良关东不大,②Heubner回返动脉起源和形态堑异很大。③OC和ON的血液供应有上、下两个起源。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采用断流术并吻合器横断食管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包括急性出血期急诊手术22例,有出血病史作择期手术的19例和无出血病史作预防性手术的7例,经腹采用吻合器横断食管下段同时进行食管下段及贲门周围血管的选择性离断,观察其近期和远期止血效果。结果术后近期和远期止血效果都比较满意。结论该手术为食管下段横断和对食管下段与贲门周围血管选择性离断的联合应用,术中使用一次性吻合器进行食管下段的横断与吻合,使手术方法简便快捷,可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74.
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血液灌流治疗组(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并观察疗效。非血液灌流治疗组(对照组)16例。结果治疗组22例中死亡14例,病死率为63.6%,对照组病死率87.5%,两组相比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是临床上抢救百草枯中毒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病人自控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计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86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为舒芬太尼镇痛组(S组),术后镇痛药物配方:舒芬太尼2μg/kg+格拉司琼6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另一组为芬太尼镇痛组(F组),术后镇痛药物配方:芬太尼20μg/kg+格拉司琼6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镇痛泵参数均设置为:负荷剂量4ml,背景输注速度1ml/h,自控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S组与F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S组在各个时段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均低于F组(P〈0.05);S组镇静效果较F组评分略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F组(P〈0.01);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呼吸抑制发生。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满意度均在90%以上。结论腹部手术病人自控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及安全性,且心血管的稳定性好,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76.
氟烷和七氟醚对缺血心肌功能和代谢及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氟烷、七氟醚(1.5MAC)对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 应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逆行灌注模型研究氟烷、七氟醚对心肌缺血前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力升高速率(+dp/dt)、左室压力下降速率(-dp/dt)和冠脉流量(CF)的影响,测定缺血前、缺血10min、缺血25min3个不同时间的心肌ATP含量、Ca2+-ATP酶活性,同时记录缺血间期左室内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七氟醚显著增加正常离体心脏的CF,氟烷、七氟醚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和Ca2+-ATP酶活性,能够增加正常心肌的能量贮备。缺血10min时,二药能够减缓心肌ATP含量及Ca2+-ATP酶活性的下降,氟烷的作用比较明显。缺血间期,氟烷明显推迟缺血性挛缩的起始时间,降低挛缩幅度。结论: 氟烷的抗缺血损伤作用优于七氟醚,延缓缺血期心肌ATP含量及Ca2+-ATP酶活性的下降可能是氟烷抗缺血损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7.
张迎宪 《医学信息》2007,20(3):212-215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式在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39例ASAⅠ~Ⅱ级,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侧开胸手术的病人,术后随机接受罗哌卡因(罗哌组,n=10)、甲磺酸罗哌卡因(甲罗组,n=10)和布比卡因(布比组,n=10)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及吗啡(吗啡组,n=9)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结果术后1、2、5d静息时的疼痛评分罗哌组和甲罗组均明显低于布比组,但与吗啡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后1d静息时疼痛评分吗啡组也明显低于布比组,但术后2、5d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1、2、5d咳嗽时疼痛评分罗哌组均明显低于布比组和吗啡组;各时间咳嗽时疼痛评分布比组和吗啡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1、2dPaCO2罗哌组均明显低于布比组,术后1dPaCO2罗哌组也明显低于布比组;术后1、2dPaCO2罗哌组均明显高于吗啡组,但与布比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1、2、5d用力肺活量和呼吸峰流速四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和甲磺酸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可安全用于开胸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其镇痛效果优于布比卡因加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和吗啡静脉镇痛,并使术后病人维持更好的呼吸功能,且不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8.
背景:目前关于氨基葡萄糖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但关于其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软骨代谢相关基因影响的研究有限。目的:观察氨基葡萄糖胶囊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对软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中心收入的40例健康受试者,检测并对比健康受试者与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Ⅱ型胶原纤维α1、聚糖蛋白、特异性组织抑制物3基因表达水平。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12周,对比治疗前后2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各基因表达水平、Lequesne指数,统计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健康受试者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特异性组织抑制物3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Ⅱ型胶原纤维α1、聚糖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②治疗前研究组和常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各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特异性组织抑制物3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Ⅱ型胶原纤维α1、聚糖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③治疗前研究组和常规组Lequesne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Lequesne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④研究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氨基葡萄糖胶囊可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可能通过抑制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特异性组织抑制物3基因表达,促进Ⅱ型胶原纤维α1、聚糖蛋白基因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仿生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双动臼杯在脊柱僵硬患者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行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1例(41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临床随访根据X线检查、Harris评分系统及手术前后髋关节总活动度进行评价。结果21例(41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38个月,中位数为25个月,平均(25.47±6.59)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0.80±10.35)分增加到术后末次随访的(87.41±10.18)分,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51.87±15.71)°增加到术后的(198.53±18.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显示所有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2例(3髋)出现异位骨化,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结论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病变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双动臼杯高稳定性的特点,降低了 AS患者髋臼假体安放的手术技术要求,容错率较高,从而最小化脱位的风险。  相似文献   
80.
目的进一步评价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共实施该手术37例,其中Ⅰ期22例,Ⅱ期15例,35例符合作者制定的手术适应证,2例略超出手术适应证。结果37例病人中,术后发生乳头表皮部分坏死1例,1个月后乳头皮肤痂下愈合;皮下积液3例,经穿刺抽液治愈;33例切口甲级愈合,顺利出院。全部病例乳头基底部病理检查均无癌浸润。术后37例全部随访,最长随访时间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9个月。37例病人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可作为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