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继发盆腹腔寄生性平滑肌瘤案列。 方 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1例手术配合过程。 结果该例手术均获得成功, 手术摘除肿物病理符合平滑肌瘤。 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技术性较强的新治疗手段,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生寄生性平滑肌瘤,较罕见。因此,对有腹腔镜肌瘤剔除手术史者,应定期复查,且应注意子宫以外的盆、腹腔,若发现盆腹腔内实性肿物,应警惕继发寄生肌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调查弱视儿童在双眼分视状态下的眼位及注视稳定性的状况。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临床眼位正常的弱视儿童,轻度、中度、重度各30例。 方法 应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视感知觉检查方法对弱视儿童的知觉眼位与注视稳定性状况进行量化评估检测。主要指标 眼位差值与注视稳定性的对齐差值。结果 弱视儿童注视3°视标其水平眼位均值:轻、中、重度组分别为(12.70±9.57)像素、(23.33±21.03)像素、(53.79±58.92)像素(H=14.765,P=0.001);垂直眼位均值分别为(4.93±5.21)像素、(9.23±9.03)像素、(20.48±23.75)像素(H=13.569,P=0.001)。注视1°视标其水平眼位均值:轻、中、重度分别为(18.67±16.19)像素、(33.27±27.95)像素、(81.61±76.02)像素(H=17.941,P=0.000);垂直眼位均值分别为(4.27±5.46)像素、(7.50±10.52)像素、(20.75±22.99)像素(H=19.927,P=0.000)。轻、中、重度组注视稳定性对齐差值平均分别为(4.77±3.18)像素、(7.23±5.54)像素、(20.44±22.99)像素(H=29.944,P=0.000)。结论  临床眼位正位的弱视儿童其知觉眼位及注视稳定性均存在异常,弱视程度越深,异常越严重。弱视治疗应注重双眼视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手术病人升温系统,并从硬件、软件等方面阐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过程。该仪器采用PTC陶瓷发热体进行空气加热,可以进行风量调节。通过充气式升温使病人核心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介绍了一种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程控仪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构成,该程控仪以LPC2103为核心搭建系统电路,并进行系统软件的编写,通过无线耦合的数据传输方式,实现程控仪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程控与遥测.  相似文献   
85.
布托啡诺减少老年男性患者全麻后导尿苏醒期躁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爽  沈宁  刘辉 《现代医院》2010,10(8):3-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对全麻后导尿中老年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90例欲行肝脏手术中老年男性患者,年龄58~75岁,ASAⅠ~Ⅱ级。患者术前神志清醒,无精神病史,能配合各项操作,无其他严重心肺疾病,术后因各种原因需转往ICU者除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组:患者在病房导尿后再进入手术室;R组: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但不使用布托啡诺;N组: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使用布托啡诺,每组30例,三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术中麻醉维持相同。麻醉期间常规监测IBP、ECG、HR、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观察苏醒躁动情况及拔管时间。结果 R组躁动评分2分以上的例数最多,躁动率也最高,同时评为0分的例数最少,拔管时间亦最长,与另外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N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增加了中老年男性患者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延长了拔管时间,而复合应用布托啡诺则大大减少了这种躁动发生率,同时并不影响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86.
相对集成温度传感器而言,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具有温度测量范围广、精度高等优点,本文利用这一特点。结合具有AD转换功能的国产STC12C5410AD单片机,设计一种宽温度监控范围(0℃~200℃)的医用电子电路。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骨骼肌全基因组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进健康的分子机制。方法:6例COPD患者参加了有计划的太极拳训练,在训练前和训练12周后,分别对实验对象的骨骼肌进行针吸活组织采样,经处理后采用基因芯片进行全基因组表达检测。结果:本研究将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技术、BRB基因分析软件及DAVID在线搜索的生物信息学手段相结合,对基因芯片生物信息进行初步探索。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55条(其中10条表达下调,45条表达上调)。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发现有氧运动使核糖体蛋白基因(包括PRL28、PRS19、SNRPF、RPS21、SNRPE)表达下调,内毒素抑制蛋白(CRI1)基因表达上调,与COPD患者炎症细胞的抑制有关。结论:PIK3R1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TNF-α基因表达下调的分子机制。在众多调节机制和代谢途径中,各条基因的表达变化都与PIK3R1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2(HBD-2)、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在健康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表达水平,探讨阴道局部免疫状态与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对照组20例,VVC组患者22例及RVVC组患者26例,分别测定三组人群阴道pH值,并用ELISA法测定阴道灌洗液中HBD-2、IL-4、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①VVC组及RVVC组阴道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阴道pH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②VVC组和RVVC组HBD-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VVC组较VVC组的HBD-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③VVC组和RVVC组IL-4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VVC组较VVC组的IL-4表达水平升高(P〈0.05);④IFN-γ表达水平在三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局部免疫状态紊乱可能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89.
广东省128例新发现麻风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广东省2007年新发现麻风病人进行专项调查,进一步探讨麻风病防治策略。方法:利用麻风病例专项调查问卷获取麻风病人来源、发现方式、确诊时间,确诊机构等信息,利用EPI data系统录入数据,统计分析利用SPSS 13.0。结果:本地100例新发现麻风病人主要分布在湛江、揭阳、汕头等地,28例流动人口病人主要来自广西、湖北、四川、湖南、江西、陕西、贵州等省份。92.2%的病人在门诊发现,85.5%由皮防所确诊,诊断延迟最长者为10年。20.4%的病人是LL型,28.2%的病人是BL型。结论:我省对于病人的早期发现和诊断都不理想,因此必须把对麻风高发地区的宣传教育和对皮肤科医生的麻风病诊疗知识培训作为麻风病防治的重点,以便及早控制和消灭麻风病。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直接免疫荧光(DFA)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分别采用CT抗原DFA和ELISA法检测泌尿生殖道CT,两法结果不一致时采用荧光定量PCR确证。以DFA和ELISA法均阳性或经PCR确证阳性的结果作为真阳性,分别计算DFA和ELISA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共检测222份女性宫颈拭子和69份男性尿道拭子,真阳性66例,真阴性225例,其中DFA和ELISA检测结果均阳性63例,另10例两法结果不符的样本经PCR检测阳性3例。ELISA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98.7%、95.5%和99.1%,而DFA分别为98.5%,98.2%,94.2%,99.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6%。结论:ELISA和DFA法检测CT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可为临床治疗和性病监测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