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242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07篇
  1篇
中国医学   21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MNCs),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采用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scanningeonfoealmicroscope,LSCM)鉴定后将细胞随机分成:(l)对照组;(2)辛伐他汀对照组;(3)黄芪甲苷组。24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的增殖周期;MTT比色法、黏附能力实验检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eells,EPCs)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结果:黄芪甲苷在10-1mmol/L~10-10mmol/L的浓度范围中均有效,在黄芪甲苷10-9mmol/L浓度时,EPCs的增殖力最强,黄芪甲苷能明显增强EPCs的黏附、增殖能力。结论:黄芪甲苷能够增强EPCs的生物学功能,对EPCs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不同时间点皮层超微结构及轴突再生抑制因子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 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30只)、假穴位组(30只)、模型组(30只)、假手术组(30只)和空白组(10只)。电针、假穴位、模型3组采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电针组术后选取督脉"大椎"、"百会"穴每天给予电针治疗。假穴位组术后选取督脉"大椎"、"百会"穴旁开1寸处给予电针治疗。模型组仅作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处理,假手术组仅做手术创伤,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电针对IR后1、7、28d各组大鼠脑皮层缺血区细胞超微结构及Nogo-A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电针组脑皮层缺血区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脑屏障等超微结构的损伤均较假穴位组、模型组减轻。电针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第1、7、28d脑皮层缺血区Nogo-A的表达均低于同期假穴位组及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假穴位组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脑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下调中枢神经轴突再生抑制因子Nogo-A的表达等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对离子电极法和酶法两种测量钾钠的方法作一个评价。方法 通过线性测定、重复 性试验、回收试验、相关性试验、干扰试验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所检测的项目其线性 范围、回收率均符合要求,重复性良好,批内批间CV%均在允许范围内,相关系数r>0.95,t检 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酶法的干扰因素大于离子电极法。结论 两种方法可以交替使用,更 加方便了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显著上升,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痛、脑卒中、糖尿病等发生率有相关性,痛风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痛风的治疗日益重视。西医治疗痛风药物,由于其不良反应及价格昂贵限制了其临床使用。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价格低廉、副作用少等优点,且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效果明显,主要从复方中药(包括内服、外敷)、单味中药两方面对近年来痛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加味二仙汤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雌激素治疗组、加味二仙汤剂治疗组、加味二仙汤颗粒剂治疗组,采取切除双侧卵巢进行骨质疏松症造模,分别给药喂养,在4、13周后每组各取10只大鼠处死,摘取第五腰椎经处理后,分别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变化。结果:给药4、13周后,雌激素治疗组与病理模型组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出一定骨保护作用。给药4周、13周后加味二仙汤治疗组与病理模型组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均有统计学意义,颗粒剂治疗组与汤剂治疗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加味二仙汤能明显改善去势大鼠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其机理是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生长,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抑制高转换型骨代谢趋势来实现。加味二仙汤颗粒剂防治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建立胃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胃舒颗粒中的延胡索、木香进行了定性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的木香所含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TLC法色谱斑点清晰,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进样量分别在0.66~3.96μg和0.52~3.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胃舒颗粒质量标准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997.
104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对104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其他还有造血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结论 合理使用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伤痛平膏中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辣椒素含量。方法:采用hp-5毛细管柱;柱温90~180℃;进样口温度250℃;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80℃。结果:水杨酸甲酯线性范围为0.76~7.56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RSD为0.52%(n=5);薄荷脑线性范围为0.25~2.54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为0.78%n=5);辣椒素线性范围为0.503~5.03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RSD为0.88%(n=5)。结论: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伤痛平膏中水杨酸甲酯、薄荷脑、辣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测定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p16基因与鼻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0例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慢性鼻咽粘膜炎症标本80份作为对照,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①鼻咽癌p16蛋白表达阴性率为75.56%,鼻咽炎症为16.25%,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②高分化鳞癌的P16蛋白阴性表达率为34.78%,低分化鳞癌为88.68%,未分化癌为92.86%,提示p16基因的缺失可能与鼻咽癌的分化程度有关(χ2=20.88,P<0.01)。③颈淋巴结转移阳性(N+)者p16蛋白阴性表达率为92.06%,颈淋巴结转移阴性(N0)者为37.03%,p16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呈负相关(r=-0.59,P<0.01)。结论抑癌基因p16失活或p16蛋白低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鼻咽癌原发灶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早产儿中应用的价值。方法胎龄(31.0±2.17)周、出生体质量为(1430±200)g早产儿41例经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及时X线检查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结果经右上肢静脉穿刺30例,左上肢静脉穿刺11例,右肘正中静脉穿刺成功率最高(43.9%)。导管顶端到达位置上腔静脉20例,锁骨下静脉12例,右心房2例,颈静脉4例,腋静脉3例。导管置入长度(12.45±2.34)cm,经右侧上肢置入长度(11.87±1.96)cm,经左侧上肢置入长度(14.05±2.63)cm。导管留置时间(17.95±7.92)d,左右侧上肢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穿刺时日龄(7.39±3.79)d,体质量(1320±180)g,拔管时体质量(1720±320)g。24例计划性拔管,其他原因拔管4例导管感染,2例脱管,2例导管折断,3例静脉炎,6例堵管。治愈37例,4例自动出院。结论应用PICC能安全、有效地用于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提高置管水平,加强导管护理,是减少PICC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