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某市不同类型的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市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类学校报告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期间学校共报告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41起,报告病例2 444例,罹患率为2.96%。5年间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罹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以小学暴发疫情数最多(25起,占60.97%);大专院校罹患率最高为5.10%,不同类型学校罹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期间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为4 d,疫情持续时间为7 d;不同类型的学校疫情报告时间间隔、疫情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s=0.73,P<0.01)。结论 小学是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大专院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防控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无锡市库蚊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特征和蚊虫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方法 对无锡市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小拟态库蚊和褐尾库蚊的CO Ⅰ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在GenBank中对所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基因特征、颠换率、分化年代,利用Mega 4.1软件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 小拟态库蚊的COⅠ基因为首次测序;5种库蚊的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692~717 bp,GC含量为29.91%~31.42%,颠换率为5.610%~8.555%,分化年代为2.44×106a~3.72×106a;每种蚊虫为单系群的支持值均≥98.结论 COⅠ基因具有种间特异性,可用于5种库蚊的分类鉴别.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检索多学科医务人员对ICU患者早期活动的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并进行Meta整合。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sycINFO、Ovi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多学科医务人员对ICU患者早期活动的认知及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Meta整合中的汇集性整合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提炼出54个主要结果、13个新类别、3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分别是对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感知、实施早期活动的障碍因素、实施早期活动的促进因素。结论多学科医务人员协作在ICU患者早期活动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着许多障碍,未来应结合国内ICU实际情况及特点探索多学科协作策略,积极推动早期活动的临床开展和持续落实,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某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的流行特征,为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疫情发生学校基本情况及患者发病基本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集患者和厨师的粪便及肛拭子标本及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海淀区某学校7日内累计发现患者119例,临床症状以呕吐(94.1%,112/119)、腹痛(46.2%,55/119)为主,无住院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学生病例平均年龄6.38岁,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11岁。患者分布在22个班级,主要分布在一年级某班,共35人(占30.17%)。共采集粪便及肛拭子标本134份,检出病例诺如病毒阳性7份,病例札如病毒阳性1份,餐饮从业人员札如病毒阳性5份。剩余食品、桶装水、饮水机入水及出水口涂抹标本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病例集中的班级及宿舍水卫生学指标异常;住宿、教室位于阴面、水卫生学指标异常与发病有关(P<0.05)。结论 该起疫情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以呕吐、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并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报告标准;首发病例发现和隔离不及时,呕吐物消毒不规范是导致传染源出现由点及面的接触传播、病例集中出现的主要原因,但不排除水传播的可能;应加强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疫情监测和学生吐泻物的消毒处理,防止类似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通过对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我国产科医疗风险防范管理的对比研究,为我国产科医疗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流行特征,为制定监测方案和开展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根据地理位置、覆盖人群和就诊量,在本区3所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腹泻病原主动监测,填写门诊病例个案调查表,采集粪便样品进行5类病毒和8类细菌的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纳入感染性腹泻病例9 301例,病原阳性率为55.7%(5 179)。单一病毒、单一细菌和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6.7%(2 481)、17.0%(1 579)和12.0%(1 119)。单一病毒阳性病例中,诺如病毒阳性率最高(15.4%,1 428/9 301),其次为轮状病毒(7.2%,667/9 301);单一细菌阳性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6.7%,619/9 301),其次为非伤寒沙门菌(3.3%,305/9 301);混合感染病例中,病毒-细菌阳性率最高(4.9%,459/9 301)。诺如病毒(17.0%,838/4 938)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7.2%,354/4 938)阳性率在20~59岁年龄组最高,轮状病毒(9.4%,178/1 896)和非伤寒沙门菌(4.9%,93/1 896)阳性率在0~4岁年龄组最高。诺如病毒年度流行呈现春季和秋季2个高峰,轮状病毒呈现冬季高峰,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呈现夏季高峰,非伤寒沙门菌呈现夏季小高峰。结论 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阳性率高,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本地区优势病原体,病原在不同年龄组分布存在差异,优势病原季节性流行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