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71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82.
Natural killer (NK) cell‐mediated 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NK‐ADCC) is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viral infecti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NK‐ADCC responses in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In this study, impaired non‐specific antibody‐dependent CD56+ NK cell responses were observed in chronic HCV infection, as shown by decreased degranulation (extracellular CD107a expression) and interferon (IFN)‐γ production in response to antibody‐bound P815 cells. A peptide pool composed of epitopes recognized by anti‐HCV‐E1/E2 antibodies could induce pronounced HCV‐specific antibody‐dependent NK cell responses in sera from approximately half the chronic HCV carriers. Additionally, HCV‐specific epitopes with the capacity to induce robust NK‐ADCC activity were identified. Five linear NK‐ADCC epitopes (aa211‐aa217, aa384‐aa391, aa464‐aa475, aa544‐aa551 and aa648‐aa659 of the HCV envelope) were identified and do not overlap with putative linear neutralizing epitopes.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dys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ntibody‐dependent CD56+ NK cell responses in chronic HCV carriers. The key non‐neutralizing NK‐ADCC epitopes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may act as new targets for immunological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 对柳州市1996-2010年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查无此人”病例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资料来源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柳州市1996-2010年度疫情信息库中的病例随访管理“查无此人”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柳州市1996-2010年报告的病例中有2 405例随访状态为“查无此人”,其中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2 217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例188例.报告的“查无此人”病例以21~40岁青壮年为主(80.6%),男性1 731例(72.0%);病例主要分布在2003 -2007年(66.4%);1996-2009年主要来源是广西其他地市(53.45%)和柳州市(41.83%);感染途径主要为注射毒品(38.03%)和异性性传播(19.10%),传播途径不详占40.33%;“查无此人”病例的工作单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民族、文化程度等信息缺失较多;自2010年柳州市全面开展实名制检测后,“查无此人”病例数明显下降,且各类常见缺失变量的缺失率均低于实名制检测实施前(均有P<0.001).结论 “查无此人”病例与个人信息缺失、艾滋病网络监测系统、人群特征等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措施,减少“查无此人”病例的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6-2011年台州市报告发现的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接受抗病毒治疗前至少有过两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1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中位数M=-2.9(IQR:-9.7~1.6);286例(69.4%)HIV感染者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低于首次;130例(31.6%)HIV感染者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首次水平下降≥30%,即显著下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年龄、职业、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及首末次检测时间间隔存在关联。结论浙江省台州市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部分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快速下降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定期随访检测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密切观察变化速率,以评估其病情进展并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调查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现状,分析两者关系,为有效开展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建筑工地,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建筑工地农民工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态度。结果调查的818名建筑工地农民工以18~25岁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在38.3%~91.3%之间,对艾滋病患者态度的认同率在27.0%~66.6%。结论建筑工地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还不全面,对艾滋病的歧视严重影响各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建议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和反歧视教育。  相似文献   
87.
张卫华  蒋贵英  张涛 《职业与健康》2012,28(6):726+728-726,728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危险行为及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做好该人群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打基础。方法 2009—2010年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自愿咨询个案登记表》对自愿咨询检测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57名求询者中,男410人,女447人,多数因为高危性接触前来咨询检测,异性性接触为主;共检测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8例,感染率为0.93%;8例均为性接触感染。结论 VCT人群是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高危人群及高发人群,应进一步扩大VCT门诊的覆盖面,更加深入地开展VCT工作。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津南区暗娼人群的人口学状况、行为特征及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的调查,探讨对暗娼人群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津南区38家娱乐场所的407名暗娼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数据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4.52%。最近1次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为70.02%,最近1个月内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每次都用的占47.42%。结论娱乐场所暗娼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安全性行为的认知度不高,安全套使用率低,有必要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该人群艾滋病的发生,遏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89.
张海东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17-1118
目的通过对格尔木市艾滋病(AIDS)疫情进行分析,了解格尔木市AIDS流行特点和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格尔木市2000—2010年AIDS疫情、哨点和常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格尔木市自2000年3月发现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截止2010年底,累计发现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66例。3种传播途径均有发现,主要以血液传播为主。2009年开展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干预以来,累计检测MSM人群129人次,发现HIV病毒感染者7例,感染率5.4%。2010年在国家级暗娼人群哨点监测中,首次发现报告HIV感染者。结论应加强既往有偿采供血和住院输血患者HIV抗体检测,大力普及无偿献血和AIDS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AIDS知识知晓率,扩大高危人群干预覆盖面,采取有效措施控制AIDS经性途径的传播。  相似文献   
90.
刘玉清  张涛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46-1747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性病疫情动态,为进一步开展辖区性传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各医疗机构报送的怀柔辖区性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辖区累计报告性病303例,发病率为81.23/10万。全年报告性病5种,其中乙类传染病2种:梅毒182例,发病率48.79/10万;淋病33例,发病率8.85/10万。重点监测疾病3种,其中尖锐湿疣75例,发病率20.11/10万;生殖器疱疹11例,发病率2.95/10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2例,发病率0.54/10万。性病发病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结论 2011年怀柔区性病报告发病率较高,建议主管部门根据性传播疾病的发病趋势制定怀柔区性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