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目的:CT扫描联合肿瘤特异性标志物诊断老年肺癌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94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老年肺癌患者均采用SIEMENS 64排CT行胸部扫描,并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癌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等特异性标志物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及不同类型肺癌患者的含量变化,并研究CT联合特异性标志物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EA、NSE、CA19-9及CYFRA21-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肺癌患者相比,周围型肺癌组与中央型肺癌组血清CEA、NSE、CA19-9和CYFRA21-1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断效能而言,血清肿瘤特异性标志物联合CT扫描诊断的灵敏度94.6%,特异度96.3%,均高于单项诊断。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A19-9及CYFRA21-1含量均升高,且周围型肺癌与中央型肺癌患者差异不显著,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microRNA-125b(miR125b)调控孕期酒精暴露致胚胎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给予孕期小鼠持续连续酒精暴露[50%酒精,5 μL/(g·d)],对照组予以0.9%NaCl暴露;检测出生小鼠脑/体重比;Tunnel法检测新生小鼠脑组织中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定量PCR检测miR125b、p53、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53及Bax蛋白表达;体外情况下给予鼠PC-12细胞酒精暴露,然后进行miR125b mimic转染以上调miR125b表达;再次检测miR125b、p53及Bax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酒精暴露组小鼠出生脑/体重比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中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加。酒精暴露组新生小鼠脑组织中miR125b表达明显降低,而p53及Bax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C-12细胞转染miR125b-mimic使其过表达后,miR125b表达显著升高,与酒精暴露组相比p53及Bax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miR125b通过影响p53通路进而参与影响孕期酒精暴露致小鼠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63.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包括婴幼儿早期喘息、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哮喘等。目前,对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原因的研究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早期病毒感染,而维生素D水平低下是导致儿童哮喘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但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脐带血中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并不十分明确,为此本文综合相关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4.
本文报告了1例妊娠14周经超声发现胎儿骶尾部畸胎瘤,超声联合MRI提示肿瘤分型为Ⅰ型。妊娠26周前肿瘤囊性部分占比>60%,妊娠28周肿瘤囊性部分自行破裂。妊娠期密切监测,妊娠36周 +5时,肿瘤体积增至12.8 cm×9.7 cm×12.3 cm。孕妇于妊娠37周行剖宫产术分娩。新生儿生后4 d于小儿外科...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采用心音图运动试验(PCGET)检测和评估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早期(0~7 d)的心力储备(CCR)。 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 797例正常、足月的出生早期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生后不同日龄,将其分为0~7 d组(n=192、257、270、214、232、212、210、210)。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检测和分析这些新生儿的第一心音(S1)与第二心音(S2)的幅值比值(S1/S2)、心脏舒张期时限(D)与收缩期时限(S)的比值(D/S)和应激后心力变化趋势(CCCTS)。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8组新生儿安静时和哭泣后的S1/S2,哭泣后的CCCTS分别进行整体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8组新生儿安静时和哭泣后的D/S分别进行整体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8组新生儿安静时和哭泣后的S1/S2进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8组新生儿安静时和哭泣后的D/S进行组内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对这些新生儿安静时的S1/S2与D/S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对纳入研究新生儿安静时D/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8组正常、足月的出生早期新生儿安静时的S1/S2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7.5,P<0.001),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0 d组的S1/S2显著低于1 d和2 d组,但是显著高于其余5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d组的S1/S2显著高于其余7组,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 d组的S1/S2呈逐渐下降趋势,这6组的S1/S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8组新生儿安静时的D/S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P<0.001)。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0 d组的D/S显著低于其余7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d组的D/S高于0 d组,但是显著低于其余6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 d组的D/S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8组新生儿哭泣后的S1/S2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P<0.001),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0~2 d组的S1/S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0~2 d组的S1/S2均显著低于3~7 d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8组新生儿哭泣后的D/S和CCCTS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P=0.002;χ2=8.9,P<0.001)。对D/S和CCCTS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0 d组均显著低于其余7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余7组组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0 d组新生儿安静时和哭泣后的S1/S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余7组则显著低于同组新生儿哭泣后的S1/S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⑥8组新生儿安静时的D/S均显著高于组内新生儿哭泣后的D/S,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⑦纳入研究新生儿安静时的S1/S2与D/S呈负相关关系(rs=-0.1,P<0.001)。⑧对纳入研究新生儿安静时D/S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新生儿日龄越大、母亲孕次越少及新生儿性别为男性,其安静时的D/S越大。⑨本研究根据新生儿PCGET检测结果,计算出不同日龄正常、足月的出生早期新生儿安静时和哭泣后的CCR各项指标95%参考值范围。 结论通过PCGET检测建立正常、足月的出生早期新生儿CCR评估体系,或许可为我国针对这类新生儿的心脏保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0日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的48例IB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IBD类型,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组(n=12,确诊为UC患儿)和克罗恩病(CD)组(n=36,确诊为CD患儿)。选取同期于本院就诊的30例非IBD受试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3组受试儿的临床病例资料,以及检测其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IgG和ASCA IgA、抗乙糖苷甘露糖抗体(AMCA)IgG、抗乙糖苷壳糖抗体(ACCA)IgA、抗细菌鞭毛蛋白cBir 1抗体(anti-cBir 1)IgG和粪钙卫蛋白(FC)水平,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对3组受试儿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pANCA、ASCA IgG、ASCA IgA、AMCA IgG、ACCA IgA、anti-cBir 1 IgG和FC水平分别进行整体比较,再采用SNK-q检验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对3组受试儿的性别构成比及血清pANCA、ASCA IgG、ASCA IgA、AMCA IgG、ACCA IgA、anti-cBir 1 IgG阳性率和FC阳性率进行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结果①3组受试儿的年龄、BMI及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受试儿血清pANCA、ASCA IgG、ASCA IgA、AMCA IgG、ACCA IgA、anti-cBir 1 IgG和F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间血清pANCA、ASCA IgA、AMCA IgG、ACCA IgA、anti-cBir 1 IgG和FC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受试儿血清pANCA、ASCA IgG、ASCA IgA、AMCA IgG、ACCA IgA、anti-cBir 1 IgG和FC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血清pANCA或许可以作为诊断UC的首选指标,而血清ASCA IgG、ASCA IgA、AMCA IgG、ACCA IgA和anti-cBir 1 IgG,或许可作为诊断CD的指标,但是这些指标是否可作为诊断和判断UC和CD患儿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FC表达水平与IBD患儿病情进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乳腺诊断系统(简称乳光超)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治疗的超声检查3级及以上(排除6级)患者共2 245例。患者同时完成了超声及乳光超检查,其中,经活组织检查且有完整病理资料的患者共1 157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肿瘤最大直径将1 157例分为3组:S1组(≤1.0 cm)共452例,S2组(1.1~2.0 cm)共489例,S3组(>2.0 cm)共216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 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采用Medcalc V19.0.4软件行Z检验。2种方法敏感度及特异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2种方法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McNemar检验)。 结果1 157例中,恶性144例(12.4%),全部为浸润性导管癌,良性1 013例(87.6%),其中纤维腺瘤85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9例,腺病112例。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130/144)和67.7%(686/1 013),诊断准确率为70.5(816/1 157),乳光超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 (136/144)和81.8%(829/1 013),诊断准确率为83.4% (965/1 157)。2种方法比较,乳光超诊断的敏感度与超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2,P=0.183),但乳光超的诊断准确率及特异度比超声高(χ2=55.148,P<0.001,χ2=53.515,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对0~1.0 cm及1.1~2.0 cm肿块,乳光超诊断效能优于超声(Z=2.384,P=0.034;Z=3.962, P<0.001);而对于>2.0 cm的肿块,乳光超的诊断效能与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11, P=0.056)。亚组分析显示:对于0~1.0 cm小肿块,乳光超特异度为85.7%(359/419),高于超声特异度72.3%(303/419)(χ2=22.555,P<0.001)。对于1.1~2.0 cm小肿块,乳光超特异度为80.4%(349/434),高于超声特异度66.1%(287/434)(χ2=22.613,P<0.001)。对于>2.0 cm肿块,乳光超特异度为73.1%(117/160),超声特异度为58.1%(93/160),乳光超特异度优于超声(χ2=7.979,P=0.005)。各亚组中,乳光超与超声的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27; χ2=0.374,P=0.541; P=1.000)。 结论乳光超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优于超声,可作为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9.
李丽蓉 《医学信息》2019,(14):189-19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炎重症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呼吸频率、心率、pH值、突发抢救情况、死亡情况及护理满意。结果 研究组PO2、pH值均高于对照组,PCO2、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33.33%)较对照组(63.33%)低,突发抢救次数(7次)较对照组(18次)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态度及护理效果得分[(90.25±3.46)分、(92.25±3.41)分]均较对照组高[(80.26±3.49)分、(79.69±3.5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炎重症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突发抢救次数,避免病情被延误,降低死亡率,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究骨疏康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相关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骨科治疗且符合标准的108例PMOP相关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骨疏康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对照组患者术后第3日口服阿仑膦酸钠和钙尔奇D,骨疏康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骨疏康胶囊,2次/d,4粒/次,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2组手术前后腰椎、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I型原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水平,及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结果骨疏康组患者术后半年腰椎、髋部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疏康组术后半年血清ALP、BGP、β-CTX、PI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疏康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骨疏康组和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率分别为3.51%、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0,P=0.041)。结论骨疏康胶囊可显著降低PMOP相关性转子间骨折患者骨代谢水平,提高患者BMD,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减少PFNA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率,同时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