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333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134篇
中国医学   233篇
肿瘤学   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5例肿瘤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方法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及ADR的主要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5例报表中,男81例,女44例,平均年龄(52.12±5.38)岁,涉及药物68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47.2%), ADR主要表现是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及其粘膜的损害,严重损害者8例;用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点滴。结论应加强对肿瘤病人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采集及冻存方法。方法18例病例中,恶性淋巴瘤16例(NHL14例,HD2例),睾丸肿瘤2例。病人行诱导化疗完全缓解后,采用大剂量联合化疗加小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将分离的单个核细胞(MNC)经程序降温仪降至-80℃后,冻存-196℃液氮。冷冻前及解冻后分别行MNC计数和粒单系祖细胞集落(CFU—GM)培养。结果动员后外周血WBC及MNC总数明显增加,与动员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冷冻前后,MNC计数,CFU—GM集落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剂量联合化疗加小剂量G—CSF动员方案是安全有效的。冷冻保存APBSC及复苏过程对细胞损伤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医疗机构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湖南省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例转诊和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病例追踪后诊断情况,评价医疗机构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作用和对全省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湖南省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月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医疗机构转诊到位病例中,不同类型肺结核病例报告数和构成比、结核病防治机构病例追踪到位率、不同类型追踪到位病例中肺结核病例诊断情况。结果2005年全省医疗机构报告肺结核病例24145例,除去辖区外和住院病例外,转诊到结核病防治机构9534例(48.8%),其中涂阳病例转诊到位率最高,占同类病例的63.5%,菌阴病例和未痰检病例分别占同类病例的42.4%和48.2%。结核病防治机构对未到位的病例进行追踪后到位5086例,总到位率为60.6%。在追踪到位的病例中,发现涂阳病例1419例(27.9%)和菌阴病例1817例(35.7%)。追踪到位的病例中经进一步检查属于非结核排除病例为29.2%,其中医疗机构报告的未痰检病例中属于非结核排除病例占34.6%。结论做好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例的诊断、报告和转诊工作,对全省结核病控制工作将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不断加强医疗机构和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合作,促进全省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L-OHP)与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CF)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8例晚期大肠癌,国产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200 mg/d,静脉滴注2h,d1~5;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4h,d1~5(CF滴完后);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37例可评定疗效患者中,CR1例,PR11例,SD22例,PD3例,有效率(CR PR)32.4%.毒副反应以Ⅰ~Ⅱ度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感觉神经毒性为主,有一定的肝损害.[结论]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治疗大肠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收集2017年1至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ICL植入术治疗的近视眼和散光患者32例(49只眼)。其中,男性11例(18只眼),女性21例(31只眼),年龄21~42岁,平均(26.38±7.39)岁。术前屈光度球镜-6.00~-11.00 D,柱镜-2.50~0 D,等效球镜(-9.39±1.80)D。全部行ICL植入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屈光度、客观眼内散射指数(OSI)及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以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作为分类变量,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患者的OSI值和MTF cut off值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49只眼中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1.0者47只眼,占95.92%;≥1.2者33只眼,占66.35%。其中,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者42只眼,占85.71%,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病例。术后6个月,等效屈光度为(0.30±0.20)D。OSI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1.16±0.77)、(1.04±0.60)、(0.99±0.60)、(0.86±0.38)和(0.85±0.37)。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后各时间点OSI值均低于术前,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OSI值与术前OSI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95;P>0.05),而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OSI值与术前OSI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6.05;P<0.05)。术后各随访阶段的OSI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6,P>0.05)。MTF cut off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34.04±9.71)、(35.88±9.02)、(37.15±9.89)、(37.11±6.61)和(37.08±3.31),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MTF cut off值均高于术前,但术后1周的MTF cut off值与术前MTF cut of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MTF cut off值与术前MTF cut of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6,23.85,17.88;P<0.05)。术后1个月MTF cut off值较术后1周MTF cut off值有明显提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MTF cut off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P>0.05)。 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及散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术后视觉质量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视觉质量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
李倩  蒋军林 《中外医疗》2013,(18):21-22
目的探讨MIC-1在肠瘤中的表达以及在晚期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34例肠瘤患者和34例肠癌患者组织中MIC-1的表达。结果肠癌组MIC-1的IOD值为(6.00±1.09),肠瘤组MIC-1的IOD值为(4.36±1.33),肠癌组高于肠瘤组(P〈0.01)。结论提示随着疾病性质由肠瘤向肠癌的转变,MIC-1的表达呈升高趋势,推断MIC-1的表达增加将提示肠瘤癌变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益肺饮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中药益肺饮;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生活质量、肿瘤控制率、毒副反应。结果:在临床症候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稳定瘤体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肺饮能明显改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候,提高生活质量,稳定瘤体,且有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测定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及波形蛋白(VM)在癌细胞中的定位表达,探讨GLUT1和VM在肺癌胸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肺癌性胸水为检测基础,收集胸水沉淀细胞,制成石蜡切块,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霉法检测30例肺癌胸水和20例良性胸水中GLUT1和VM蛋白表达,统计单个及联合应用价值。结果:30例肺癌胸水中,GLUT1表达阳性的有25例(86.7%),良性胸水中间皮细胞VM表达阳性的有18例(90.0%),两种不同性质的胸水GLUT1和VM的阳性率表达均有差异(P<0.05),GLUT1和VM在肺癌胸水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两者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0%。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癌胸水中GLUT1和VM蛋白表达,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thods of on-line column extrac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and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HPLC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alproic acid(VPA) in plasma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monitoring of VPA concentra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the two methods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est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 statistical methods. RESULTS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determined by the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HPLC method(X) and the on-line column HPLC method(Y) was as follows:Y=0.804 2X-2.611 3(r2=0.973 9).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determined by the two methods(P<0.05). CONCLUSION Both methods can be used to monitor the concentration of VPA in clinical practice.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And the on-line column HPLC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for monito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VPA in clinical practice because it is simple to operate and has less interference from the metabolit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在改善心外科患者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 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房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的护理模式.结果:出院3个月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情绪、机体不适感、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的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心外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