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3篇
  免费   2085篇
  国内免费   1073篇
耳鼻咽喉   84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645篇
口腔科学   809篇
临床医学   1956篇
内科学   1219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1111篇
特种医学   3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25篇
综合类   2358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627篇
眼科学   132篇
药学   3559篇
  71篇
中国医学   1361篇
肿瘤学   44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438篇
  2021年   608篇
  2020年   582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1216篇
  2013年   1191篇
  2012年   1487篇
  2011年   1521篇
  2010年   1206篇
  2009年   893篇
  2008年   744篇
  2007年   1060篇
  2006年   885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581篇
  2003年   457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损伤局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脑损伤后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广泛空泡变,细胞器明显减少,并出现核固缩,血管壁破坏。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后微循环得到改善。结论脑损伤后出现微循环障碍是产生继发性脑缺血、脑水肿的病理基础。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促进了损伤区微循环的改善。  相似文献   
62.
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基底动脉瘤(附245例报告)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目的 本文总结245例椎基底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1986年7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245例椎基底动脉瘤,其中224例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单侧椎动脉球囊闭塞术(5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107例),球囊再塑形技术加弹簧圈栓塞术(34例),支架加弹簧圈术(24例),单纯支架术(4例),可脱性球囊栓塞术(4例),21例中2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放弃治疗,另外1例血管造影时出现脑梗塞,放弃治疗,其余18例因各种原因未治。结果 本组病例无一例死亡。有1例支架加弹簧圈栓塞术病例术后3小时出现脑干缺血症状经45天药物治疗症状消失,224例病人中有145例进行4个月至8年的复查或随访,宽颈动脉瘤有11例第一次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又有增大,其中有1例出现蛛网膜下出血,这11例中有5例又再次弹簧圈栓塞,另外6例因经济困难尚未继续栓塞治疗。结论 由于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绝大多数椎基底动脉瘤可以得到有效治疗,过去被视为“不治之症”的某些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也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3.
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治疗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男29例,女性43例。年龄64~96岁,平均78岁。在本组粗隆周围骨折的分型中,EvenⅠ型16例、Ⅱ型31例、ⅢA型14例、ⅢB型6例、Ⅳ型3例。其余2例为粗隆下骨折。结果随访自出院以后超过6个月的患者65例,除一例患者因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而出现拉力螺钉脱出并髋内翻外,其余患者拍片显示骨折已愈合,生活能够自理,临床疗效满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结论PFN是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为股骨粗隆部位的骨折创造了理想的愈合条件,由于其并发症低,手术操作简便,符合微创技术的治疗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可接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NaFeEDTA)强化酱油的接受程度 ,了解人们对铁营养知识和铁缺乏危害的认识情况 ,在贵州省对参加铁强化酱油干预试验的部分受试人群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表 187份 ,基本上覆盖了试验点的各年龄组人群 ,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中 6 9 5 %认为铁强化酱油比未强化酱油有营养 ,2 8 9%认为铁强化酱油一般 ,只有 1 6 %中认为铁强化酱油差。 97 9%认为铁强化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5 8 8%表示会选用铁强化酱油 ,另有 4 0 1%的人对是否选用拿不定主意。调查表明NaFeEDTA强化酱油有很高的可接受性 ,可接受度达 84 1% ,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65.
Grose-Kempf 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1988~1995年末用Grose-kempf钉(简称GK钉)治疗股骨干骨折49例(50个股骨),其中新鲜骨折29例(30个股骨),陈旧性骨折16例,病理骨折4例。外伤性骨折45例中,随访半年以上43例,骨折全部愈合,下肢功能及关节活动良好。4例病理骨折,其中3例术后分别存活16个月、18个月、24个月,另1例为成骨不全,术后患肢功能较健侧无差别。GK钉扩大了髓内钉手术适应证,可用于股骨干的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及病理性骨折。对于合并脑干损伤、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股骨干骨折,用GK钉固定,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6.
经胼胝体穹隆间人路切除下丘脑内型错构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下丘脑内型错构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报告4例下丘脑内型错构瘤,采用右额后开颅经胼胝体-透明隔-穹隆间入路切除下丘脑内型错构瘤。结果4例均为儿童,男女为31,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错构瘤为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低钠血症1例,轻度尿崩1例,无其他合并症。随诊半年至1.5年,无任何癫痫发作。结论经胼胝体-透明膈-穹隆间入路是下丘脑内型错构瘤的最佳手术入路,错构瘤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7.
儿童硬膜外血肿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儿童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儿童硬膜外血肿120例。结果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受伤原因以坠落伤及摔伤为主,7岁以上儿童以交通伤为主。65.8%(79/120)的患儿合并有颅骨骨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平均13.6分。急性血肿除立即手术者外,其他于首次发现血肿1d后及3d左右再复查CT。手术者占57.5%(69/120),术中发现血肿来源于板障出血的占44%(29/66)。结论 儿童硬膜外血肿的原发颅脑损伤相对较轻,颅骨骨折的发生率低于成人,板障出血为血肿形成的首要原因。有必要做多次CT检查,经恰当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caspase非依赖途径在卒中后高温的神经元损伤环节中是否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应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别设立缺血后高温、缺血后正常温度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观察动物行为学评分、梗死体积和凋亡诱导因子(AIF)在海马的表达。利用PC12细胞培养缺氧及高温处理后,观察荧光双染AIF在细胞内的表达变化,及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缺血后高温组的行为学评分和梗死体积明显增加,AIF表达增高。PC12缺氧及高温培养后AIF从30min开始在胞核内表达,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延长和温度增高而增加,且不被caspase广谱抑制剂所抑制。结论AIF在卒中后高温的过程中发生由胞浆到胞核的转移,caspase非依赖途径由此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测定颅内动脉瘤夹闭前后血中S1 0 0B蛋白含量 ,研究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 3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异氟醚降压组 (n=1 5 )和异氟醚非降压组 (n =1 5 )。非降压组术中吸入 1MAC异氟醚维持麻醉。降压组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 ,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 30 %~ 4 0 % ,夹闭动脉瘤后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 ,终止降压。分别于切皮前、动脉瘤夹闭后即刻、2、4h、术后第 1、2天取血测定S1 0 0B蛋白含量 ,并于术后 1周随访病人 ,记录有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  (1 )异氟醚降压后 30min平均动脉压由诱导前的 (95 2± 1 2 3)mmHg降至 (5 8 8± 5 4 )mmHg ,停止降压后 30min血压回升至 (75 1± 8 3)mmHg。降压后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肌收缩加速度下降 ,但心率及心输出量均无显著性变化 ;(2 )异氟醚降压组与非降压组间同一时间点血中S1 0 0B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降压组术后第 1天及第 2天血中S1 0 0B蛋白浓度均显著升高 (F =2 94 4 ,P =0 0 1 8)。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可能加重了术后脑损伤 ,不利于病人围麻醉期脑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70.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0月对3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及骨赘.全部操作均在显微镜(10x)放大监视下应用高速磨钻、显微器械、1mm枪式椎板咬骨钳及微型刮匙配合进行。充分减压后作自体髂骨移植及钛板固定。结果:术中失血量平均每节段为80ml,术后咽喉部牵拉反应较轻.无并发症,33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改善,2例术后3个月开始改善,4例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病例。经12~24个月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增加至13.4分,平均改善率为75.6%,影像学证实减压充分。椎体间植骨均愈合良好。结论:经颈前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组织分辨能力,操作精细.手术创伤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