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3篇
  免费   2085篇
  国内免费   1073篇
耳鼻咽喉   84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645篇
口腔科学   809篇
临床医学   1956篇
内科学   1219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1111篇
特种医学   3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25篇
综合类   2358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627篇
眼科学   132篇
药学   3559篇
  71篇
中国医学   1361篇
肿瘤学   44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438篇
  2021年   608篇
  2020年   582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1216篇
  2013年   1191篇
  2012年   1487篇
  2011年   1521篇
  2010年   1206篇
  2009年   893篇
  2008年   744篇
  2007年   1060篇
  2006年   885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581篇
  2003年   457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冰片开放血-脑脊液屏障(BCB)对实验性细菌性脑膜炎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日本大耳白兔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冰片组和脑膜炎组。经枕大池注入肺炎球菌悬液建立脑膜炎模型,以冰片作为开放BCB的制剂。以连续静脉注射丙戊酸钠后不同时间点的脑脊液中丙戊酸钠浓度变化作为判断BCB通透性的指标;硝酸镧示踪法观察脑组织表现作为BCB通透性的形态指标。给予脑膜炎动物头孢吡肟或冰片+头孢吡肟治疗,记录动物存亡情况;取脑脊液(CSF)进行细胞计数及生化检查。取脑组织作常规病理染色,以观察冰片开放BCB对实验性细菌性脑膜炎治疗的影响。结果 给药后对照组CSF中丙戊酸钠浓度基本保持稳定,冰片组CSF中丙戊酸钠浓度于给药后0.5h时即高于对照组并逐渐上升,至6h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14h时浓度仍高于对照组。脑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无硝酸镧颗粒通过BCB,脑膜炎组硝酸镧颗粒分布于毛细血管基底膜外,冰片组弥漫性分布于神经细胞间隙和轴突周围。给予头孢吡肟治疗后,脑膜炎+冰片组动物存活率(9/12,75%)明显高于脑膜炎组(6/18,66.7%)(P〈0.05),但两组间CSF细胞数及蛋白、葡萄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皮层脑组织HE染色显示,脑膜炎组可见脑组织大量炎症细胞渗出和软化坏死灶,血管“套袖”现象明显,而脑膜炎+冰片组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渗出较少,无血管“套袖”现象,无明显坏死软化灶。结论 冰片确实能明显增加BCB的通透性并具有可逆性特点,抗生素联合冰片能改善实验性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效果,为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2.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多来手术治疗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全组26例,术前均经影像检查证实诊断。行择期手术21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急诊手术5例。26例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为急症手术患者,总病死率7.7%,急诊手术病死率40.0%。随访时间1-5年。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75%。死亡原因均与腹主动脉瘤和手术无关。结论CTA检查是诊断腹主动脉瘤的可靠方法。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方法。瘤体直径不是决定手术的唯一指征。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53.
观察硒和维生素A(VA)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2×2析因实验设计,选择100例住院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补硒组26例,补VA组23例,补硒和VA组30例以及病例对照组21例,正常组21例.一次补硒量为1mg亚硒酸钠和/或15万单位VA,对照病例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治疗后3个补充组的症状和体征缓解天数均有不同程度缩短(P<0.05),补硒组白细胞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上升(P<0.05),补VA、补硒组血清VA水平上升(P<0.01),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改善.结论 硒和VA有协同作用,补充硒或同时加VA,作为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4.
人体β-胡萝卜素的肠转化和吸收后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汪之顼  焦华  曹岷光  汤广文  赵显峰  荫士安 《卫生研究》2003,32(3):215-221,F003
目的 :为了解部分中国人体内 β 胡萝卜素 ( β carotene ,以下简称 β C)转化维生素A (vitaminA ,以下简称VA)的效率 ,开展了本研究。方法 :使用稳定同位素稀释法对 15名 5 0 60岁健康农村志愿者 (男 9,女6)进行β C人体代谢实验。 2周适应期和 5 6天实验期内 ,志愿者接受常规膳食 ,避免大量VA和 β C摄入以及烟、酒和营养补充剂。实验第 1天 ,给受试者含 6mg氘标记 β C( 2 H8β C)玉米油胶丸 ,随半流质早餐 (脂肪热能比 2 5 % )一起摄入。实验第 4天 ,受试者以同样方法摄入含 3mg氘标记醋酸视黄醇 ( 2 H8RAC)油剂胶丸。实验第 1天和第 4天摄入标记物后 0 ,3 ,5 ,7,9,11,13h时 ,实验第 2 ,3 ,5 ,6,7,8,9,10 ,14,2 1,2 8,3 5 ,42 ,49,5 6天晨空腹时 ,采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分离血清 β C和VA组分 ,再分别使用气相质谱仪(GC MS)和液相质谱仪 (LC MS)测定VA和 β C组分的同位素丰度。根据VA和 β C的浓度和同位素丰度 ,描述标记VA和β C在体内应答的血液动力学曲线。 结果 :所有 15名受试者对2 H8RAC应答明显 ;但是在对2 H8β C的应答方面 ,只有 11名受试者2 H4视黄醇应答曲线明显 ,有 4名受试者血清2 H4视黄醇应答曲线非常微弱。经过对备份血清样品进行的多次重复GC MS测定 ,我们目前初步?  相似文献   
55.
NaFeEDTA预防大鼠铅中毒的研究及其对锌、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NaFeEDTA)在预防大鼠铅中毒及减低铅毒性中的作用 ,同时研究其对锌、铜二元素的影响 ,采用随机分组的动物实验设计方法 ,将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和高、中、低NaFeEDTA组 ,共 6组 ,除空白对照组外 ,对其余各组大鼠进行持续性染铅 ,而且除模型对照组外的 4个染铅组分别同时给予二巯基丁二酸 (DMSA)、高、中、低浓度的NaFeEDTA溶液。 5周后实验结束 ,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三个NaFeEDTA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同时其血铅、脑铅、肝脏铅、肾脏铅及胫骨铅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 ,而且它们的肝脏铅、肾脏铅和胫骨铅含量与每日每只大鼠铁补充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4432、- 0 61 34和 - 0 3878;除中、高浓度NaFeEDTA组的脑锌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以及低浓度NaFeEDTA组的肾脏铜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外 ,其余各NaFeEDTA组的脏器锌、铜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NaFeEDTA可有效提高大鼠的血红蛋白含量 ,能够预防大鼠铅中毒 ,减低铅对大鼠的毒性作用 ;同时对体内锌、铜含量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56.
0~16岁城乡儿童骨骼矿物质含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使用单光子骨矿物测定仪,自1994年初到1995年底,分别在河南省扶沟县和新乡市测定了332名健康的0~16岁城乡儿童右前臂1/3处桡骨和尺骨的骨矿物质含量(BMC),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了多个独立变量对桡骨BMC和测量部位骨宽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桡骨和尺骨的BMC、骨宽度(BW)、BMC/BW和前臂长度均随年龄而增加,0~6岁城市儿童的BMC高于农村儿童;桡骨BMC与所测量部位的BW呈正相关,年龄、体重和身高对桡骨BMC都显示出显著和独立的正影响;儿童的桡骨BMC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而桡骨BMC与体重的比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测定部位桡骨BW和前臂长度随年龄的增加呈曲线增加。在以身高和体重调整后,性别、年龄和体重对桡骨BW的影响变得不显著,只有身高的影响显著。本研究证明儿童在0~16岁范围,身高(而不是肥胖)是骨骼BMC的主要决定因素。在比较儿童骨密度结果时,要参考多个变量,如BMC、骨密度,BMC/体重、BMC/年龄等综合评价指标更有说明力。  相似文献   
57.
血液透析脑型失衡综合征发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脑型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观察血液透析后血浆渗透浓度迅速下降对脑水含量、颅内压、脑脊液生化和酸碱平衡的影响。结果 血液透析使血浆渗透浓度迅速下降,形成明显的脑/血渗透浓度梯度和尿素浓度梯度,使脑水含量明显增加,颅内压显著升高。透析后脑脊液pH下降、碳酸氢根(HCO_3~-)降低、Pco_2升高,与同期血浆相应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引起的血浆尿素氮快速下降可以导致脑水增加及颅压增高,其机制主要是由尿素的反向渗透效应引起。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治方法。方法 9例单纯颈内动脉供血,其中6例采取球囊瘘内闭塞术,3例采用瘘口一同闭塞的颈内动脉闭塞术。11例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行瘘的供血动脉及瘘口栓塞。栓塞后7例仍有供血者3例经压颈1个月瘘口消失,2例疗效不满意,患者未再来治疗,2例采取经岩下窦途径和经眼静脉途径。1例单纯由颈内动脉脑膜支供血的行γ刀治疗。结果 13例栓塞后造影瘘口完全闭塞,7例栓塞后造影瘘口有显影,术后采取压迫患侧颈总动脉1个月,半年后3例造影瘘口消失,2例疗效不满意,失去随访,2例经眼静脉、岩下窦栓塞海绵窦取得成功。γ刀治疗1例,症状消失。19例随访6个月未见瘘口再通。结论 介入栓塞是治疗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神经元移行异常(neurona1 migration disorders,NMDs)动物模型脑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的表达.方法 三组Sprague-Dawley孕鼠分别在孕15天,孕17天以及孕19天接受2.25Gy的X射线照射约5分钟,其后代成年后即为NMDs动物模型.观察指标为:存活率、脑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皮层中NMDA的表达.结果 胚胎期较早接受射线的大鼠,存活率低,大脑皮层结构紊乱严重,皮层NRl和NR2A的表达高.结论 在NMDs的大鼠脑皮层中,NRl和NR2A表达增加,且其表达增加的程度能反映NMDs的严重程度.NMDA的上调可能是NMDs患者致痫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60.
目的检测Ⅲ、Ⅳ型胶原在CP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在胰腺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CP标本及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Ⅲ、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16例CP中,Ⅲ型、Ⅳ型胶原表达均为轻度以上深染,其中重度深染50%(8/16),中度深染31.25%(5/16);而正常胰腺组织Ⅲ、Ⅳ型胶原表达均为浅染。正常胰腺组织中Ⅲ、Ⅳ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Ⅲ型胶原以间质纤维表达最明显,Ⅳ型胶原以基底膜表达最明显。CP组织中Ⅲ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以间质纤维最明显;Ⅳ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以基底膜最明显。结论Ⅲ、Ⅳ型胶原的表达增强在胰腺纤维化的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