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4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25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06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353篇
内科学   27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73篇
综合类   144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58篇
眼科学   100篇
药学   374篇
  3篇
中国医学   478篇
肿瘤学   3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523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754篇
  2011年   699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MO)水平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对PCI术的6 045例C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并对其进行随访:Ⅰ组:MO<0.40×109 L-1(n=1 943);Ⅱ组:0.40×109 L-1≤MO≤0.56×109 L-1(n=2 072);Ⅲ组:MO>0.56×109 L-1(n=2 030)。随访终点包括:全因死亡(ACM)、心脏死亡(CM)、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平均随访时间为(35.9±22.6)个月。结果 309例患者发生ACM,其中Ⅰ组73例(3.8%),Ⅱ组98例(4.7%),Ⅲ组138例(6.8%);251例患者发生CM,其中Ⅰ组58例(3.0%),Ⅱ组80例(3.9%),Ⅲ组113例(5.6%);785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Ⅰ组226例(11.6%),Ⅱ组248例(12.0%),Ⅲ组311例(15.3%);862例患者发生MACCE,其中Ⅰ组250例(12.9%),Ⅱ组269例(13.0%),Ⅲ组343例(16.9%)。3组发生ACM、CM、MACE、MACC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M和CM在3组的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随着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上升,患者的预后越差(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上升与ACM(Ⅲ组比I组,HR=1.418,95%CI:1.056~1.905,P=0.020)、CM(Ⅲ组比I组,HR=1.425,95%CI:1.023~1.983,P=0.036)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高水平的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是CHD患者PCI术后长期死亡风险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2.
AIM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of human primary liver carcinogenesis between Han and minority ethnic patients in Xinjiang.METHODS Expression of p53, c-erbB-2, Hrssp21 protein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n tumor tissues of 50 patients (Han 38, minority 12 ) with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LSAB). RESULTS The positive frequency of p53, cerbB-2, H-rasp21 and PCNA expression was 46.0% (23/50), 70.0% (35/50), 68.0% (34/50)and 82.0% (41/50) in tumor tissues; 4.0% (2/50), 22.0% (11/50), 64.0% (32/50) and 52.0%(26/ 50 ) in peritumors respectively a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cept for H-rasp21, of oncogene alteration was found (P<0.05)between tumor and non- tumorous tissues.Combined the three oncogenes alteration, 26%(13/50)tumor tissues had positive immunoreactivity, but in peritumor and normal livers it was negative. The positive rate of p53,c-erbB-2 and H-rasp2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39.5% (15/38), 60.5% (23/38) and 39.5% (15/38) in tumors of Han patients; 66.7% (8/12),100% (12/12) and 75.0% (9/12) in minorities respectively,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Overexpression of p53, c-erbB-2 and H-rasp21 in human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is an important biomarker of genetic alteration.The different frequency of these oncogenetic changes may reflect some environmental or/and ethnic hereditary factors affecting the liver carcinogenesis. The special life style of Han,Uygur, Kazak and Mongolia nationalities in Xinjiang may also be related to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预后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Nomogram)预后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行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317例,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法进行单因素筛选后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并构建Nomogram预后模型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进行评估。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净重分类改善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进行Nomogram与TNM分期系统之间模型的验证与评估。使用决策树算法对患者列线图风险进行分层,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采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 T分期、N分期、乳酸脱氢酶(LDH)、转移性淋巴结体积(GTVnd)及初治血浆EBV-DNA拷贝量(EBV-DNA)与总生存(OS)相关,将各因素纳入Nomogram预后模型,C-index为0.784(95%CI:0.736~0.831,P<0.01)。校准曲线显示,由Nomogram模型预测的OS概率与实际观察到的OS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在验证队列中获得了验证;且在使用净重分类改善指数及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对OS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时Nomogram模型结果均优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分期系统所建模型。使用决策树算法根据Nomogram得分可将患者分为4个不同危险程度的亚组,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1,P<0.01),高风险队列内的患者能从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中获得总生存获益。结论 本课题组建立的Nomogram模型可为本地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龈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疱疹性龈口炎患儿126例,随机分为四组:联合组(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单药Ⅰ组(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单药Ⅱ组(为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和阳性对照组(西瓜霜喷剂治疗),观察四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94.7%,单药I组有效率为46.2%,单药II组有效率为33.3%,阳性对照组有效率为40.6%。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单纯性疱疹性龈口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路经颞叶颞叶皮质显微外科清除血肿的手术方法,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大骨瓣开颅减压以及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以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26例,总结其手术方法,比较其入路与其他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探讨手术技巧。结果 126例患者中完全清除血肿90例、大部分清除血肿15例,再出血5例、存活105例、死亡21例。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手术后随访3个月,105例生存者预后达I级者6例,Ⅱ级43例,Ⅲ级18例,Ⅳ级26例,Ⅴ级13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止血可靠,安全有效。手术脑组织损伤小,可缩短昏迷时间,减少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6.
腭瘘是腭裂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口腔卫生、语言功能及心理健康。目前腭瘘的定义及分类不尽相同,故腭瘘发生率的报道差异较大,发生率为0.8%~60%。本文对腭瘘的定义、分类及其修复方法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目前缺少对腭瘘一致的定义及能全面反映腭瘘特点的分类法。腭瘘的修复方法有以下几种:邻近瓣主要用于穿孔<1 cm,且周围组织量足够的腭瘘修复;蒂在前的薄层舌背黏膜瓣是较大腭瘘的最常用方法;游离瓣主要适用于邻近瓣和带蒂都难以修复的顽固性及复杂的腭瘘;术中植入生物膜,形成3层封闭有助于减少创口复裂。离子体功能化电纺复合聚合物膜具有促血管形成作用,弹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人体上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土大黄提取物对咪喹莫特(IMQ)诱导实验性银屑病模型小鼠皮肤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神经纤维蛋白-1(NR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IMQ乳膏涂抹BALB/c小鼠背部皮肤建立银屑病动物模型,观察土大黄提取物不同剂量(1,2,4 g/kg)对小鼠背部皮肤TGF-β1和NRP-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IMQ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组比较,土大黄提取物低剂量组(1 g/kg)小鼠背部皮肤TGF-β1和NRP-1表达升高或增强(P> 0. 05);中剂量组(2 g/kg) TGF-β1和NRP-1表达升高或增强(P <0. 05);高剂量组(4 g/kg) TGF-β1表达升高或增强(P> 0. 05),NRP-1表达升高或增强(P <0. 05)。结论土大黄提取物能使TGF-β1和NRP-1表达升高或增强,从而可能促进或增强Treg细胞功能,恢复Th17/Treg细胞失衡,调节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 (IL-17)轴,从而改善银屑病表皮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运用品管圈的质量管理方法,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提高静脉输液调配质量。方法:首先建立品管圈,设立药品调配残留量限度标准,采用减重称量法、体积测量法测定药品调配残留量。然后通过现状把握、要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品管圈基本步骤提高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结果:药品调配残留量检测方法可靠,对策实施有效,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由改善前的38.6%提升到改善后的83.70%(P<0.05),目标达成率106.87%。结论:药品调配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成本费用低、操作简单,可有效测定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方法可有效改善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而且可以激发圈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运用品管圈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曲格列酮的心肌细胞毒性特征,并从线粒体氧化应激和自噬角度探讨其潜在的毒作用机制。方法人源心肌细胞AC16给予不同浓度曲格列酮0~40μmol·L^-1孵育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漏出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荧光探针TMRM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CM-H2DCFDA检测全细胞活性氧的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Ⅱ/Ⅰ轻链3(LC3-Ⅱ/LC3-Ⅰ)比值和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可浓度依赖性地引起细胞质皱缩、细胞存活率下降(r=-0.928,P<0.05)和LDH释放量增加(r=0.746,P<0.05);曲格列酮10和20μmol·L^-1可明显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5),增加全细胞活性氧含量(P<0.05);显著增加LC3-Ⅱ/LC3-Ⅰ比值,上调P62蛋白表达(P<0.05)。结论曲格列酮可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其机制与线粒体氧化应激和自噬体降解受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