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5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455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132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650篇
口腔科学   284篇
临床医学   1244篇
内科学   801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459篇
特种医学   2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78篇
综合类   3306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07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715篇
  16篇
中国医学   681篇
肿瘤学   2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620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722篇
  2011年   851篇
  2010年   731篇
  2009年   581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795篇
  2006年   723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16只成年杂种犬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模型。分为地奥心血康治疗组(DAXX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CG)。差速离心分离心肌细胞质膜,无机磷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荧光法测定心肌细胞膜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表明:(1)DAXXKGNa ̄+,K ̄+-ATP酶活性明显高于NSCG(P<0.01);(2)血清LPO含量,随着再灌时间延长,NSCG呈上升趋势,DAXXKG略下降,再灌240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心肌细胞膜LPO含量,DAXXKG低于NSCG(P<0.05);(3)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与LPO含量呈明显负相关(r=-0.83,P<0.01)。这些结果提示DAXXK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而实现其保护心肌细胞膜的效应。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大鼠淋巴结淋巴滤泡的生后发育.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及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了大鼠腘窝淋巴结内淋巴滤泡的发生.结果:生后18天始,淋巴结浅层皮质内sIgM阳性B淋巴细胞聚集形成初级淋巴滤泡.生后3周ED-5阳性滤泡树突状细胞出现.随着鼠龄及体重的增长,初级淋巴滤泡不断扩大,每个淋巴结内淋巴滤泡数亦增多.生后13周滤泡数达高峰,平均每个淋巴结86个,13周以后体重缓慢增长,淋巴滤泡数逐渐下降.生后8周时,次级淋巴滤泡出现,ED-5阳性滤泡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亮区.结论:初级淋巴滤泡形成过程中B淋巴细胞聚集可能诱导局部网状细胞分化成滤泡树突状细胞;发育期间淋巴滤泡数随体重增长而增加可能与某些决定机体生长的因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抗疲劳1号(AF-1)对游泳运动大鼠血液ATP和乳酸,以及脑和肌肉组织中ATP含量的影响。方法:用生物发光法测定6组不同游泳强度大鼠血液和组织中ATP含量;血乳酸含量变化用乳酸自动分析仪监测。结果:给药组大鼠游泳10min,血中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中乳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游泳力竭鼠中,给药组血ATP含量也较对照组高;而血乳酸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P<001)。给药大鼠中,游泳10min组肌肉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游泳力竭组仍可保持在对照组水平(游泳时间不同)。给药鼠游泳10min和力竭两组脑组织中ATP含量与未给药动物无明显差异,但未游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游泳给药鼠肌肉中ATP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抗疲劳1号具有抗疲劳功用,可能通过增加组织ATP的生成和贮存,促进能量代谢,减少乳酸堆积,进而增加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54.
目的:构建、制备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糖蛋白BDNA疫苗,检测其诱导机体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PCR扩增编码HSV-Ⅰ gB去除N端部分信号肽序列(39bp)的基因片段(2673bp),定向插入pcDNA3载体中,构建pcDNA3-gB基因疫苗并对其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于BALB/c小鼠注射免疫3次,观察小鼠CD4^ 、CD8^ T细胞亚群的变化,CFSE/PI双标记的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CTL活性。结果:双酶切分析结果为目的基因(2.7kb)和线性质粒pcDNA3(5.4kb);PCR扩增结果为特异产物(2.7kb);测序结果与GenBank gB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5%;CTL,活性增强;BALB/c小鼠脾CD4^ T细胞增加。结论:经鉴定证实了HSV-Ⅰ gB基因疫苗的构建;HSV-Ⅰ gB基因疫苗可以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应用于预防HSV-Ⅰ的感染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 P53 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种类生精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法观察生精细胞P53蛋白表达, 原位杂交法观察其 P53 mRNA水平。结果:0.025-0.2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 生精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细胞种类规律性。在较低剂量照射(0.025和0.05 Gy)时, 以精原细胞凋亡为主, 随照射剂量增加(0.075-0.2 Gy)逐渐累及精母细胞, 并且前者凋亡率明显高于后者, 很少累及精子细胞和精子。P53蛋白表达主要见于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 并且前者阳性率高于后者, 随照射剂量增加, 其阳性率逐渐升高, 而精子细胞和精子阳性率较低; P53 mRNA表达在较低剂量照射(0.025 Gy)时, 主要以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为主, 随剂量增加(0.05-0.2 Gy)逐渐累及精原细胞。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 P53 mRNA表达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关系, 但精子细胞表现不明显。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可选择性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 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程效应关系。提示, 这种选择性诱导凋亡调控机制可能与 P53 基因和蛋白表达相关联。  相似文献   
5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毒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建立一种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介导细胞毒活性的方法。方法: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靶细胞,再用碘化丙碇(PI)标记DNA筛选细胞膜已破坏的靶细胞。效靶比为100:1—6.25:1,共孵育时间为1-6小时,流式细胞仪收集1000个靶细胞并测定被杀细胞的百分率。结果:CFSE是合适的标记靶细胞的荧光染料,18小时后也能很好地区分效靶细胞;靶细胞的自然死亡率低于5%;杀伤百分率随着效靶比和共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佳效靶比为50:1—25:1,共孵育时间为2—4小时。结论:CFSE/PI双荧光染料标记的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毒具有多个优点:避免放射性试剂的应用,敏感性增强,单细胞水平的分析。  相似文献   
5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E26转录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Wu H  Li Y  Zhang L  Zhu G  Cai 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3):222-226
目的 试图揭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26转录因子(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l,ETS-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血管生成和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系-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P)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ETS-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细胞高表达VEGF mRNA和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5%(36/48),70.8%(34/48),而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ETS-1既表达在乳腺癌细胞,也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癌细胞中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4%(41/48),79.2%(38/48);VEGF和ETS-1高表达组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均P<0.01);VEGF和ETS-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并且高表达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 VEGF和ETS-1可促进乳腺癌血管形成,同时也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检测VEGF和ETS-1的表达可做为乳腺癌恶性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后的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可能性,为建立一种非病毒颗粒的ELISA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自行构建表达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肽重组蛋白(VP1epi)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确定抗原的最佳工作浓度和包被方法,优化各项实验条件,并以FMDV感染后的豚鼠血清作为标准阳性血清确定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FMDV感染后的阳性豚鼠血清可以很好地识别VP1epi重组蛋白,用此蛋白包被检测抗FMDV抗体的灵敏度可达1∶3200,并证明所检测的抗体是FMDV特异性的。结论VP1epi重组蛋白可以替代FMDV颗粒用于建立检测抗FMDV抗体的ELISA试剂盒。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为了开发西洋参在临床医学方面的应用 ,提高CPHD病人的各项免疫指标。方法 :选择 4 0例CPHD病人 ,分成用药组 2 0例 ,对照组 (非用药组 ) 2 0例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中各亚群所占的比例来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结果 :通过两组临床研究观察 ,用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西洋参茎叶皂甙可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分化成熟过程 ,具有增强和调节CPHD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结论 :合理应用西洋参茎叶茎叶皂甙对改善CPHD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和紊乱状态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0.
人白细胞介素18(hIL-18)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重组人IL-18(rhIL-18)蛋白,制备具有高纯度、高活性的rhIL-18。方法:用IF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KK223-3/hIL-18进行蛋白表达;菌体经超声破碎分离包含体,并对包含体进行洗涤、变性和复性处理,用DEAE-Sepharose CL-6B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复性的rhIL-18;以人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通过T细胞增殖实验、^125I-UdR标记的细胞毒实验、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的产生量等方法,测定rhIL-18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诱导、表达了rhIL-18,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显示在分子量大约18.3kD处有一诱导蛋白带,Western blot证明表达产物与抗IL-18单克隆抗体有特异性免疫反应;表达产物经纯化后纯度达94%;表达的rhIL-18蛋白具有促进T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细胞毒作用及诱导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合成IFN-γ的能力,基本上具有天然IL-18相同的生物学活性。结论:为rhIL-18的获得及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并为将rhIL-18用于肿瘤的免疫生物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