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29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2007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07年麻疹发病资料,按照发病时间、病人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全区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351例,2007的麻疹发病率为30.18/10万,比2006年(16.88/10万)增加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时间集中在5~8月;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20~30岁年龄段的外来青工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52.5%,其次工人占20.1%。99.19%的病例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2007年麻疹发病显著升高,发病季节主要在夏季,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外来劳务青工是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易感人群,需积极开展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2.
目的阐明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9年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对深圳市龙岗区近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系统描述。结果 2005-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累计报告传染病29种,共530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71.97/10万,死亡6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46/10万,总病死率为0.12%。从发病率顺位来看,以其它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梅毒、淋病、肺结核、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麻疹为主。结论 2005-2009年龙岗区法定报告传染病总的趋势下降,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特点和规律,因此应根据本地传染病发病趋势及时调整防制策略和重点。  相似文献   
53.
2005-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8年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相关的流感暴发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岗区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共发生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41起,占全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总起数的89.13%;报告流感样病例539例,平均罹患率为1.32%;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共发生38起,占学校暴发疫情总起数的92.68%;疫情暴发高峰在3-4月,占学校暴发疫情总起数的63.42%(26/41);2006-2007年以A型流感暴发为主(6/10),2008年为B型流感暴发(7/7)。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存在流感的局部暴发流行,学校流感的预防是疫情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改建鱼塘上厕所和养猪栏等的生态养殖方式对肝吸虫传播的影响。方法选择深圳市自然环境相似的两个村庄,对其中一个流行村进行鱼塘上厕所和养猪栏的改建等综合处理,实施干预两年后,用直接镜检和PCR法比较检测两村淡水螺体内肝吸虫尾蚴和鱼体内肝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结果在两个村共抽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2000只,各类淡水鱼240份,在实验村淡水螺肝吸虫尾蚴和淡水鱼肝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分别为0.7%(7/1000)和6.67%(8/120),而在对照村沼螺肝吸虫尾蚴和淡水鱼肝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分别为1.6%(16/1000)和14.1%(17/120)。结论在肝吸虫病流行区实施鱼塘上厕所改造,防止粪便直接投入鱼塘可以降低肝吸虫第一和第二中间宿主的感染率,有效的阻断肝吸虫的传播,防止人群感染肝吸虫病。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分型监测结果。方法采集静脉血5ml分离血清,-20℃保存。每2个月用冷藏车或者冰瓶专人送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检验室。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AV—IgM、HBsAg、抗-HBs、抗-HBc、抗HBcIgM、抗-HCV、抗HEVIgM等。结果抗-卧V—IgM总阳性检出率为1.55%,其中仅2002年为5.19%,其余年均为0。HBsAg总阳性栓出率为34.44%,HBsAg+抗-HBc总阳性检出率为34.13%,HBsAg+抗HBcIgM总阳性检出率为5.56%,抗-HBclgM总阳性检出率为13.21%。抗-HEV IgM总阳性检出率为8.17%,波动在1.90%~38.46%之间。未分型即总未检出率39.96%,波动在16.67%~60.00%之间。结论乙、丙型型肝炎仍然是目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戊型肝炎的防治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6.
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8年职业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病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8年龙岗区职业病报告卡和事故调查资料。结果16年间该区共发生职业病94宗,确诊职业病人数430例,死亡10例,病死率2.33%,职业中毒的行业系统分布主要以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为主,分别占26.60%、13.83%和12.77%;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及物理因素以有机溶剂为主,共发生58起,占总中毒宗数的61.71%,发病人数246人,占职业病总例数的57.21%;而有机溶剂中又以三氯乙烯的危害最为严重,共发生23起,中毒27例,死亡7例,占死亡人数70%。结论深圳龙岗区职业中毒危害严重,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在高危行业和重点毒物有明显的集中趋势,不同行业的职业中毒呈现不同的特点,强化管理是预防控制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一般人群血清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方法在市级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点内分别于2001、2003、2005年对一般人群免疫水平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AV.IgG、HBsAg、抗-HBs、抗-HBc、抗-HCV等。结果抗-HAV-IgG总阳性检出率为82.38%,HBsAg总阳性检出率(2.79%),抗.HBs总阳性检出率(57.04%),抗.HBc总阳性检出率(46.94%),抗-HCV总阳性检出率(0.08%)。结论一般人群甲型肝炎抗体较高(82.38%),表明有关控制甲型肝炎的干预措施切实有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总阳性率虽然较高(57.97%-62.22%),但仍提示乙型肝炎防治措施的重点应加强对10~20岁年龄组的疫苗接种。抗-HCV总阳性检出率(0.08%),近几年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评价在流动人口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深圳市龙岗Ⅸ某工厂450名流动人几作为干预组,另一工厂的490名流动人口作为对照组.并对十预组实施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检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同伴教育半年后,干预组艾滋病问题基本认识与交流得分、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得分、艾滋病相关问题态度、行为与生活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P<0.05):"UNGASS"各指标的正确应答率和避孕套的使用率也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婚外性行为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同伴教育在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近期效果显著,适宜在流动人口中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59.
用PCR-LiPA可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一部分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株的rpsl、rrs基因突变,可用于临床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性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龙岗区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动态收集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深圳市龙岗区流感监测点和网络实验室的病原学监测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检验. 结果 2005年至2009年8月,深圳市龙岗区共发生流感暴发疫情92起,报告流感样病例1529例,平均罹患率为1.04%;以学校暴发为主;疫情暴发高峰为3-6月;A、 B型流感在龙岗区交替流行.相关分析表明:暴发疫情的发生与流感监测点的流感样病例数高度相关;疫情报告越早,疫情持续时间越短.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的流感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早期发现疫情并及时报告是流感暴发疫情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