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6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103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27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9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540篇
预防医学   72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6篇
  1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7βE2对切除卵巢兔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17βE2对卵巢切除(OVX)兔的AS斑块、血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34只成熟未孕雌兔分为4组:A为NC;B为Sham+CHO;C为OVX+CHO;D为OVX+CHO+17βE2。喂养12周,喂养前与12周后测定血脂TC、TG、HDL-C、LDL-C、ApoA1、ApoB;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AIRC及纤维蛋白原。喂养12周后处死,测定AS斑块面积与主动脉总面积百分比。结果: ①AS斑块面积与主动脉总面积之比,A、B、C、D组分别为0.02±0.00、0.42±0.15、0.67±0.23、0.12±0.11,B组小于C组(P<0.05)、D组明显小于C组(P<0.01)。②血脂TC、TG、LDL-C、ApoB,B、D组明显小于C组(P<0.01)。③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AIRC与纤维蛋白原D组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17βE2能抑制脂质斑块沉积,改善血脂代谢,减轻高脂血症,改善血液流变学。这可能是雌激素抑制AS形成的部份机理。  相似文献   
42.
腺病毒是人类呼吸道、胃肠道、眼部等部位许多疾患的重要病原之一〔1〕,引起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性角膜结合膜炎、咽结合膜热等。在儿童急性感染疾病中 ,2 %~ 7%是由腺病毒引起的 ,有时可造成一定范围的流行。由于腺病毒型别较多 ,给实验室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在临床进行腺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时常需要获得特异性强的高效价病毒抗体。而传统的纯化病毒方法制备腺病毒抗体费时、费力 ,且往往难以得到特异性较高的抗体。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比较腺病毒六邻体氨基酸序列 ,结合三维结构图提示的多肽暴露情况以及抗原性预测分析 ,选择性地表达…  相似文献   
43.
无损伤血氧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全面介绍了无损伤血氧计的测量原理,概述了血氧饱和度的分光光度测量方法,比较了传输型血氧计、反射型血氧计的各种技术,重点分析了传输型和反射型脉搏式血氧计,并评价了血氧计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限制。  相似文献   
44.
A组轮状病毒广州地方株VP7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我国轮状病毒G1型广州地方株与标准株及北京G1型地方株VP7基因序列的差异,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资料。方法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了轮状病毒广州地方株R97—196 VP7全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克隆入T—A克隆质粒pUCm—T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UCmT—VP7,对克隆的VP7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该地方株的基因核苷酸全长为1062nt,读码框架和以往的研究一致,和北京G1型地方株173的VP7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8%),而与不同血清型标准株间则变异较大(73%—81%),氨基酸序列中存在的一些高变区和保守功能区与已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从进化角度分析,与轮状病毒标准株Wa株,相距较远。结论 轮状病毒广州地方株R97—196 VP7基因片段属G1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变异与地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冬春季儿童、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呼吸道常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A1、IFA3、IFB)、副流感病毒(PIF1、PIF3)、腺病毒(ADV)的感染情况及与临床症状和嗜酸细胞的关系。方法 对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及2001年11月至2002年3月,来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中心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176名,采用病毒分离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鼻咽分泌物(nasopharyngeal secretions,NPS)中七种病毒抗原进行监测,并同时记录临床症状和用药情况及进行鼻咽分泌物和外周血中嗜酸细胞计数。结果 17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NPS中,79例检测出病毒,阳性率为44.9%。其中RSV 66例,感染率为37.5%、IF7例(4.0%)、ADV6例(3.4%)及PIF4例(2.3%)。RSV占79例病毒感染患儿的83.5%;4例患儿同时测定出RSV和其他病毒混合感染。这些病毒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中检出率与年龄呈反比,小年龄组的患儿病毒感染多;检出病毒的患儿病情重,伴发热的患儿显著多于未检查出病毒的患儿。病毒感染与非感染组的NPS中嗜酸细胞数目检测无明显差别;但血中嗜酸细胞的数目,病毒检出阳性的患儿,较病毒测定阴性的患儿明显减少(t=2.676,P〈0.001)。结论 北京地区冬季近半数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其中RSV是婴幼儿哮喘发作的主要感染病毒,引起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病毒检出阳性的患儿,血中嗜酸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6.
儿童及青少年中央颞区放电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中央颞区癎样放电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近9年在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或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中具有中央颞区癎样放电的儿童和青少年的临床表现及与神经影像学异常的关系。结果:具有中央颞区癎样放电的儿童和青少年共452例,占同期接受EEG监测儿童及青少年的9.5%,占EEG各种癫癎样异常的15.4%。监测到中央颞区放电的平均年龄为7.28±3.15岁(1-17岁)。临床诊断包括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179例(39.6%),症状性或隐源性癫癎154例(34.1%),热性惊厥21例(4.7%),从无癫癎发作98例(21.7%)。在354例有癫癎发作者中235例(66%)为部分运动性发作,102例(28.7%)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其他发作类型包括不典型失神发作9例(2.5%),肌阵挛发作6例(1.7%),负性肌阵挛发作4例(1.1%),痉挛发作3例(0.8%)。少数患者有一种以上发作形式。在283例有神经影像学记录的患者中,50例(17.7%)异常,其中仅10例异常部位与放电部位基本一致。结论:儿童及青少年中央颞区放电具有以下特点:①明显的年龄依赖性;②病因具有高度异源性,包括特发性、隐源性和症状性病因;③各种病因的中央颞区癎样放电均有一部分不伴有临床发作;④仅根据发作类型和EEG特征难以区分特发性和症状性病因,需要结合全面的临床资料作出诊断;⑤静止性脑结构病变不一定与中央颞区放电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7.
 超高压(UHP)的全称是“超高冷等静压 (ultra high isostatic hydrostatic pressure at room temperature,UHIHP)”,简称为冷等静压(cold isostatic high pressure,CIHP)。据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和液压技术的特点可将超高压定义为 100 MPa 以上的压力[1]。 超高压技术最初被广泛应用于陶瓷、金属、石墨等材料加工领域,直至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才逐渐作为一种新型的灭菌方法和食品加工技术被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目前,日本、美国、韩国、法国等国家都先后对高压食品加工原理、方法、技术细节以及应用前景等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并已逐步进入市场[2]。我国学者也一直密切关注着国际超高压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尝试利用这一新兴技术进行中药提取。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引入并修订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亲子互动-喂养量表,并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信效度研究。方法 按照国际测试委员会指南,对原亲子互动-喂养量表进行翻译,形成中文版亲子互动-喂养量表(PCI-FS-C)。2018年6月—2019年1月方便抽样北京、银川、兰州和马鞍山市4所妇幼保健院,招募310例0~12个月母子对,采集婴儿一次完整喂养过程的视频,由经过美国华盛顿大学培训合格获得原版量表评估资质人员进行视频编码评分。抽样6例评估评分者信度;于14~21 d后随机抽样10%评估重测信度;随机抽样41例进行中文版婴儿-学步儿家庭环境观察评估表(IT-HOME-C)效标效度检验。使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区分效度分析。结果 共获得273例有效样本。总量表、照护者和婴儿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846、0.805和0.690;总量表、照护者和婴儿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47、0.778和0.480(P<0.01);总量表评分者信度Kendall相关性系数为0.860;PCI-FS-C的总分、照护者和婴儿量表总分与IT-HOME-C总分呈显著性中度正相关(r=0.526、0.506、0.427,P<0.05)。控制混杂因素后,婴儿年龄与PCI-FS-C量表总分、照护者量表和婴儿量表总分显著相关(b=3.24、2.31、0.92)。结论 中文版亲子互动-喂养量表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我国婴儿喂养亲子互动的评估工具。今后可以考虑开展大样本量分层抽样的本土化常模研究。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12~35月龄幼儿的睡眠状况评估量表,评价其信度、效度和可行性,为评估中国幼儿睡眠情况提供适宜的评估工具。 方法 建立条目池,通过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预调查对条目进行初筛和修改。采用抽样调查方法,2019年7-11月从全国6个社区、6个乡镇和两家睡眠门诊选择12~35月龄幼儿看护人进行现场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51份。采用项目分析、效度分析、信度分析、可行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评价。 结果 幼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12~35个月)包含睡眠节律、夜醒情况、入睡行为、日间嗜睡,睡眠呼吸和异态睡眠6个因子20个条目,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5.55%。所有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介于0.83~1.00。量表入睡潜伏期、夜醒次数、睡眠时间3个条目与简明婴儿睡眠问卷呈正相关(r=0.41、0.69、0.42,P<0.001)。除日间嗜睡外,社区幼儿量表总分以及其他5个因子得分均低于门诊幼儿(P<0.05)。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72,两周重测信度为0.84,完成率为92.6%。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因子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稳定。 结论 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区分不同幼儿的睡眠状况,有助于及早发现幼儿的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父母身高对7岁以下儿童身高的影响效应,为个体儿童生长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父母身高信息完整的161 297名儿童为分析对象,参照中国儿童身高标准计算儿童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和父母身高中值的Z分值,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儿童身高与父身高、母身高、父母身高中值的相关性,并按父母身高分组,比较各组儿童身高的差异。 结果 1)儿童身高与父身高、母身高和父母身高中值正相关(r=0.13~0.42,P<0.05),且与父母身高中值的相关系数最高;2)按父母身高中值分为矮身材、偏矮、中等偏下、中等偏上、较高、高身材6组,各组儿童平均身高依次递增,父母矮身材组儿童身高比父母高身材组低1.9~14.7 cm,年龄越大差值越大;3)父母身高偏矮组子女身高第3百分位(P3)比中国儿童身高标准P3低0.6~4.8 cm,而父母较高身材组P3则比身高标准P3高0.6~4.7 cm;4)父母矮身材、偏矮、中等偏下、中等偏上、较高和高身材组的儿童身高Z分值与父母身高中值Z分值差值依次为1.27±0.99、0.61±0.92、0.18±0.89、-0.19±0.90、-0.61±0.93、-1.17±0.92。结论 7岁以下儿童身高与父母身高正相关;矮身材父母的子女身高明显低于高身材父母子女;矮身材父母子女身高高于家庭遗传身高;个体儿童身高评估和解释时,不可忽视父母身高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