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智能诊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实用于社区医生和家庭成员使用的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智能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及感染科248例小儿发热出疹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15例,平均年龄4.56岁.病种包括麻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猩红热、风疹和药疹等.整理并描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与结核病发病的相关性,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98例确诊肺结核病例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成组匹配19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技术(HRM)检测VDR基因TaqⅠ、Fok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环境因素暴露情况,以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VDR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与结核病的联系及其交互作用。结果结核病患者接触史、吸烟、人均居住面积小于10 m2、居室通风不良、工作强度大以及VDR基因FokⅠ-ff基因型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P<0.05),VDR基因FokⅠ-ff基因型、吸烟及结核病患者接触史在结核病发生中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 VDR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与结核病的发病有关,且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3.
郑莎  张耀  曾玉晓  阴正勤 《眼科研究》2007,25(4):241-244
目的研究Long Evans大鼠出生后视皮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分布、表达、活性的变化及与视皮层可塑性关键期终止的关系。方法Long Evans大鼠131只按出生后周龄分为1、3、5、7、14周共5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定位检测tPA的分布,免疫印迹定量法检测视皮层总蛋白中tPA的表达,发色底物酶活性分析法测定视皮层tPA的活性。结果除1周组外,各组视皮层Ⅱ-Ⅲ层、Ⅳ层tPA免疫荧光呈阳性,主要分布在Ⅱ-Ⅲ层(P〈0.01)。Ⅱ-Ⅲ层以5周组tPA阳性细胞密度最高(P〈0.01),14周组最低(P〈0.01);Ⅳ层以3周组tPA阳性细胞密度最高,14周组最低(P〈0.01)。除1周组外,各组视皮层总蛋白中tPA均有表达,5周组最高(P〈0.05),14周组最低(P〈0.05)。视皮层tPA活性3周组最低(P〈0.01),5周组最高(P〈0.01)。结论tPA参与视皮层可塑性关键期的“终止”,可能是Ⅱ-Ⅲ层、Ⅳ层之间突触可塑性存在异质性的结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epidemiology,NCDE)主要探讨基因/环境因素对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为代表的一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影响以及防控措施的学科[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NCD已经取代传染病,成为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威胁。不同的环境和基因因素在引起机体慢性损伤效应时,通常具有明显的靶向性。只有熟练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海南地区不同地理环境的疟疾疫情分布特征,探索相关重要自然影响因素.方法 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LAADS存储网站和航天测绘数据集SRTM获取我国海南地区遥感数据产品,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土地覆盖类型和海拔高度数据,结合海南省疟疾疫情资料制作专题地图,分析、掌握该地区土地覆盖类型和海拔高度特征,比较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发病率差异.结果 2004-2012年海南省疟疾报告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有明显的季节流行特征.针对2004-2008年开展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疟疾发病呈现明显的中南部高发、北部低发的地区分布规律.中南部地区具有林地覆盖为主的地理景观特点,北部地区具有草原和作物覆盖为主的地理景观特点.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绿阔叶林地带(平均海拔743 m)是疟疾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针叶林地带(平均海拔63 m)、作物地带(平均海拔263 m)是保护因素.结论 海南地区疟疾的发生在土地覆盖和利用类型方面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作用规律可作为预测自然因素作用下疟疾疫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近5年世界范围报道的囊性纤维化病例分布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肺部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Database 5个数据库,检索的主题词为:“cystic fibrosis”,“cohort study”;限制条件为:“published in the last 5 years”,“humans”。运用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研究。采用EXCEL2007和ArcGIS10.0对资料进行储存分析与作图。结果 本次系统评价共纳入260篇文献260 879病例,分布于21个国家;cystic fibrosis(CF)的主要临床表现为CF肺病、胰腺功能不全(PI)、CF糖尿病(CFRD)、CF肝病(CFLD)、胎粪性肠梗阻(MI)、鼻窦疾病、无精症;肺部常见症状为细菌持续定植于气道,慢性咳嗽咳痰等;肺部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A),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其中,PA主要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吡肟等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A)对阿奇霉素耐药;MRSA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等耐药;SM对头孢他啶、粘菌素、磷霉素等耐药;烟曲霉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结论 CF在世界多国都有报道,主要临床表现累及呼吸、消化、内分泌、生殖等系统,肺部最为严重且合并多种细菌感染,耐药现象也日益突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等离子体(Plasma)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作用,并比较不同放电方式对等离子体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等离子体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高效的杀灭效果,灭菌率随时间的变化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对大肠杆菌的杀灭作用快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射流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在短时间内对两种细菌的杀灭效果更好,长时间内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两种细菌的杀灭率更显著。结论:等离子体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均有高效杀灭效果,杀灭效果略有差异,不同放电方式的等离子体对细菌的杀灭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与可见光联合作用对全血中人免疫缺陷Ⅰ型病毒(HIV-1)的灭活能力.方法以HIV-1为试验病毒,通过MB与可见光(640 nm)单独及联合作用于含病毒的模拟全血,采用MT4细胞感染法评价病毒的灭活效果.结果当全血中MB含量分别为5、l0、15 μnol/L时,以40000 Lux强度的可见光分别照射30、20、10 min,可完全杀灭试验滴度为105.78TCID50HIV-1病毒.结论亚甲基蓝光化学法可高效灭活全血中HIV-1病毒.  相似文献   
39.
中国重庆汉族哮喘遗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汉族遗传因素对哮喘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哮喘遗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重庆哮喘先证者一级亲属遗传度为(80.56±5.68)%;哮喘患者分离比为0.18;一级亲属的相对危险度为7.38,同胞对的相对危险度4.47.结论重庆地区哮喘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方式,遗传因素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用定位克隆的方法对哮喘易感基因进行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40.
汶川大地震后理县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汶川大地震后有效预防理县灾后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方法 紧紧抓住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采取科学的卫生防疫方法 ,开展疾病症状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可疑传染源;科学消杀,卫生监督,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健康教育,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结果 理县灾后传染病疫情明显低于历年水平,确保理县大灾之后无大疫.结论 采取科学的卫生防疫方法 能够有效预防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