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8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2002~2007年江苏省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02~2007年江苏省急性血吸虫病发生与流行特点,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07年江苏省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个案资料及突发疫情报表,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07年江苏省共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277例,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20起.2002年发病率为0.90/10万,2007年为0.2005年以后无突发疫情.发病时间最早为4月,最晚11月,8月为高峰.男女病例数之比为7.94:1.病例年龄分布呈双峰状,高峰出现于10~20岁和30~40岁年龄组.发病以农民为最多(27.44%),其次为民工(24.55%)、学生(18.77%)和渔船民(17.69%).游泳嬉水是最主要的接触疫水方式(39.71%).本县居民在本县辖地感染病例占37.55%,外省或本省居民在本省他县辖地感染病例占62.45%.外省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共报告89例,其中渔船民占33.71%.67.33%的病例分布于尚未达到传播控制县.江滩与通江河滩是急性血吸虫感染的主要环境(88.81%).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与感染性钉螺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22.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不可缺失环节。因此,灭螺在我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本文对我国既往及现行主要灭螺药物及使用方法进行了回顾,认为当前我国仍需重视灭螺药物研发及其应用研究,特别要加强符合环保要求的灭螺新药和灭螺新技术研究,注重灭螺药物和灭螺方法现场应用实际效果的监测评估,重视和开展灭螺药物对环境影响和生态安全的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虫卵和毛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 ,旨在运用敏感株与抗性株反应性间的差异 ,建立简单快速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方法。方法 将各株虫卵分别孵育于 5× 10 -6、10 -6、5× 10 -7mol/ L和 10 -7mol/ L吡喹酮溶液中 2 4h,后移至清水孵化 ,比较虫卵的孵化率。将各株毛蚴分别暴露于 10 -3 、10 -4 、10 -5、5× 10 -6、10 -6、5× 10 -7mol/ L和 10 -7mol/ L吡喹酮溶液中 ,0、1、5 min后观察比较毛蚴的运动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 10 -6mol/ L 和 5× 10 -7mol/L吡喹酮孵育 2 4h后 ,敏感株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 4.2 %和 3 0 .7% ,抗性株分别为 2 4.2 %和61.2 %。当毛蚴暴露于 5× 10 -6mol/ L吡喹酮中 ,敏感株 10 0 %毛蚴体中部立刻收缩变形 ,而抗性株仅见 13 .4%毛蚴变形 ;当暴露于 10 -6mol/ L 吡喹酮 0、1、5 min后 ,敏感株毛蚴的变形率分别为3 5 .5 %、63 .9%、91.2 % ;抗性株分别为 0、7.6%、14 .3 %。结论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虫卵与毛蚴阶段对吡喹酮的体外反应性的差异均非常显著。提示 ,将毛蚴移入 10 -6mol/ L吡喹酮溶液中 1min,镜下观察其变形率 ,作为曼氏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检测方法 ,可用于现场判断病人化疗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由于吡喹酮抗性  相似文献   
24.
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及虫卵的早期诊断组分抗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寻找具有血吸虫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方法以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兔血清,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和虫卵中的可溶性抗原的成分进行免疫分析.结果可溶性尾蚴抗原(SCA)94、48、41、40 kDa和38 kDa组分抗原最早出现免疫印迹反应,能被感染后2周兔血清所识别,可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识别的SCA 71、23 kDa组分抗原反应最强.可溶性成虫抗原(AW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71、58 kDa,能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所识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270、151、73、69、50 kDa和24 kDa,能被感染后4周兔血清所识别.结论 SCA 94、71、48、41、40、38、23 kDa,AWA 71、58 kDa和SEA 270、151、73、69、50、24 kDa能被急性感染兔血清所识别,是具有潜在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  相似文献   
25.
1血吸虫病 1.1日本血吸虫病的影像学诊断-在日本的应用及目前流行区的现场应用为了测定日本血吸虫病的病理损害,在日本应用过X线技术、闪烁摄影技术、超声技术、CT、核磁共振和内窥镜检查等.超声技术和CT可以检测肝纤维化和钙化灶.内窥镜活组织检查可以查见沉积的日本血吸虫虫卵.  相似文献   
26.
212例晚期血吸虫病10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索晚期血吸虫病消长规律,在昆山市两个乡对1986年建卡的晚血病人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B超检查等。结果:212例晚血病人中,巨脾型206例(97.17%)、腹水型5例(2.36%)、结肠增殖型1例(0.47%),无侏儒型。临床治愈161例(75.94%)、病情稳定33例(15.56%)、尚需治疗18例(8.50%)。与1986年比较,临床治愈者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7.
自 2 0世纪 80年代内源性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被发现以来 ,其在生物学中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及病理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限速酶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 ,本文就近年来 NO/NOS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NO/NOS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NO是 L -精氨酸 (L - arg)的末端由 NOS氧化产生的一种自由基 ,具有脂溶性 ,可快速透过生物膜扩散 ,NO在机体内极不稳定 ,存在细胞内外液中。NOS是合成 NO的唯一限速酶 ,以 L -arg、还原型尼可酰胺腺苷二核酸磷酸 (NAPDH)、O2 为底物…  相似文献   
28.
江苏省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江苏省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以下简称阳性钉螺)的现状分布和消长规律,为控制成批急性血吸虫感染(以下简称急感)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随机抽检5—10个有螺滩,每滩采样5—10个点,每点捕捉钉螺50--100只,然后由专业人员采用解剖镜检法检测钉螺的自然感染情况,同时对查出的阳性钉螺滩块及螺点即时进行药物杀灭。结果 5年共检测沿江有螺滩467个(条块),捕捉钉螺169 200只,检出阳性螺滩(条块)102个和阳性钉螺433只,覆盖于12个县(市、区),已占全省沿江县(市、区)的75.0%(12/16)。结论 经连续5年的观察,江滩阳性钉螺面积和阳性钉螺的螺口数呈逐年增长态势,存在着发生成批急感的潜在威胁。因此,加强江滩和通江河道的治理,提高阳性滩地的灭螺覆盖率和灭螺质量以及反复查治江滩散养畜牧的是今后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1980~1982年,在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4个生产队用现场调查结合模拟实验的方法对虫卵落入有钉螺水体的机率作计量研究。结果发现当地一天血吸虫卵下有螺水体的推算总数,在夏季为12671.6个,在其它季节为9711.1个,分别占当地一天人、畜排血吸虫卵总数的0.90%和0.69%。定量地对比各种虫卵下水方式,发现全年各季均以下河洗刷马桶最为重要,耕牛粪便下水和河边田地施肥也较重要;在夏季,河边粪缸溢出较为重要,仅次于下河洗刷马桶。  相似文献   
30.
肠道线虫低感染地区选择性化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在流动人口较多而肠道线虫呈低感染地区,探索巩固防治成果和有效控制人群感染的对策。方法对儿童和40岁以上从事蔬菜种植的村民及流动人口,通过每年1次选择性化疗,连续2年的措施,并随机抽取不同方位的4个镇(村)作为防治效果观察组和1个镇(村)作为对照组,防治前后进行整群抽样粪检,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1粪2检查虫卵。结果防治组肠道线虫感染率发生显著性变化;总感染率的下降率为55.97%;女性肠道线虫下降率为64.92%;40岁以上村民下降率为84.08%;钩虫下降率为64.86%;2~15岁组增长率为31.18%;其中蛔虫增长率达293.55%。对照组肠道线虫年增长率为28.21%。结论选择性化疗保护了目标人群,流动人口增多是导致本地儿童感染率回升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儿童和流动人口的防治仍是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