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2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1.
霍乱流行区江河霍乱弧菌污染的监测和消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全面掌握霍乱流行区江河段霍乱弧菌污染的状况并评价消除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于198年5月4日-7月1日对流行区A、B、C河流按每隔300-500米设立取水点,每2-3天采样1次;1998年7月-2001年12月对13个曾反复阳性点按月进行霍乱弧菌监测。采取对下水道污水消毒,拆除沿江两岸厕所和人群查源等措施以消除污染。结果:1998年4月28日-6月1日在流行区29个取水点检出霍乱弧菌。毒力测定人源株以中等毒力为主(68.8%),而水源株以弱毒为主(66.7%)。1998年7月至2001年12月采水796份,均未检出霍乱弧菌,24份水样L型菌,非可培养状态也为阴性。结论:该流行区江河段遭受一时性霍乱弧菌污染,1998年6月2日以后已彻底消除,未发生水型传播疫情,1998年8月-2001年12月,该区域也未再有霍乱病例发生,表明消除措施效果显著,也证明当地霍乱疫情系输入性。  相似文献   
22.
为了巩固疟疾的防治成果,控制疟疾输入该市,我们对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每年入学新生进行疟疾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23.
陆贞玉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75-1277
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是人和动物肠道内寄生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细菌,作为肠杆菌的一种,以前一直被认为是黄色阴沟杆菌,直到1980年Farmer等通过不同菌株之间的DNA杂交实验,发现阪崎肠杆菌菌株之间的DNA一致性高达83%-89%,而与阴沟杆菌菌株的一致性只有31%~49%,并结合生化特性、血清型、抗生素敏感性等分析重新命名为阪崎肠杆菌。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桂林市零售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趋势。方法:采集桂林市市内农贸市场和超市等食品销售点5类食品样品共405份,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检验方法》检验。结果:5类食品的405份样品共检出沙门菌31株,检出率为7.7%。生肉类食品检出率最高,达21.5%。5类食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桂林市零售食品沙门菌污染较严重,尤其是生肉类食品,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桂林市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病例标本的病原体检测结果,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收集的1230份粪便和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EV-U)、EV71、COXA16型的特异引物扩增检测.结果1230份标本中检出EV-U阳性734份,阳性率为59.67%,EV71 阳性495份,阳性率为40.24%,COXA16阳性33份,阳性率为2.6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06份,阳性率16.75%.结论 桂林市2010年流行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是肠道病毒EV71血清型.  相似文献   
26.
食源性致病菌质控样品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组织开展的对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的监测技术机构的质量控制考核,验证本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方法样品的检验标准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部分相关章节进行检验.结果样品GX-MJ4菌落总数计数为10CFU,样品GX-ZK4分别符合蜡样芽孢杆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生化特性,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通过开展实验室间盲样考核工作,对本中心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提高和证实自身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了解桂林市麻疹流行特征,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8年发生的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EIJSA方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确诊.结果 桂林市发病98例,发病率13.17/10万,流动人口发病占45.92%,免疫史不详或未及时接种占发病数的97.96%.结论 在加强基础免疫和麻疹复种工作的同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疫情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桂林市伤寒和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桂林市辖区12县(市区)1991~2005年伤寒和副伤寒疫情报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5年桂林市辖区12县5城区共报告伤寒和副伤寒病例32105例,年均发病率为45.53/10万。各县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69.1/10万,最低为7.3/10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2,P〈0.01),6~11月份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数的67.12%);农民发病居首位,占总发病数的52.58%,学生次之,占总发病数的29.23%;从1999年起,甲型副伤寒杆菌开始超过伤寒菌为优势流行菌株,占90.%以上。15年间共发生暴发疫情78起,水型传播占92.31%。结论桂林市伤寒和副伤寒发病水平较高,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和学校井水的监测和消毒,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和健康宣传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29.
桂林市城区与山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桂林市城区与山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6年城区和山区发生的疑似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用ELISA方法检测疑似病例及正常儿童的IgM、IgG抗体. 结果 发病率城区10.42/10万,山区50.36/10万;城区发病人群以外来流动人口居多(52.70%),山区以本地人口居多(94.05%);发病形式城区以散发为主并局灶性暴发,暴发病例占14.86%,山区呈片状大暴发,占全年病例100%;发病年龄城区以2岁以下为主,山区成年人较多,涉及各年龄段;城区麻疹传播有自限性、波及面小,山区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城区和山区发病人群有同源性,均来自农村.血清学检测IgG抗体,城区青少年阳性率100%,山区疑似病例阳性率59.65%. 结论 城区和山区在麻疹防控工作中都应加强基础免疫和麻疹复种工作,山区工作做得好,流入城区的人口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对城区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山区要加强麻疹监测,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30.
2009年桂林市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基线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桂林市静脉吸毒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行情况以及存在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在市戒毒所和社区的244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 结果吸毒人员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占81.97%,有31.56%的人有共针行为,HIV抗体阳性率为5.74%,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24.19%.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不到50%. 结论吸毒人群存在共针和无保护的商业性行为两条重要的感染艾滋病途径,应加大对这一高危人群的宣传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