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刘康妍 《当代医学》2001,7(11):71-72
骨关节病亦称骨关节炎,是一种 最常见且最花代价的关节病。X光片普查显示它的发病率是和年龄紧密相连的。X光片显示,30岁以下的男女性中只有5%左右的发病率,而60岁以上则有超过70%的发病率。但近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如空调环境的增多)及工作负荷的  相似文献   
32.
33.
【摘要】 目的:比较连续两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系统(zero-profile,ZP)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2021年6月30日因颈椎病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连续两节段ACDF应用4钉ZP或CP固定治疗的57例颈椎病患者,其中27例采用ZP固定(ZP组),男12例,女15例,年龄37~80岁(53.0±9.9岁);30例采用CP固定(CP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9~78岁(57.4±12.4岁)。收集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L1~L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轴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曲度,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随访期间中间椎体塌陷发生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性别、BMI、L1~L4 BMD、随访时间、术前NDI和JOA评分、术前颈椎整体曲度和手术节段曲度等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NDI、JOA评分、轴性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01),两组同时间点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314);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CP组NDI、轴性疼痛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ZP组(P<0.05)。末次随访时ZP组颈椎整体曲度丢失和手术节段曲度丢失均明显大于CP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过程中ZP组出现4例中间椎体塌陷,而CP组未出现,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双节段ACDF中,相对于应用ZP固定融合,应用CP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避免固定节段中间椎体塌陷,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4.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9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73例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骨折类型、植骨融合方式、是否使用横杆以及内固定取出时间对椎弓根螺钉断裂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22例,椎弓根螺钉断裂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19.9个月,大多(19/22)在取内固定物前复查X线片时发现。断钉发生率:爆裂型骨折患者(13/76)显著高于压缩型骨折(6/132)和骨折脱位型患者(3/65)(P〈0.01);椎间植骨组(1/25)和后外侧植骨组(7/110)显著低于未植骨组(7/70)(P〈O.05);未使用横杆组(8/49)显著高于使用横杆组(14/224)(P〈O.05);术后12个月以上取出内固定组(9/97)高于6~12个月取出内固定组(6/169)(P〈O.05)。结论:椎弓根螺钉断裂可能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植骨融合不当、未正确使用横连杆、内置物取出过迟有关。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有效植骨融合、合理使用横杆以及及时取出内固定可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结合术后个体化康复手段治疗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基层医院开展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9例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并于术后给予个体化康复治疗,采用Constant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5.4个月。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评分分别为(14.5±6.5)分和(80.5±5.6)分。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术后进行个体化康复锻炼是减少并发症和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足弓第2与第5跖列的肌骨系有限元模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足部内侧纵弓第2跖列与外侧纵弓第5跖列的肌骨系统有限元模型,为研究跖骨应力性骨折与相关足痛症提供生物力学工具。方法:采用中国虚拟人“女性1号”CT图像和MRI图像;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构建了包含皮质骨、松质骨、软骨、韧带、足底腱膜、肌腱、固有肌、脂肪垫、骨髓腔与骨髓窦等10种组织的第2、第5跖列的有限元模型。足弓直立时,最大von Mises应力/应变位于第2、第5跖骨骨干与基底。各种足底软组织中,足底腱膜承担着最大张拉应力,其次为足底长韧带,足底固有肌张拉应力最小。结论:有限元预测的应力应变为研究跖骨应力性骨折,足底腱膜炎引起的慢性跟骨痛,以及足弓塌陷的发生机制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微创手术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经外侧小切口辅助撬拨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结合经皮克式针牵拉手法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手术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17足)采用经皮克式针牵拉手法复位结合距下关节外侧小切口入路撬拨复位,跟距骨克式针内固定,同种异体骨移植微创手术治疗的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Sanders分型为Ⅱ~Ⅲ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随访13.5个月。切口Ⅰ期愈合15足,出现明显排斥反应2足。术前Bolder角为(9.58±5.25)°,Gissane角为(101.15±13.83)°。术后即刻Bohler角为(33.55±4.17)°、Gissane角为(113.25±12.1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Bolder角为(31.65±7.72)°,Gissane角为(111.15±8.6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小切口辅助撬拨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结合经皮克式针牵拉手位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能有效填充缺损区,维持复位后跟骨的高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8.
冷光源加小切口有限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的方法很多。笔者从2004年6月~2007年6月,应用冷光源加小切口有限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共234个椎间隙,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注射型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治疗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颗粒化处理后,与一定量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几丁糖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注射型复合人工骨,并应用于15例骨不连。结果经过1~3次局部注射后,6~8个月12例骨性愈合,3例骨不连未愈合。结论注射型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是治疗骨不连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闭合性下肢股、胭动脉损伤延误诊疗原因和救治方法.方法 对延误诊疗闭合性下肢股动脉损伤6例、胭动脉损伤8例进行手术探查修复,其中经游离损伤动脉血管断端直接吻合4例,取对侧大隐静脉游离移植修复动脉缺损7例,单纯取栓治疗3例.结果 经随访2~5年,患肢保留行走功能12例,但伴有轻度跛行步态及小腿皮肤感觉不同程度的减退.小腿高位截肢2例.结论 延误诊疗的闭合性下肢股、腘动脉损伤积极手术探查修复可挽救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