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6篇
  免费   1432篇
  国内免费   252篇
耳鼻咽喉   339篇
儿科学   151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889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8063篇
内科学   1392篇
皮肤病学   522篇
神经病学   521篇
特种医学   602篇
外科学   3051篇
综合类   5760篇
预防医学   1243篇
眼科学   321篇
药学   1169篇
  9篇
中国医学   367篇
肿瘤学   84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690篇
  2020年   636篇
  2019年   644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954篇
  2013年   1050篇
  2012年   1184篇
  2011年   1231篇
  2010年   1547篇
  2009年   2178篇
  2008年   2165篇
  2007年   2205篇
  2006年   1955篇
  2005年   2090篇
  2004年   1818篇
  2003年   1670篇
  2002年   1438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现状及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E—test药敏试验测定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连续两年分离的200株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ICU病房分离率最高的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4%),不动杆菌属细菌(18%),铜绿假单胞菌(15.5%),克雷伯菌属细菌(15.5%),肠杆菌属细菌(13%);两年中总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呼吸道标本中最常见的为不动杆菌属细菌(23%),铜绿假单胞菌(18.7%),克雷伯菌属细菌(18.7%),大肠埃希菌(17%);尿标本中主要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81%);血液标本中主要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73%)。呼吸道标本中,2004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25%明显高于2003年1.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从2003年的47%和35.7%升高到2004年的50%和53%。结论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属细菌均保持很高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高,不动杆菌属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但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因此,进行本医院、本地区的细菌耐药动态监测对指导临床抗感染经验用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手术后镇痛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手术患儿24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术后镇痛组(L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各12例,L组于术毕拔管后肌注氯诺昔康0.25 mg·kg-1,C组不给予止痛药,分别于麻醉前、术后6、24 h三个时点采集外周抗凝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并计算CD4 、CD8 比值,于术后2、4、6、8 h进行疼痛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术后2、4、 6、 8、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L、c组各时点与术前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 、CD8 比值的变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应时点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 /CD8 在术后均有下降趋势,L组术后24 h有回升现象,而C组仍继续下降;所有患儿到出院时均未发生术后感染及伤口异常出血.结论 小儿全麻手术后未见其T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肌注氯诺昔康术后镇痛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也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左氧氟沙星致光感性皮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 摘要患者男,86岁,因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心病于2007年2月2日入院治疗。体检,T38.8℃,1/30次/min,HR106/min,血氧饱和度97%,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哕音,血常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80%,医嘱给予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北京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5g,ivd,qd。第2天患者出现皮肤瘙痒、轻微发红、有抓破皮肤痕迹,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鼻窦炎颗粒中的栀子苷.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磷酸(86:14:0.01),检测波长238 a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栀子苷浓度3.36~126μg·m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8.09%,RSD=1.69%.结论:所建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鼻窦炎颗粒中的栀子苷.  相似文献   
995.
双氯芬酸钠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8年双氯芬酸钠所致ADR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涉及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及其他,在高年龄段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双氯芬酸钠所致ADR,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建立复方菌灵芝合剂总多糖相对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在490nm处测定复方菌灵芝合剂中总多糖相对含量.结果:葡萄糖质量浓度在3.303~11.010 mg·L-1内线性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为1.1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适用于对该产品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997.
李健  徐埏  徐埏  唐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0):1790-1791
目的:改进退药流程,消除退药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方法:采用六西格码法,并通过其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研究并改进退药流程.结果:改进后退药缺陷率显著低于改进前的.结论:六西格码法可减少退药流程中的差错,并可广泛用于药品管理各环节,以便进一步提高药品调剂质量.  相似文献   
998.
李宁  王成伟  文谦  王丹琳 《针刺研究》2008,33(3):205-207
鉴于对量性研究在针灸临床研究应用中产生的质疑,本文对质的研究发展背景、研究方法及与针灸临床研究可能的未来结合趋势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提供一个可能的模式,让针灸临床研究者能够了解并可能在其临床工作中实践使用质的研究方法,以推动针灸临床研究,提高针灸理论水平,提供真实的针灸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哮喘大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哮喘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卵蛋白激发制作大鼠哮喘模型,EGb组腹腔内注入EGb作为干预因素,分别以HE、阿辛兰-PAS染色观察气道上皮的改变,杯状细胞的表达及黏液生成,ELISA法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介素13(IL-13)浓度。结果:哮喘组较对照组气道上皮杯状细胞明显增多,黏液生成增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EGb组较哮喘组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黏液生成减低,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EGb可以通过抑制IL-13的表达水平减轻哮喘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  相似文献   
1000.
BAG-1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背景与目的 BAG-1是一个与凋亡相关的多功能基因,现有的研究表明BAG-1的表达水平与多种肿瘤的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BAG-1基因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56例肺癌石蜡组织标本中BAG-1基因的转录表达情况,并与其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 ①BAG-1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3.5个月)明显高于BAG-1高表达组(20.5个月)(P<0.005);②BAG-1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4.74%(34/76)5年生存率为26.32%(20/76),分别明显高于BAG-1高表达组[32.5%(26/80);21.25%(17/80)](P<0.05);两组生存曲线之间比较,BAG-1低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组患者(P=0.045);③分层分析发现在Ⅰ期、鳞癌、不伴有转移的肺癌患者中,BAG-1低表达组患者分别较高表达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G-1可用作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记物,特别是在早期肺癌和鳞癌患者中,BAG-1的高表达可能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