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6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82篇
内科学   5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科学   334篇
综合类   365篇
预防医学   145篇
药学   118篇
  9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4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NSCLC组织中VEGF、bFGF蛋白水平的表达,其中36例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上述基因mRNA表达。结果:NSCLC中VEGF mRNA主要表达分泌性VEGF121和VEGF165,阳性率分别为69.5%(25/36)和41.7%(15/36),bFGF mRNA阳性率为52.8%(19/36);免疫组化显示VEGF、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20/36)和58.3%(21/36),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0.002);VEGF、bFGF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转移、生存期等临床资料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bFGF在NSCLC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多瑞吉镇痛效果上市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多瑞吉是强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的控释透皮贴剂,具有使用方便,镇痛效果稳定持久和不良反应较轻等优点。本项研究目的是观察大样本多瑞吉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统计了上市后3791例患者(男性2494例,女性1297例;年龄6-94岁,平均年龄56.84岁)的临床资料。结果:无论轻、中、重度疼痛均缓解良好,疗效和剂量相关,起效时间为3-6天,在6、9、15、30天时镇痛作用持续而稳定。对患者用药前后生活质量进行统计,治疗后有明显提高,说明多瑞吉的镇痛给患者带来了实际的裨益。不良反应中头晕、恶心、便秘和嗜睡比较常见,少数患者局部有轻度过敏。呼吸抑制为0.32%(12/3791),未发现精神依赖和其他罕见不良反应。结论:多瑞吉大样本观察疗效稳定,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微。  相似文献   
103.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因子与耐药相关基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和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LRP)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6例NSCLC组织中VEGF、bFGF、MDR1、MRP、LRP蛋白表达,其中36例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上述基因mRNA表达。结果:VEGF、bFGF、MDR1、MRP、LRPmRNA表达率分别为69.5%(25/36)、52.8%(19/36)、33.3%(12/36)、52.8%(19/36)、50.0%(18/36);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1.0%(49/96)、58.3%(56/96)、45.8%(44/96)、59.4%(57/96)、64.6%(62/96),各基因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统计分析表明:VEGF表达与MDR1、LRP表达相关(P=0.025,P=0.022),与MRP表达无关(P=0.428);bFGF表达与MDR1、LRP表达相关(P=0.001,P=0.012),并与MRP+LRP共表达相关(P=0.001)。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生成因子与耐药相关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31%), 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而位居第二[1]. 其中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是主要致死因素, 而淋巴道转移是主要转移途径之一. 据统计, 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患者仍有20%~30%于手术后5年内出现远处转移. 所以准确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都十分重要.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进展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161名确诊结直肠癌且超声检查(Ultrasound,US)检出肝占位者行CEUS检查,造影前未治疗106例(未化疗组),造影前1个月内接受化疗者55例(化疗组);112例(未化疗组71例,化疗组41例)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49例根据临床资料及CT检查诊断.比较两组患者常规超声声像图、CEUS检出病灶数目、灌注过程的差别.31例利用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ye,TIC)分析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结果 161例患者193个重点观察病灶中(未化疗组128灶,化疗组65灶),US检查边界不清的病灶在未化疗组45.3%(58/128),化疗组72.3%(47/6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未化疗组37例患者CEUS较US多检出52个新灶.化疗组32例较US多检出71个新灶.化疗组病灶CEUS灌注特征有六种:1.快速环状强化快速廓清,47.7%(31个灶);2.快速团状强化快速廓清,13.8%(9个灶),3.轻度增强快速廓清,16.9%(11个灶);4.延迟增强或与肝同步,明显退出,3.1%(2个灶);5.延迟增强或与肝同步,轻度退出或未廓清,9.1%(6个灶);6.无增强,9.1%(6个灶).TIC分析表明两组病灶达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等参数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提高肝转移癌化疗后病灶的检出率,根据其灌注特征将有助于临床判断对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6.
横结肠癌的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应根据原发癌肿的解剖部位,病变浸润的范围,有无远位转移,是否伴有急症和肠梗阻等情况而定。对于已有广泛转移,不可能根治切除的晚期病例,可争取姑息性切除,行短路手术或结肠造口术等。癌肿较局限,无广泛浸润和转移,无梗阻或仅有轻度...  相似文献   
107.
Chen JF  Zhang LJ  Zhao AL  Wang Y  Wu N  Xiong HC  Liang Z  Li JY  Huang XF  Y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921-1925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了解Thy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了解Thy1与p5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Thy1在肺癌中表达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以组织芯片的形式,采用免疫组化信号催化放大法,对175例包括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组织标本中Thy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中的91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Thy1和p53的联合检测。分析这两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Thy1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Thy1抗体特异性地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细胞的胞核中有强阳性染色,89例(56.7%)为Thy1细胞核染色阳性。9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hy1在细胞核中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分层研究提示,无淋巴结转移组中,Thy1细胞核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阳性患者(分别为46.42个月和38.56个月,P=0.0207)。Thy1和p53两者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结论Thy1在肺癌细胞核内特异性高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Thy1在细胞核内的异常高表达可以作为肺癌病理诊断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8.
172例肝癌射频消融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Yan K  Wang YB  Chen MH  Gao W  Yang W  Dai Y  Yin S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3):2322-232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生存期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指导RFA消融治疗。方法1999至2004年172例原发性肝癌行RFA治疗,其中150例(87.2%)不能或不宜手术治疗。分析24项与生存期可能相关的因素,探讨与生存期的相关性。随访时间4~51个月,随访率94.8%(163例)。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原发性肝癌RFA治疗后半年、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5%、77.4%、55.7%、51.2%。分析可能影响生存期的24项单因素中8项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初次RFA前甲胎蛋白(AFP)值、门静脉高压、肿瘤复发性、病理分级、治疗目的方案、消融安全范围。根据UICC分期标准,首发癌116例半年、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Ⅰ期和Ⅱ期(33例)达96.7%、92.3%、81.6%、65.3%;Ⅲ期和Ⅳ期(83例)为91.2%、76.3%、56.6%、51.4%;Ⅰ和Ⅱ期与Ⅲ和Ⅳ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癌56例的生存率分别为88.5%、70.2%、41.4%、24.5%,与首发癌Ⅲ和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生存率相关的多因素有3项,分别为:Child-Pugh分级、门脉高压、治疗目的方案。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RFA治疗预后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患者因素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脉高压程度;治疗方面因素为治疗目的方案;此结果有助于指导RFA治疗。  相似文献   
109.
95例乳腺癌保乳治疗近期观察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Li JF  Ou YT  Wang TF  Lin B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5):282-284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95例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施行局部扩大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患侧乳房接受放射治疗。结果手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本人对保留乳房的满意率100%,十分满意者为92%。经随访2~51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仅1例同侧乳腺局部复发,2年局部复发率1.4%。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结论Ⅰ-Ⅱ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治疗,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0.
上消化道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及E6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Xu WG  Zhang LJ  Lu ZM  Li JY  Ke Y  Xu GW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1910-1914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上消化道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了食管癌、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癌、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PV16E6mRNA的检出率分别为 :70 %(2 8/ 4 0 ) ,6 7 6 % (5 0 / 74 ) ,4 7 5 % (19/ 4 0 ) ,35 5 % (2 2 / 6 2 )和 2 0 % (10 / 5 0 )。贲门癌与食管癌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95 5 )。胃癌 (胃体癌 +胃窦癌 )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贲门癌和食管癌 (均P<0 0 1)。正常人群胃黏膜中HPV16E6mRNA检出率明显低于食管癌 (P <0 0 1)、贲门癌 (P <0 0 1)、胃癌 (胃体癌 +胃窦癌 ) (P <0 0 5 )。贲门癌HPV16E6mRNA检出率与分期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HPV不仅在鳞状上皮中增生繁殖 ,在腺上皮中也能活跃地生存。HPV16感染与上消化道肿瘤 ,尤其是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