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51.
对40例应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诱发肺部霉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说明:肺部霉菌感染的发生和预后与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时间和种数、合并应用皮质激素或抗肿瘤药物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52.
本文报告对2087例新生儿生后3~7天应用滤纸片采样,用酶免疫荧光测定法筛查测定其血中促甲状腺素的水平。结果发现两例 TSH 呈高值,其中1例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1例尚在随诊中。本文对先天性甲低的发病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酶免法筛查的优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3.
目的:研究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胃黏膜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增殖细胞,探讨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脱氧核椿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86例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和42例正常对照胃黏膜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组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p阳性和Hp阴性亚组之间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增强可能是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病机制之一.Hp感染未加重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胃黏膜细胞凋亡和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354.
<正>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为基础的核酸检测方法特异、敏感,在病原微生物诊断领域应用极广~([1~3])。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定量检测适用于HCV现症感染的确认、抗病毒治疗前基线病毒载量分析以及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后的应答评估~([4,5])。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方案调整,在不同程度上依赖HCV RNA定量结果的稳定性。我国临床使用的  相似文献   
355.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KIF6基因Trp719Arg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及与2型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了对照组(152例)、DM组(97例)、DM+CHD组(76例)KIF6基因Trp719Arg多态性;比较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研究基因多态性对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rp719Arg多态性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81、0.499与0.220。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31与0.469。KIF6基因Trp719Arg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KIF6基因Trp719Arg多态性对血糖、血脂水平无显著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年龄(≥60岁)、低HDL-C水平(<1.04 mmol/L)是DM+CH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850、12.977和4.006,均为P<0.05),C等位基因与DM+CHD的发生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KIF6基因Trp719Arg多态性可能不是我国北方汉族人群DM+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56.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9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标记分子的表达情况,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疾病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8+细胞计数在初治并处于活动期的皮肌炎患者[分别为(8±4),(5.4±2.8)和(2.6±1.6)×108/L]明显低于非活动期皮肌炎患者[(16±6),(10.4±5.6)和(5.6±3.8)×108/L]和健康对照[(14±4),(8.3±2.8)和(4.6±1.7) ×108/L)](F=12.901,8.257,7.084;P值均<0.05),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的皮肌炎患者CD19+CD5-细胞百分比[分别为( 13.9±8.3)%和(14.2±7.0)%)]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6.9±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443;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肌炎活动视觉模拟评估工具.疾病总活动度评分是患者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8细胞计数减低的独立影响因素(b值=0.211,0.344,0.289;P值均<0.05);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是CD3+细胞计数减低及CD3+CD4+细胞百分比减低的独立影响因素(b值=0.928,1.974;P值均<0.05).另外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D3+CD8+细胞数减低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b值=-0.011,OR=0.989; P<0.05).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疾病活动期明显异常,合并ILD可能影响部份外周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而CD8+T细胞计数明显降低的患者死亡危险将增加.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对临床评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病情活动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7.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测定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29例非肾病综合征、非血液净化的CKD 1~5期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其他临床指标,分析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的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229例CKD患者25(OH)D浓度(30.23±13.95)nmol/L。维生素D浓度随CKD分期进展而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维生素D缺乏者169例(73.80%)。CKD各期间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CKD分期的进展,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χ2=18.289,P=0.001)。在除外糖尿病患者并对年龄进行校正后,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在CKD各期间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磷及糖尿病是CKD患者25(OH)D缺乏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非肾病综合征、非血液净化CKD患者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发生率高,且在CKD早期就已存在。血清白蛋白、磷及糖尿病是CKD非血液净化、非肾病综合征患者25(OH)D缺乏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58.
目的:建立常规出凝血检验项目结果自动审核规则,为临床实验室提高检验结果审核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3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等8家医院检验科的24 510份枸橼酸钠抗凝常规出凝血检测标本,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规则建立组和规则验证组,规则建立组血标本6 670份,其中差值检查2 056份;规则验证组血标本17 840份,其中差值检查3 210份。使用StagoSTARMa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和(或)抗凝血酶(AT)活性。以人工审核结果为标准,计算两组自动审核与人工假阴性率(无效审核)、假阳性率(无效拦截)、通过率、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审核一致率和标本周转时间(TAT)。结果:建立的自动审核规则及规则应用流程,涉及室内质量控制、报警信息、自动审核范围、危急值和差值检查。规则建立组单个项目通过率为82.6%~92.4%,总体通过率为73.8%,自动审核与人工审核结果一致率为98.2%,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24.4%和73.8%...  相似文献   
359.
<正>HbA1c反映人体近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是诊断糖尿病和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指导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指标。贫血、妊娠、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变异体和地中海贫血)、近期输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药物或反复出现低血糖,均可能导致HbA1c与血糖或糖化白蛋白(GA)不符。血红蛋白变异体携带者常无贫血等临床表现,临床及检验科医生对血红蛋白变异体认识不足时,血红蛋白变异体对HbA1c和检测干扰可能被忽视,临床出现HbA1c与血糖不符且难以解释的情况。为此,中国部分内分泌糖尿病和医学检验科专家特制订“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的血红蛋白变异体识别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系统介绍血红蛋白变异体对HbA1c检测结果可能造成的干扰,旨在帮助临床和检验科医生对影响HbA1c临床应用的血红蛋白变异体进行识别、解释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