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7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某市三级甲等医院重大节假日急诊就诊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某市重大节假日急诊就诊情况进行分析,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对2000~2005年重大节假日期间急诊就诊登记的22014例资料进行分析,揭示发病的年龄、性别和昼夜时间的分布规律以及疾病构成梯次.[结果]急诊就诊的男性病例普遍多于女性,并且10岁以下年龄组就诊人数居多;其中.发热、外伤及腹痛是最为常见的就诊原因;每日的午后至凌晨存在"驼峰型"分布的就诊高峰期. [结论]探讨重大节假日期间急诊就诊情况,有助干急诊工作的改进,合理调配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92.
乙脑 安徽省:2011年8月全省共报告病例50例,较上月(27例)环比上升85.19%,较2010年同期(111例)同比下降54.96%,2011年累计报病80例,较2010年同期(138例)同比下降42.03%。湖南省:8月全省共报告病例107例,死亡5例。报告病例数比上月(48例)上升122.92%,比2010年同期(78例)上升37.18%,2011年至本期累计报告152例,比2010年同期(99例)上升53.54%,2011年至本期累计死亡8例,  相似文献   
93.
青海存在着喜马拉雅旱獭和青海田鼠2种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持续流行,人间鼠疫时有发生[1-3].根据长期的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中获得的各地人口学特征、文化习俗、鼠疫病例感染方式、动物鼠疫流行情况等鼠疫流行病学特征,作者从健康教育者、教育方法和材料、受众及评价4个方面对青海鼠疫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94.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为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和动物共患病,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人由于直接接触受感染鼠疫的动物或受染疫蚤类叮咬而可能感染鼠疫,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酿成人间鼠疫的流行,危害严重.鼠疫的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其爆发、流行、潜伏均与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而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具有快速大范围内获取地表信息的能力,并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对于鼠疫宿主动物的生态环境因素的研究分析以及鼠疫疫源地的划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人及报告人职业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描述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人和报告人的职业特征,为提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能力提供建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并分析2005—2006年上半年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人和报告人职业特征等相关信息。结果突发事件发现者中,医疗卫生人员占56.40%(1847/3275),教师占20.58%(674/3275),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占15.15%(496/3275);发现者中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人员占81.11%;事件报告者中医疗卫生人员占56.82%(1861/3275),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占21.77%(713/3275),教师占10.75%(352/3275);来自医疗机构的报告者中,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占84.02%。结论目前医疗卫生人员是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现人和报告人,因此加强对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医疗机构和学校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对提高突发事件发现和报告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及时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及时性,探讨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及时性的有效途径与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并分析2005~2006上半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并已结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在事件发现及网络直报等环节有关时间变量和病例报告情况的信息。结果从事件发现到网络直报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d(P25~P75:0~4d);从事件确认到网络直报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h(P25~P75:0~13h);事件确认后2h内网络直报率为57.37%。结论突发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对我国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网络直报系统的及时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更有利于提高网络直报系统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97.
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死亡病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描述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死亡病例特征,探讨预防死亡发生的重点人群及其指示指标。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开展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存活病例为对照分析死亡病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死率最高的人群是40~49岁年龄组(病死率29.73%),97.37%的死亡病例有中毒性休克表现。死亡病例发病至入院平均间隔为0.76天,平均病程为2.11天,病程进展较存活病例更快。死亡病例中皮肤瘀点(斑)(73.68%)、腹泻(50.0%)、呼吸困难(21.05%)、眼结膜充血(34.21%)等临床表现较存活病例常见,肝、肾功能损伤较存活病例严重。死亡病例的平均潜伏期、危险因素暴露率与存活病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休克是减少猪链球菌感染死亡的关键,40岁以上病例是预防死亡的重点人群。对病例开展肝、肾功能指标监测可有效反映疾病进展与结局。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类型疟疾病例诊断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我国疟疾控制和消除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疟疾病例为基础,描述和分析我国2005-2008年报告的不同类型疟疾病例的构成,以及不同类型疟疾病例和不同单位报告病例的诊断方式、病例的发病-诊断时间等情况。结果 2005-2008年我国报告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降幅为71.77%,未分型疟疾仍占有一定比例;恶性疟和间日疟均以实验室诊断为主,实验室诊断构成比分别为91.44%和71.14%,28.22%的间日疟为临床诊断病例;22.45%未分型疟疾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在各类型病例报告单位中,恶性疟、间日疟来自乡镇医院报告的病例分别占37.54%和71.79%,其中恶性疟报告病例33.41%来自于综合医院;恶性疟、间日疟和未分型疟疾的发病-诊断时间分别为72、96和72h。结论尽管我国疟疾病例诊断方式以实验室诊断为主,但存在诊断条件缺乏、诊断能力不足的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疟疾实验室诊断能力,实现我国疟疾消除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
艾滋病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年7月,仝区共报告病例1224例,死亡171例。报告病例数居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的第4位,比上月上升105.00%,比2009年同期上升243.00%。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县(区、市)为平南县、防城港市防城区、灵山县、桂平市和贺州市八步区。男女性别比为1:0.40;病例数较多的年龄组为25~29岁组,占15.60%(191例);30~34岁组占14.95%(183例);职业分布中农民占51.96%(636例),家务及待业人员占17.08%(209例)。  相似文献   
100.
2005-2009年中国人禽流感(H5N1)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2005-2009年人禽流感(H5N1)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和措施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2009年我国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点。结果 2005-2009年全国共确诊人禽流感病例38例,其中有2例为军队病例。2005-2006年冬春季和2009年初的人禽流感疫情有明显的报告发病高峰。病例分布在17个省份,前三位为安徽(5例)、湖南(5例)和福建(4例),占所有报告病例数的37%。病例的年龄中位数26岁(2~62岁),女性(53%)略多于男性。病死率为66%。感染来源主要是病死禽,活禽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感染危险因素,而人禽流感病例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很有限。结论人禽流感病例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感染人群以50岁以下的青壮年为主,性别和职业分布无明显特点。病死禽和活禽市场暴露在我国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