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3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41.
卧位型心绞痛发病机理的重新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20例卧位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及血液动力学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左心功能不全不是该型心绞痛的主要诱发因素,而严重冠脉阻塞性病变基础上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是诱发其发作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在无左心功能不全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加扩冠药物可作为卧位型心绞痛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2.
左房粘液瘤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0名左房粘液瘤(LAM)患者和12名二尖瓣替换术患者的抗凝血酶(AT Ⅲ)蛋白含量和功能活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LAM组AT Ⅲ含量明显低于MVR组。LAM组中有6例(60%)出现肝素相对耐药现象,而MVR组中仅2例(16.7%),有显著差异(P<0.05)。作者推测,LAM患者出现肝素耐药可能与AT Ⅲ蛋白含量低下或耗竭有关。  相似文献   
43.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程序刺激诱发率高,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与临床发作极相似。通过诱发方式、发作时的单个程序刺激等观察,考虑该类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以折返激动的可能性大。普罗帕酮可使9/10例心动过速终止。再次诱发试验中可见4/10例抑制了心室诱发。普罗帕酮可用于急诊终止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也可考虑用于口服维持。  相似文献   
44.
本文采用心脏程序电刺激方法研究静脉注射劳卡尼(氯卡胺,Lorcaioide)(2 mg/kg)对1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效应,其结果表明:(1)窦性心率明显增加,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缩短;(2)明显延长P-A、H-V间期,对A-H间期及心房、心室和房室结不应期无明显影响;(3)旁路前传阻断率83.3%。逆传阻断率41.6%,未阻断者V-A延长22.9%;(4)终止急性发作率88.9%,预防再诱发44.4%;(5)单剂静脉注射副作用轻,但值得重视的是16.7%患者药物后发生易化作用。  相似文献   
45.
黄成群 《高血压杂志》1998,6(2):142-143
血管紧张素系统血压最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它由一系列激素及相应的酶组成,通过对血容量和外周阻力的控制调节人体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该系统研究的深入,血管紧张素原(AGT)越来越受广泛的关注,被认为可能是该系统功能和调...  相似文献   
46.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心血管病治疗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1-2].这一技术目前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已越来越广泛,能够开展这一技术的医生和单位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7.
1993年9月5~9日,全国血脂与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此次会议由湖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筹备、组织并得到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及《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的支持。全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陶寿淇教授和来自各省市的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8.
患者,女,47岁,教师。因胸闷气短9年,双下肢皮肤红斑、溃疡,并间断浮肿3年,于1987年4月23日住院。自1978年开始无明确原因地出现劳力后胸闷、气短。1979~1981年两次剧烈左或右侧胸痛伴呼吸困难及咯血,不发热。1985年初双下肢皮肤出现红斑及拇指  相似文献   
49.
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远期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判断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远期疗效,作者对285例巨大心脏(心胸比率大于0.70)瓣膜置换术后存活的231例患者随诊到212例(91.8%),随诊时间为0.2~15.7年,平均3.23年,术后3、6、9年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4.4%、70.6%、56.8%,生存率分别为93.1%、80.6%、74.3%。左房型及右心型远期疗效良好,全心型及左室型效果较差。作者认为:术前左室扩张的程度是影响此类患者远期生存率及症状缓解率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术前应慎重选择适应证。另外,术后早期并发症也是明显影响远期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50.
心率变异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虽然早已被认识,但在心血管临床实践中还是常常被忽视。心脏病学家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早已认识到心脏不规则的跳动,例如,心房颤动和室性异位激动等是一种病理表现,提示心脏自身的节律调节机制受到了损害,而这在许多种心脏疾患中是不良的预后指标。近些年来,临床医生惊奇地发现,除了心脏不规则跳动外,心脏窦性心律的绝对规则跳动也揭示心脏的节律调节功能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