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群年龄对BMI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河南省新安县≥ 18岁20 194名农村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于2007-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2013-2014年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BMI、年龄别BMI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9 768名研究对象,在6年随访期内,发生高血压1 950例,其中男性784例,女性1 166例,相应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9.96%、20.51%和19.61%。以BMI<22 kg/m2组为参照,基线BMI为22~、24~、26~、≥ 28 kg/m2的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的RR值(95%CI)分别为1.09(0.93~1.27)、1.17(1.01~1.37)、1.34(1.14~1.58)和1.31(1.09~1.56)。青中年人群随着BMI的升高,高血压发病风险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老年人群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则无显著变化趋势(P>0.05)。结论 BMI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受到年龄因素修饰的影响,在青中年人群中干预BMI可更有效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与MS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河南省某农村地区≥18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2007年7-8月和2008年7-8月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糖及脂质谱检测。2013年7-8月和2014年7-10月进行与基线相同内容的随访。结果 在平均6年的随访期间,MS累积患病率为21.89%(1 933/8 829),其中男性为16.78%(664/3 957),女性为26.05%(1 269/4 872);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以基线RHR<60次/min组为参照,RHR 60~69、70~79、80~89和≥90次/min组发生MS的OR值(95%CI)分别为1.24(0.95~1.60)、1.42(1.10~1.84)、1.63(1.24~2.15)和1.62(1.16~2.27),其中男性分别为1.12(0.81~1.55)、1.23(0.88~1.71)、1.42(0.97~2.07)和1.84(1.09~3.11),女性分别为1.46(0.93~2.29)、1.70(1.09~2.65)、1.99(1.25~3.16)和1.78(1.06~2.98)。结论 女性MS发病风险高于男性且升高的RHR增加MS发病风险。应制定针对RHR升高的成年人群尤其是女性的MS综合干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队列人群中BMI和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河南省某农村地区高血压队列人群,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计算基线时不同BMI水平人群随访期间的全死因死亡比例HR值及其95% CI,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拟合BMI与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5 461名高血压队列人群累积随访31 048.38人年,平均随访6年,随访期间死亡589人。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以基线正常体重组(18.5 kg/m2 < BMI < 24.0 kg/m2)为参照,低体重组(BMI<18.5 kg/m2)、超重组(24.0 kg/m2 < BMI < 28.0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人群发生死亡的HR值(95% CI)分别为0.83(0.37~1.87)、0.81(0.67~0.97)和0.72(0.56~0.91)。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队列人群中,基线BMI和全死因死亡风险关联强度呈现倒“S”形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结论 超重和肥胖可能是高血压人群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与“肥胖悖论”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