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路伤害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道路伤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收集沈阳市皇姑区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的事故组驾驶员406例,并同期在皇姑区内于随机时间、随机地点调查道路上正常行驶的对照组驾驶员438名。采用统一问卷、面询方法,调查内容包括驾驶员的一般情况,连续驾驶时间,事故/调查前睡眠状况,急、慢性困倦程度(采用Stanford和Epworth困倦量表测量),饮酒,吸烟,驾驶安全态度和行为,车速,车辆状况等。结果:处于慢性困倦状态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非困倦状态驾驶员的1.98倍(OR=1.98,95%CI:1.26—3.12),事故组驾驶员的困倦程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OR=2.38,95%CI:0.89—6.31)。夜班或倒班发生事故的危险是常白班的2.09倍(OR=2.09,95%CI:1.48—2.94),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非酒后驾车的3.59倍(OR=3.59,95%CI:1.13--11.39),无人约束时会违章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不违章驾驶员的1.73倍(OR=1.73,95%CI:1.22—2.46)。结论:慢性困倦、夜班或倒班、酒后驾车、违章等是道路伤害的危险因素,急性困倦可能是道路伤害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结局相关联。方法以184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05名无症状HBV携带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PCIR-RFLP)方法,分析VDR基因第2外显子Fok Ⅰ位点、第9外显子Taq Ⅰ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ok Ⅰ位点FF基因型在慢性乙肝组的频率44.6%显著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的31.7%(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作用后,结果仍然显示FF基因型在慢性乙肝组与无症状HBV携带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1.95,P〈0.05)。FokⅠ位点与TapⅠ位点组成的FT单倍型在慢性乙肝组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OR=1.45,P〈0.05),fT单倍型在慢性乙肝组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无症状HBV携带组(OR=0.72,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HB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3.
甲醛的健康效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甲醛来自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广泛存在于室内外环境中。大量研究表明甲醛对实验动物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但流行病学研究尚不能提供甲醛与人类肿瘤之间相关的有力证据。近年来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论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间出现了裂痕。临床医学的重点是研究疾病机理,而公共卫生的重点是研究环境和社会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分离,使得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发展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是弥补多年来疾病治疗(临床医学)与疾病预防(公共卫生)之间裂痕的最佳选择和最好办法。同时,应加强对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领导、学生及教师、临床医生、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卫生政策制定者等的公共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5.
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在宫颈细胞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径向基(RBF)人工神经网络在宫颈细胞图像识别中的应用。方法:提取宫颈细胞和细胞核的15个形态学特征参数及12个色度学特征参数,对700个宫颈细胞按正常、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进行分类识别。利用软件STATISTICA7.0建立网络模型并训练,用VC++.NET语言调用网络。结果:RBF网络对训练集的拟合度为97.3%,对测试集的分类准确率为95.4%。在测试集中,正常细胞的识别率为96%,LSIL细胞识别率为94%,HSIL细胞识别率为100%,癌细胞识别率为88%。RBF网络输入参数的敏感度排序与细胞病理学特征基本一致。结论:RBF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很好的对宫颈细胞特别是HSIL细胞进行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和分析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腰围小腿围比值(WCR)、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身体形态指数、中国身体形态指数(CABSI)和身体圆度指数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方法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海南百岁老人共1 002人。随访时间的M(Q1, Q3)为4.16(1.31, 5.04)年, 结局为全因死亡,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肥胖相关身体测量指标与全因死亡的关联, 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结果总人群中小腿围对全因死亡的判定能力最强, AUC为0.61(95%CI:0.57~0.64), 分性别结果与总人群一致(P<0.05)。WCR次之(AUC为0.58), 再次是BMI、LAP和腰围, AUC分别为0.55、0.55和0.54, 而CABSI、腰臀比和VAI的判定能力较弱, AUC分别为0.51、0.50和0.50。结论本研究比较了12项肥胖相关指标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 发现小腿围的预测判定能力最好, 且呈剂量反应关系, 提示可作为长寿老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  相似文献   
7.
SF—36健康调查量表在牧区老年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SF 36健康调查量表 (36 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Questionnaire,SF 36 )是一个多目的 ,简短形式的健康调查量表。包括 36个问题 ,八个维度 ,对生理和心理进行综合测量。由于SF 36健康调查量表强调每日的生理功能 (39%的条目 ) ,因此特别适合在老年人中使用[1] 。为了解SF 36健康调查量表在牧区老年人中的应用情况 ,我们于 1999年 3~ 4月间使用SF 36健康调查量表对包头市 6 0 1名牧区老年人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资料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来源于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翰茂明安联合…  相似文献   
8.
症状监测及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及早地识别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并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以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一直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首要目标之一。而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无论从挽救生命或减少经济损失而言,对及时性的要求都变得更为突出和重要。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规模炭疽杆菌微粒播散事件的初期,应答反应延迟1h就会多损失2亿美元。因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分秒必争。  相似文献   
9.
多交叉设计生物利用度试验的等效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生物利用度研究中,对双交叉设计试验,已有成熟的等效性分析的统计方法,包括双单侧t检验法,对信区间法等,近年来,新药生物利用度研究中不时遇到采用多交叉设计的情形,为了判定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之间的等效性,双交叉设计中使用的方法难以满足需求,需借助专用于多交叉设计的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方法,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于多交叉设计生物等效性分析的可信区间方法,结合一个实例详细给出不进行对数转换和进行对数转换时的不同处理技术,并提供了用SAS分析的程序代码。  相似文献   
10.
中老年男女人群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为骨量减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5103例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对216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危险因素比数比值(OR值)。结果:筛选出16个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因素(OR=1.0591,1.1269)为男女共同危险因素;心脏病史(OR=1.762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OR=1.7435)、前12个月背疼史(OR=2.1304)等危险因素在男性中出现;甲状腺疾病史(OR=2.7650)、胃病史(OR=1.5427)、家庭人口数多(OR=1.1404)等危险因素在女性中出现。结论:我国中老年人男女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中有共同的暴露因素,同时,男女之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暴露水平又有一定差异。为今后骨量减少症的防治策略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