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8篇
预防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对中国人群肝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肝癌的防控和卫生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系统地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发表的中国人群肝癌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自数据库建立到2021年5月1日的所有中英文文献。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文献质量,用R 4.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1799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有53篇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的危险因素按照其关联性由强到弱依次为:HBV感染、肝病史、精神因素、HCV感染、癌症家族史、糖尿病、食用霉变食物、饮酒、吸烟、饮用不洁水源,合并 OR值最高为9.79(95%CI:7.93~11.65),最低为1.32(95%CI:1.08~1.56)。饮茶为保护因素,合并OR值为0.28(95%CI:0.17~0.39)。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验与剪补法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整体上敏感性低,发表偏倚控制较好。结论 病毒感染、肝病史、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为我国人群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饮茶为保护因素。建议积极接种乙肝疫苗,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加强肝癌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MS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探索老年MS各组分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基于"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2019年在辽宁、河南和广东三省16个县(区)共完成16 199名≥60岁老年人的问卷调查, 剔除缺失变量1 001名, 最终纳入有效样本为15 198名。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了解调查对象MS患病情况, 使用PHQ-9抑郁筛查量表评估调查对象近半个月内的抑郁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MS及其组分与抑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 198名≥60岁老年人, MS患病率为10.84%, 其中MS患者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5.49%。有0、1、2、3、4项MS异常组分数目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4.56%、15.17%、18.01%、25.21%、26.65%, MS异常组分数目与抑郁症状检出率呈正相关关系,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存在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未患该病人群的1.73倍(OR=1.73, 95%CI:1.51~1.97)、1.13倍(O...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8-2018年中国4省重点地区人群肝癌死亡率变化趋势, 探讨肝癌死亡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程度, 为评估该地区综合防控效果、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2008-2018年中国CDC全国死因监测数据库中4省重点地区死因数据, 分析该地区肝癌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CELE)、去死因期望寿命增长年(PGLEs), 采用Joinpoint 4.9.0.0软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采用Arriaga分解法估计各年龄组肝癌死亡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化的贡献情况。结果 2008-2018年4省重点地区肝癌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4.37%, P<0.001)。肝癌死亡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增长起积极作用, 贡献值0.240岁, 贡献度5.62%;其中, 积极作用最大的是45~49岁年龄组(0.041岁, 0.96%), 消极作用最大的是50~54岁年龄组(-0.015岁, -0.35%)。与2008年相比, 2018年4省重点地区人群期望寿命增长4.27岁(AAPC=0.59%, P<0.001), 肝癌CELE增长4.20岁(AAPC=...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量表——“健康日”(HRQOL-5)测量胃癌患者与一般人群的差异,为该量表后续用于构建不同病种的健康状态权重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淮河流域14个县(区)在2020-01-01-2021-07-31确诊的670例胃癌新发病例纳入病例组,按照1∶2匹配原则进行入户抽样调查选取1 340人纳入对照组。采用χ2检验与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HRQOL的差异,Spearmen秩相关系数评价各条目间的相关关系,分别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揭示2组人群中HRQOL-5潜在结构的异同。结果 病例组中报告健康状况为不好或非常不好比例,以及身体不健康日、精神不健康日、日常活动受限、自理活动受限的天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人群中,HRQOL-5各条目均具有相关性,r范围为0.15~0.82,P<0.05。其中日常活动受限与自理活动受限r值最大,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79和0.82。HRQOL-5在2组人群中均能提取出两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一般健康状况”和“活动受限”,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适配度非常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了解我国社区≥60岁老年人抑郁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对象来自“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该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在辽宁、河南和广东3省16个县(区)共完成14 335名≥60岁老年人的抑郁筛查。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是否与家人居住、是否与邻居有交往、日常锻炼、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信息,使用PHQ-9抑郁筛查量表评估老年人近半个月内的抑郁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河南省、广东省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5.45%,3省分别为18.17%、18.87%、9.93%。不同地域间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存在城乡差异,其中河南省为17.09% vs. 20.61%,广东省为7.99% vs. 1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男性(OR=1.76,95%CI:1.58~1.96),离异/分居(OR=2.08,95%CI:1.01~4.30)、认知功能异常(OR=1.78,95%CI:1.59~1.98)、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受损(OR=1.74,95%CI:1.23~2.46)、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受损(OR=2.23,95%CI:1.97~2.54)是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且IADL受损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高于BADL受损(2.23 vs. 1.74);≥80岁(OR=0.82,95%CI:0.68~0.99)、与家人居住(OR=0.67,95%CI:0.57~0.80)、与邻居有交往(OR=0.86,95%CI:0.76~0.98)、每周锻炼多次(OR=0.82,95%CI:0.69~0.96)、几乎每天锻炼(OR=0.63,95%CI:0.56~0.70)是老年人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我国社区≥60岁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性别、婚姻状况、社会交往、体育锻炼、认知功能、ADL均是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老年卫生保健部门应开展重点人群心理预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膳食对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为实施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在常熟市和武汉市随机抽取8个社区,对进行社区管理的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血糖检测。研究采用因子分析获得膳食模式。并分别以FPG、餐后2 h血糖控制是否达标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共纳入1 818名T2DM患者,患者FPG控制率为57.59%(95%CI:55.30%~59.86%),餐后2 h血糖控制率为24.90%(95%CI:22.93%~26.91%);因子分析得到5种膳食模式:动物性食物模式、水果-水产-薯类模式、蔬菜-谷物模式、蛋-奶-豆模式和油盐模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因素后,FPG达标概率降低与动物性食物模式(OR=0.71,95%CI:0.52~0.98)、水果-水产-薯类模式(OR=0.71,95%CI0.51~0.97)相关,餐后2 h血糖达标概率降低与水果-水产-薯类模式(OR=0.60,95%CI:0.40~0.90)相关,FPG和餐后2 h血糖达标概率增加均与蔬菜-谷物模式(OR=1.41,95%CI:1.03~1.94;OR=1.68,95%CI:1.13~2.51)、蛋-奶-豆模式(OR=1.75,95%CI:1.25~2.46;OR=1.56,95%CI:1.00~2.42)有关。与蛋-奶-豆模式Q4组相比,膳食模式组合(水果-水产-薯类模式Q4组、蔬菜-谷物模式Q2组、蛋-奶-豆模式Q3组)FPG控制达标可能性更高(OR=6.79,95%CI:1.15~40.23,P=0.035);与蔬菜-谷物模式Q4组相比,膳食模式组合(水果-水产-薯类模式Q4组、蔬菜-谷物模式Q3组、蛋-奶-豆模式Q2组、油盐模式Q2组)餐后2 h血糖控制达标可能性更高(OR=12.78,95%CI:1.26~130.05,P=0.031)。结论 搭配得当的膳食模式及膳食模式组合更有利于武汉市和常熟市社区管理T2DM患者的FPG和餐后2 h血糖控制,应加强患者营养教育,提高患者食物搭配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成年人自报癌症患者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使用2015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分类变量的频率和比例,采用 χ2检验比较无序分类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癌症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 结果:2015年中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3-2021年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北6省)高血压死亡率变化趋势,探讨高血压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程度。方法 基于2013-2021年中国CDC全国死因监测系统中西北6省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亡数据和人口学数据,计算该地区高血压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CELE)、去死因期望寿命增长年(PGLEs)、寿命损失率,利用Joinpoint 4.9软件计算高血压的死亡趋势以及期望寿命等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3-2021年中国西北6省高血压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1.82%,P=0.050),农村地区始终高于城市地区,且2016年后呈上升趋势(APC=4.74%,P=0.003),男性始终高于女性,不同分型高血压死亡状况和趋势不同,高血压性心脏病占比最高(72.69%)。与2013年相比,2021年研究地区人群期望寿命增长1.01岁,高血压CELE增长0.93岁,PGLEs下降0.08岁,寿命损失率下降0.11%。结论 西北6省2013-2021年高血压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地区在2016年以后有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针对农村地区、男性和老年人群的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9-2019年我国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4省)农村重点地区肝癌死亡率变化趋势, 探讨行为危险因素对肝癌死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 为我国肝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09-2019年全国死因监测数据库及3次4省农村重点地区居民肿瘤及危险因素调查数据, 采用Joinpoint 4.2软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分析肝癌标化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χ2检验与趋势χ2检验分析行为习惯因素的地区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趋势;采用Stata 16软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分析行为危险因素与肝癌死亡的相关性及其滞后效应。结果 2009-2019年4省金湖县、射阳县、灵璧县、寿县、蒙城县、汶上县、巨野县、罗山县、沈丘县、西平县农村重点地区肝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0, P<0.05)。4省农村重点地区咸菜/咸鱼类、红肉类、水产品类食物摄入频率呈下降趋势, 新鲜蔬菜、新鲜水果、乳制品等健康食品的摄入频率呈上升趋势, 油炸类食物、泡菜、烟熏类食物、霉变食物、咖啡、豆制品摄入频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P<0.05);豆制品、乳制品的摄入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评估健康状态权重的测量问卷“健康日(HROQL-5)”在我国人群中的适应性,及探索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总不健康日”算法在我国人群中是否合理,为健康期望寿命中健康状态权重的构建提出建议。方法:通过目的抽样分别于2021年9月及2022年8月在两省招募受访者进行深入访谈,访谈数据被转录和编码并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确定关键主题。结果:研究共纳入89人,其中女性49人(55.1%)。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健康状况非常好(22.5%)或好(33.7%),中位身体不健康日为2.0天(Interquartile Range, IQR:0.0~6.0),精神不健康日为2.0天(IQR:0.0~3.0)。健康日问卷可以很好衡量个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可以量化过去30天的不健康日,但身体不健康日与精神不健康日并非完全独立。在回答日常活动受限及自理活动受限时,受访者表示相较开放式频率,固定式频率更容易接受。受访者表示日常活动与自理活动存在递进关系,但部分受访者难以区分二者的概念。结论:健康日测量中区别于原版问卷的改动适用于中国人群,未来可基于健康日测量发展本土化的健康状态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