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7 毫秒
31.
目的:探讨CPNE7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影响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GEPIA 从转录水平分析CPNE7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qRT-PCR法检测CPNE7在3种胃癌细胞系(AGS、MKN-45、HGC-27)和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中的表达,选择表达量相对较高的AGS细胞作为后续实验细胞。通过慢病毒转染AGS细胞敲减CPNE7的表达,根据不同处理分为RNAi-vector组、RNAi-1组、RNAi-2组、RNAi-3组,qRT-PCR、Western blot验证细胞转染效率,选择敲减效率最有效的RNAi-1(实验组)和RNAi-vector(对照组)进行后续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U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7、Caspase9、Bax、Bcl-2)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CPNE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相比较,CPNE7在胃癌细胞中明显高表达(P<0.05),在AGS胃癌细胞中CPNE7相对表达量最高(P<0.001)。与RNAi-vector组相比较,敲减CPNE7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与RNAi-vector组相比较,敲减CPNE7可上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7、Caspase9、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P<0.05)。与RNAi-vector组相比较,敲减CPNE7可增加上皮标志物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P<0.01),降低间质标志物蛋白(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CPNE7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敲减CPNE7可通过影响EMT进程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其可能成为胃癌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2.
马睿婷  顾晓静  黄李雅 《重庆医学》2021,50(19):3267-3270
目的 探讨以急性胰腺炎(AP)起病的胰腺癌(P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4例以AP起病的PC患者(病例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单纯PC患者(单纯PC组)及AP患者(AP组)为对照.收集及分析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血清淀粉酶、结合胆红素、CA199、CEA,腹部B超,腹部增强CT,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等检查血清学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例组血清淀粉酶较单纯PC组明显升高(P<0.01),而AP组血淀粉酶较病例组更高(P<0.05);病例组CA199、CEA、结合胆红素较AP组明显升高(P<0.05).影像学检查方面,病例组胰管扩张、肝内外胆管扩张等特点与单纯P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组胰管扩张、肝内外胆管扩张与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AP起病的PC患者的临床症状反复,血清学检查易出现血清淀粉酶、CA199、结合胆红素的升高,影像学检查易出现胰管扩张和肝内外胆管扩张.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在估算腹部CT扫描时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Philips 256螺旋CT扫描仪对180例患者进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在左肾静脉主干层面测量每例患者的左右径(LAT)、前后径(AP),计算有效直径(ED),同时记录每例被检者的CTDIvol值及体模的扫描直径,计算SSDE。将患者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为3组:A组,BMI<20.0 kg/m2;B组,BMI介于20.0~24.9 kg/m2之间;C组,BMI>24.9 kg/m2。分别比较180例被检者及不同体质量指数组CTDIvol与SSDE之间的差异。结果180例被检者CTDIvol和SSDE分别为(9.91±2.91)和(14.01±2.8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54, P<0.01)。A组CTDIvol和SSDE分别为(7.96±1.83)和(12.83±2.52)mGy (t=-8.417, P<0.01);B组分别为(9.28±1.76)和(13.62±2.18)mGy(t=-15.051,P<0.01);C组分别为(12.19±3.65)和(15.39±3.47)mGy(t=-4.535,P<0.01)。此外,3组SSDE分别较CTDIvol平均增加了62.83%、 47.80%和28.40%,即CTDIvol过低估算被检者的辐射剂量,且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加,CTDIvol与SSDE之间的差值越小。结论 SSDE能够反映特定体型的被检者进行腹部CT扫描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一种运用改良麦康凯平板快速筛查肠道定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方法,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分别制备含有终浓度为4μg/mL亚胺培南、4μg/mL美罗培南、2μg/mL厄他培南的改良麦康凯平板。选用临床连续分离45株CRE及30株非CRE菌株,检测改良麦康凯平板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采用其中20株CRE菌株对改良平板的最低检测限进行评估。PCR方法检测CRE菌株耐药基因(TEM、SHV、NDM、KPC、OXA-48、VIM、IMP)。收集142例粪便样本评价改良平板的筛查性能,并与肉汤增菌法及CHROMagar KPC显色培养基进行比较。结果45株CRE菌株中TEM、SHV检出率分别为62.22%(28/45)和24.44%(11/45),NDM、KPC、OXA-48的检出率分别为62.22%(28/45)、15.56%(7/45)和13.33%(6/45),未检出VIM和IMP。45株CRE菌株在厄他培南改良平板上均生长,亚胺培南改良平板生长44株,美罗培南改良平板生长43株,敏感性分别为100%(45/45)、97.78%(44/45)和95.56%(43/45)。30株非CRE菌株在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改良平板上均未生长,在厄他培南改良平板上生长2株,特异性分别为100%(30/30)、100%(30/30)和93.33%(28/30)。20株CRE中,接种菌液浓度为105~108 CFU/mL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改良平板的检出率分别为70%(14/20)、65%(13/20)和100%(20/20);接种浓度为105 CFU/mL以下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改良平板的检出率分别为10%(2/20)、10%(2/20)和95%(19/20)。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改良麦康凯平板最低检测限大多分布在105~108 CFU/mL接种水平,而厄他培南改良麦康凯平板最低检测限集中分布于102~103 CFU/mL。142份粪便样本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改良麦康凯平板分别筛查出3株、2株、4株CRE,均未检出非CRE菌株;肉汤增菌法检出5株CRE及2株非CRE;CHROMagar KPC显色培养基检出5株CRE及1株非CRE。3种改良平板与肉汤增菌法及CHROMagar KPC显色培养基筛查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相比,厄他培南平板筛查结果与肉汤增菌法、CHROMagar KPC显色培养基一致性更好,Kappa值分别为0.717和0.885。结论改良麦康凯平板筛查肠道CRE菌株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低。厄他培南改良麦康凯平板具有更低的检测限,且与肉汤增菌法及CHROMagar KPC显色培养基筛查结果有更好的一致性,更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UCP2基因多态性在回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UCP2SNP与脑缺血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宁夏地区回族正常人群及回族脑缺血患者外周血样本,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各样本UCP2基因-866G/A,Ala55Val及Ins/Del多态性。结果 UCP2基因-866G/A,Ala55Val及Ins/Del多态性在宁夏地区回族正常人群与脑缺血患者中分布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UCP2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族脑缺血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调查宁夏4县城乡居民对脑中风危险因素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相关卫生保健知识的态度、行为状况,并对脑中风防治知识进行宣教,增强公众防治脑中风的意识.方法 根据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06-2008年将宁夏4个不同县乡的现住城镇居民和以务农为主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年龄在20岁以上.发放调查问卷,之后就脑中风防治知识进行宣教.结果 收到有效调查问卷3211份,其中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盐饮食、吸烟、饮酒过度为脑中风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分别为45.7%、20.2%、14.3%、3.6%、42.5%、42.0%.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四县城乡居民对脑中风相关卫生知识了解普遍偏低,且因文化程度、民族、年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宣教后调查对象对上述脑中风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较宣教前有了显著提高(P<0.01).结论 宁夏4个县乡居民对脑中风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普遍偏低,通过脑中风防治知识的宣教可以极大提高公众对脑中风的防范意识,促进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向有利于脑中风防治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0 mmol/L Hcy)与Hcy组(3 mmol/L Hcy),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FABP4、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酶-1(ca...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某医院脑膜瘤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性与生物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 - 3月脑膜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的162株AB,采用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VITEK-2分析仪分离鉴定;体外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cc法;以96孔微孔板半定量法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对比各类菌株的生物膜阳性率及生物表型分布情况;运用多重PCR技术对亚胺培南敏感和耐药的AB的相关特异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162株AB中XDR、MDR的耐药率高达75.31%(122/162);敏感组、MDR组、XDR组的AB中产生物膜率依次为24.70%、35.19%、40.12%。具有产生物膜能力且对亚胺培南敏感和耐药的AB的OXA-23、OXA-51、CarO、及AdeABC外排泵相关基因中,OXA-51、CarO均被检出,其表达无明显差异,其他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A-23型AB是该院神经外科行脑膜瘤切除术后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生物膜的形成也影响着颅内感染AB的耐药性,临床应提高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SD新生鼠嗅黏膜来源嗅鞘细胞(OECs)自噬的发生,分析自噬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和改良的Nash差速贴壁法分离提纯培养SD新生鼠嗅黏膜来源OECs,利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属性和纯度。以低氧条件(氧浓度为2%)培养的SD新生鼠嗅黏膜来源OECs作为低氧处理组,以正常条件下培养的OECs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噬抑制剂3-MA处理后的OECs继续在低氧条件下培养作为3-MA低氧处理组。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对照组、4h低氧处理组和8h低氧处理组OECs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自噬标志蛋白LC3Ⅰ/Ⅱ和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对照组、3-MA低氧处理组、低氧处理组和3-MA低氧处理组OECs的增殖能力。结果: 在对照组、低氧处理组和3-MA低氧处理组经分离提纯的OECs均呈梭形,表现为典型的双极、三极细胞形态,3组间无明显差异。OECs呈NGFRp75和GFAP阳性,纯度为87%;与对照组比较,低氧处理组OECs中HIF-1α表达水平升高(P<0.05),LC3Ⅰ/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低氧处理组比较,3-MA低氧处理组OECs增殖能力降低。结论: 低氧诱导的自噬可降低SD新生鼠嗅黏膜来源OECs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比研究叠加高频喷射通气(即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与高频喷射通气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气道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FOB治疗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喷射通气组(H组)和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组(S组),每组20例。患者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H组采用单纯高频喷射通气,S组采用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记录两组患者入室(T_(0)),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或高频喷射通气15 min(T_(1))、30 min(T_(2)),恢复自主呼吸即刻(T_(3))时的心率、MAP、SpO_(2)、pH值、PaCO_(2)、PaO_(2)、血糖、皮质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IL‑6浓度;记录术中因P_(ET)CO_(2)>80 mmHg(1 mmHg=0.133 kPa)暂停手术操作的患者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低氧血症发生。与T_(0)时比较:两组患者T_(2)、T_(3)时心率升高(P<0.05),T_(1)~T_(3)时SpO_(2)、PaO_(2)、IL‑6升高(P<0.05);H组T_(2)、T_(3)时MAP、血糖和皮质醇升高(P<0.05),T_(3)时CRP升高(P<0.05),T_(1)~T_(3)时pH值降低、PaCO_(2)升高;S组T_(3)时MAP、血糖和皮质醇升高(P<0.05),T_(2)时pH值降低(P<0.05)。与H组比较:S组T_(2)时心率和MAP降低(P<0.05),T_(1)~T_(3)时pH值升高、PaCO_(2)降低(P<0.05),T_(2)、T_(3)时血糖、皮质醇、IL‑6降低(P<0.05),T_(3)时CRP降低(P<0.05)。各指标其余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因术中P_(ET)CO_(2)>80 mmHg暂停操作的有3例,S组0例。结论在无痛FOB治疗气道管理中,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效果优于单纯高频喷射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