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21.
目的:研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qPCR检测胃癌组织株和67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ACC1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7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BGC823、SGC7901和MGC803 3种胃癌细胞株中MACC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458 4±0.047 9、4.768 5±0.100 6和4.257 5±0.029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131,P<0.05。癌组织MACC1mRNA表达量(5.560 0±2.853 1)较癌旁正常组织(2.190 1±1.675 9)显著增高,t=6.907,P=0.000。肿瘤组织中MACC1蛋白的阳性率为64.18%(43/6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97%(4/67),χ2=49.844,P<0.05,且MACC1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与分化程度(χ2=14.492,P=0.000)、腹膜转移(χ2=4.251,P=0.039)、淋巴转移(χ2=11.978,P=0.001)、临床分期(χ2=11.024,P=0.001)密切相关,而与年龄(χ2=0.129,P=0.720)、性别(χ2=0.407,P=0.523)、肿瘤大小(χ2=0.017,P=0.897)、部位(χ2=3.021,P=0.082)及远处转移(χ2=0.000,P=1.000)无关。结论:MACC1可以作为预测腹膜转移、淋巴转移,评价胃癌进展的有效指标,可为胃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2.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CRE耐药特点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宁夏某医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临床分离的158株非重复CRE,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应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联合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进行表型确证,采用质粒接合试验分析blaNDM水平转移情况,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58株CRE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61株,38.61%),其次是阴沟肠杆菌(37株,23.42%)和大肠埃希菌(23株,14.56%),检出CRE最多的科室为ICU和烧伤整形科,CRE标本来源排名前四的分别是痰、脓性分泌物、引流液和无菌中段尿,检出耐药基因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为主。23株大肠埃希菌mCIM联合eCIM试验阳性率达95.65%,质粒接合试验成功将20株大肠埃希菌中15株菌株的blaNDM基因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AZR,接合子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受体菌增强。MLST结果显示,2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14种ST型,以ST10和ST410为主。结论 该院CRE多来源于ICU,以携带blaNDM基因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较高耐药性,医院应当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力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该地区NDM酶亚型逐渐变化,应持续监测以及时发现新亚型。  相似文献   
223.
目的 通过观察首次及二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二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年龄≥65岁,ASA分级Ⅰ、Ⅱ级,按手术次数分为一次手术组和二次手术组,每组4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于术前及术后1、3、5、7d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术后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大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差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NPOCD组.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4h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测定IL-1、IL-6和IL-10的浓度. 结果 二次手术组患者术后3、5 d POCD的发生率(56.3%、10.4%)显著高于一次手术组(25.0%、2.1%)(P<0.05).与NPOCD组比较,POCD组术后IL-6的水平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IL-10的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一次手术组和二次手术组POCD患者术后24 h IL-6的水平明显增加(P<0.05)、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一次手术组POCD患者比较,二次手术组POCD患者术后24 h IL-6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二次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增加,可能与血液中IL-6浓度升高及IL-10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24.
目的 构建靶向甲酰肽受体(FPR)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的U87细胞系.方法 设计并合成FPR基因特异性的shRNA序列,构建PDS019_pL/shRNA/GFP/F-FPR慢病毒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FPR慢病毒颗粒,感染U87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FPR干扰效率.结果 成功构建FPR基因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稳定转染U87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证实PDS019_pL/shRNA/GFP/F-FPR慢病毒载体具有良好的干扰效果.结论 成功构建FPR shRNA稳定转染的U87细胞系.  相似文献   
225.
226.
227.
目的:观察大鼠精神分裂症后探索能力、痛觉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增殖的改变。方法:MK-801腹腔注射制备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分别监测给药后第1、5、10、14 d大鼠的探洞次数和甩尾时间。Brdu标记后取材,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①洞板试验:实验组大鼠的探洞次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且随着MK-801给药时间的增加而减少(P<0.01);②甩尾试验:实验组大鼠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且随着MK-801给药时间的延长痛觉敏感度不断增加(P<0.01);③神经细胞的增殖:停药后第1 d,实验组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细胞增殖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第16 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纶:MK-801诱发精神分裂症后可致大鼠的探索能力减退、痛觉敏感,同时可降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28.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对糖尿病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观察氟伐他汀及氟伐他汀与胰岛素(Insulin,Ins)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大鼠体重、血糖、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响.结果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体重、血糖无明显影响(P>0.05),可减少糖尿病大鼠心电图异常的发生,减缓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室内压变化速率和左室内压上升达最大速率所需时间等心功能指标的恶化,以及抑制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指数的增加(P<0.05).结论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9.
模拟诊疗结合标准化病人在儿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SP)用于儿科临床见习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典型病例作为诊疗对象,课前指定1-2位学生做好扮演SP的准备,其他学生扮演医生,逐步运用SP开展教学活动。结果:医学生模拟SP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见习带教的质量。结论:在标准化病人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医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为儿科学见习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0.
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外科学实验室紧紧围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按照学院评估工作安排,将迎评工作落实到各项教学工作和实验室建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