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1.
Stathmin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athmin蛋白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8例NPC和30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组织(NNET)标本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结果Stathmin在NPC中的表达较NNET上调(P〈0.01);与高分化和中度分化的NPC比较,原发NPC中Stathmin蛋白在低未分化NPC中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Stathmin在Ⅲ~Ⅳ期NPC病例中的表达较Ⅰ~Ⅱ期病例明显上调,Stathmin表达水平越高,越易复发(P〈0.01),Stathmin表达与NP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复发相关(P〈0.01);不同性别、年龄组患者NPC组织中Stathmin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tathmin在NPC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NPC分化、临床分期、进展及复发相关(P〈0.01),提示Stathmin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检测Stathmin对NP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以穿透人工基底膜的能力大小为依据筛选具有体外高侵袭能力的胃癌细胞亚系。方法用体外培养法收集扩增能侵袭穿透人工基底膜的胃癌细胞亚系;比较母亚两系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母亚两系细胞周期;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母亚两系细胞Flt-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从母系MKN-28中成功筛选出高侵袭力胃癌细胞亚系MKN-28S;显微镜下细胞计数示亚系侵袭至膜背面的数量较母系明显增多(P〈0.05),细胞侵袭力增强;亚系中Flt-4蛋白表达同母系相比显著增高;亚系增殖指数(PI)高于母系。结论MKN-28S细胞较MKN-28细胞具有更强体外侵袭力和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83.
Cortactin的特征、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皮质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ortical actin-binding protein,Cortactin)是一种含有特殊重复序列结构域的微丝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它直接参与了细胞皮层微丝细胞骨架的组建。它又是细胞内Src类酪氨酸蛋白激酶主要底物之一,代表了一类高度保守的胞内皮层信号蛋白质家族。近几年来,对于Cortactin在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在细胞运动中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用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免疫家兔以产生多克隆抗体,并对产生的抗体进行有效地纯化和效价鉴定,建立抗α1-AT多克隆抗体的生产工艺.方法 按照常规方法免疫健康家兔进行抗α1-AT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用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处死抗血清效价合格的家兔,取血、离心,获取抗血清.联合应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和A蛋白亲和层析法对抗血清进行纯化,纯化的多克隆抗体经1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纯度后,用ELISA测定效价.结果 ELISA检测表明,家兔产生的抗α1-AT多克隆抗体效价大于105.联合应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和A蛋白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获得了纯度高、活性好的抗α1-ATT多克隆抗体.结论 成功建立了抗α1-AT多克隆抗体的生产和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85.
1984年,果蝇的Toll样蛋白被发现,约有八个同源体.后来在哺乳动物中也发现了果蝇Toll样蛋白的一种同源体,称为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IR).TLRs是广泛分布在免疫细胞尤其非特异免疫细胞以及某些体细胞甚至一些肿瘤细胞表面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pattem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它们可以直接识别结合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etinoid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 α,RORα)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寻找胃癌肿瘤标记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48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与2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ORα的表达,研究RORα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ROR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正常胃黏膜、癌旁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RORα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3.36%(19/22),56.25%(27/48)和24.44%(22/90),3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中,RORα阳性率分别为45.00%(9/20)、27.59%(8/29)、14.29%(3/21)、11.11%(1/9)和9.05%(1/11).高分化腺癌RORα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结论 RORα蛋白下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可能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对人胃癌MGC803细胞Rac1-Pak1/Rock1通路分子的影响。方法 30 mg·L-1DADS分别处理MGC803细胞不同时间后,采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ac1、Pak1、Rock1、cofilin1和dest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DADS可下调MGC803细胞Rac1、Pak1和Rock1 mRNA和蛋白水平(P<0.05),对cofilin1和destrin的表达无影响,但可抑制cofilin1磷酸化(P<0.01)。结论 DADS可下调Rac1、Pak1和Rock1表达和磷酸化cofilin1;DADS抑制Rac1-Pak1/Rock1通路可能与DADS抗人胃癌MGC803细胞迁移侵袭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8.
杜维  贺修胜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189-1192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组织芯片(包括48例胃癌和对应正常胃组织及24例癌旁组织)中β-catenin和GSK-3β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和GSK-3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7%、35.4%;β—catenin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χ2=65.455,P〈0.05);与p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癌侵犯神经有关(χ2=4.713,8.242,13.662,11.658,4.550,P〈0.05或P〈0.01);GSK-3β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χ2=26.968,P〈0.05),并与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3.868,9.665,9.872,P〈0.05或P〈0.01);β-catenin与GSK-3β表达则呈负相关(r=-0.493,P=0.001)。结论β—eatenin和GSK-3β在胃癌的进展、分化、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E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3周龄昆明小鼠进行8周的EE刺激或者标准环境(SE)饲养后分为以下3组:标准环境+生理盐水(SE+NS)组、标准环境+脂多糖(SE+LPS)组及丰富环境+脂多糖(EE+LPS)组。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小鼠的活动度;新旧事物识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CD68及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3,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旷场实验中,各组小鼠穿越的总格数无明显差异。在新旧事物识别实验中,与SE+NS组相比,SE+LPS组新事物辨别指数明显下降(P<0.05);与SE+NS组相比,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表达上调(P<0.05);SE+LPS组海马CD68及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丰富环境可以逆转上述改变(P<0.05)。结论丰富环境可缓解脂多糖诱导的认知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及NLRP3炎性小体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小鼠组织细胞肉瘤L-Ⅱ高侵袭转移瘤株和母瘤株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对比分析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以期从基因水平上探讨肿瘤的转移机制。方法L-Ⅱ瘤细胞接种小鼠胁部皮下,取其肺转移灶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另一小鼠体内,再取其肺转移灶传代,如此数代后,建立L-Ⅱ肺高转移模型,筛选出L-Ⅱ高侵袭转移瘤株。用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前后的L-Ⅱ瘤株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并用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用体内转移灶连续传代法筛选小鼠组织细胞肉瘤L-Ⅱ至第9代,筛选出L一Ⅱ高侵袭转移瘤株。用肿瘤转移基因芯片杂交筛选出传代前后L-Ⅱ瘤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共21个,其中上调基因17个.下调基因4个。对其中有代表意义的基因,如Kras.2、IGF-1、MMP.10、Brms.1进行RT-PCR验证,结果证实所选基因在筛选前后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基因芯片的表达情况一致。结论小鼠组织细胞肉瘤L-Ⅱ的侵袭转移是一个涉及Kras.2、IGF.1、MMP.10、Brms-1等重要基因和其他相关基因等多个基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