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8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86篇
  1篇
中国医学   44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成药》2014,(9)
目的考察二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对人血浆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HPLC法测定华法林与人源白蛋白的复合物(PDB ID:1H9Z)表征的阿司匹林酯酶活性。在药物设计平台Maestro(version 8.5)上选用虚拟筛选模块Glide比较二咖啡酰奎宁酸与靶点蛋白活性的差异。运用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药物相互作用模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酶活性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3-二咖啡酰奎宁酸与阿司匹林酯酶间存在较好的结合抑制效应。结论 1,3-二咖啡酰奎宁酸对阿司匹林酯酶有微弱的抑制作用,3,4-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阿司匹林酯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和细胞生化过程,受到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调控。在这个复杂的调控网络中涉及到很多作用靶标,但很多靶点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尚没有完全定论。发生肝纤维化后,如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最终将恶化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从而使循环血液中内毒素增加,导致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门脉高压、内毒血症、高动力循环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麻素受体参与急、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的改善与恢复过程,被认为是抗肝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该文从大麻素系统概述、大麻素受体与肝纤维化、大麻素受体防治肝纤维化的信号通路、大麻素及其受体在肝硬化并发症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大麻素受体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定痛宁颗粒中川芎与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和包合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优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优选β-环糊精(β-CD)的包合工艺。结果: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1h,提取6h;包合最佳工艺为:挥发油∶采用饱和水溶液法,β-CD为1∶8,在50℃包合1.5h,包合温度为。结论: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降脂合剂中5-羟甲基糠醛(5-HMF)、苍术素(atractydin)、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ibar ODS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300 nm,柱温为35℃,进样量10μL。结果:5-羟基甲基糠醛在7.812~250.0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回收率为100.03%(RSD=1.76%,n=5),苍术素在7.812~250.0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回收率为100.41%(RSD=1.42%,n=5),丹酚酸B在7.812~250.0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2),回收率为100.77%(RSD=2.15%,n=5),其精密度、稳定性和平均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本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地用于降脂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9,(9)
目的建立复方甘草清疡合剂HPLC指纹图谱。方法复方甘草清疡合剂的分析采用Waters XTerra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7 nm。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3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5。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甘草清疡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泽泻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模式识别。方法泽泻乙腈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anbon Hedera ODS-2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对结果进行化学模式识别(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 19批四川产地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7个共有峰,11批广西产地样品指纹图谱中1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4。正交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合HPLC-MS/MS及对照品比对,筛选出泽泻醇B、泽泻醇A、11-去氧泽泻醇C、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O、24-乙酰泽泻醇A6种主要差异性成分。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将四川、广西产地泽泻进行明显区分,从而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 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近年研究表明,高血糖引起的糖代谢紊乱,如终末糖基化产物(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大量聚集在体内累积,在DN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终末糖基化产物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机制进行综述,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升麻素(cimifugin)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升麻素,取各时间点大鼠血浆,采用乙腈蛋白沉淀法,运用内标法进行HPLC检测,并用DAS2.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升麻素血药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0.187X-0.0236,R2=0.9982,其中升麻素在1~7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T1/2α、T1/2z、Vd、AUC(0-t)、AUC(0-∞)分别为80 min、10.359 mg·L-1、47.597min、93.131 min、2.179 L·kg-1、1946.085 mg·L-1·min、2138.57 mg·L-1·min。结论建立了升麻素血药浓度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该药的体内定量分析。升麻素在大鼠体内被快速吸收达最大浓度,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梓醇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介导肾系膜细胞(MMCs)损伤的影响。方法将MMCs接种于Transwell小室,RAW264.7接种于下层孔板共培养,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梓醇组(0.1、1.0、10.0μmol·L-1),设置氨基胍组(10.0μmol·L-1)作为阳性对照。各组加入药物孵育1 h后,用AGEs(100 mg·L-1)刺激RAW264.7,继续孵育23 h。采用MTT法检测MMCs增殖;免疫荧光法检测MMCs中COL-Ⅳ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MCs中FN、COL-Ⅳ、TGF-β的表达;ELISA法检测RAW264.7上清液中IL-6、IL-12、TNF-α水平。结果梓醇可抑制AGEs刺激巨噬细胞介导系膜细胞的增殖(P<0.05,P<0.01),下调系膜细胞FN、COL-Ⅳ、TGF-β蛋白表达(P<0.05,P<0.01),降低巨噬细胞上清中IL-6、IL-12、TNF-α水平(P<0.05,P<0.01)。结论梓醇对AGEs刺激巨噬细胞介导系膜细胞损伤有明显的的保护作用,下调系膜细胞FN、COL-Ⅳ、TGF-β蛋白表达,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糖尿病肾病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马钱子碱透皮贴剂对小鼠和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大鼠脑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 (1)小鼠的镇痛实验采用电刺激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芬太尼组及马钱子碱透皮贴剂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药后,用电刺激法观察给药后20 min及1、2、4、8、10 h不同时间点小鼠痛阈值的变化;(2)大鼠的镇痛实验采用5-HT致痛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组方法同前,分别给药后30 min给予5-HT致炎,用足压痛法观察给药后1、2、4、8 h不同时间点大鼠致炎足的痛闽值的变化.(3)将另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组方法同前,给药后30 min分离大鼠脑功能区,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给药后大鼠脑内脑啡肽的含量的变化.结果 马钱子碱贴剂能提高小鼠电刺激致痛的痛阈值,能提高5-HT致痛的大鼠镇痛率和大鼠大脑功能区脑啡肽的含量.结论 马钱子碱透皮贴剂对小鼠电刺激和大鼠5-HT致炎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作用的机制与增加脑功能区脑啡肽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