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1篇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例1,男,l(22/24)天,G_2P_1,39~(+4)周孕,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产重25009,出生时无窒息史,羊Ⅱ°污  相似文献   
42.
周锦龙  黄云  李禄全  唐文燕  严丽丽  金小兰 《江西医药》2023,(12):1386-1389+1393
目的 探讨极度不成熟儿血清Ca、P、AKP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分析我院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极度不成熟儿的患儿88例,其中男59例,女29例;按照胎龄分为3个小组;其中25~25+6周组,合计13例;26~26+6周组,合计22例,27~27+6周组,合计53例。所有患者除常规的治疗外,生后第二天补充维生素AD、维生素D、元素钙、元素磷等;收集患儿生后2周、4周、6周、8周的血清进行Ca、P、AKP检测。结果 胎龄26~26+6周组在生后6周和生后8周时段血清Ca浓度明显低于胎龄27~27+6周组(P<0.05);生后8周时,胎龄25~25+6周组、27~27+6周的血清AKP浓度明显高于26~26+6周组(P<0.05);胎龄25~25+6周组、26~26+6周组、27~27+6周组组内、组间,除...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自发性肠穿孔(SI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中符合SIP诊断的早产儿纳入SIP组,随机抽取同期、同胎龄、无肠穿孔早产儿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点,探讨SIP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早产儿21 263例,其中SIP组28例,男14例、女14例,穿孔日龄8.5(2.5~11.0)天,胎龄(32.9±2.5)周,出生体质量(1 831.5±475.2) g。同时纳入对照组61例,男36例、女25例,胎龄(33.2±2.6)周,出生体质量(1 869.5±493.8) g。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IP组与对照组之间Ⅲ级及以上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早发性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低蛋白血症、贫血、1周内使用多巴胺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级及以上的PIVH、早发性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低蛋白血症、贫血,以及1周内使用多巴胺可能与SIP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输液连接器细菌定植情况和消毒去污效果,为新生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NICU留置的59个输液连接器作为对照组;同期消毒后的52个输液连接器作为观察A组,并观察护士消毒连接器的时间和消毒方法;针对输液连接器消毒方法进行培训,再选取50个消毒后的输液连接器作为观察B组;对所有输液连接器进行采样并送培养。结果 对照组共53个接头检出细菌,检出率89.8%,其中,39个接头各检出1株细菌,13个接头各检出2株细菌,1个接头检出3株细菌;观察A组共13个接头检出细菌,检出率25.0%;观察B组共4个接头检出细菌,检出率为8.0%;培训前后细菌培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18,P<0.001)。结论 NICU输液连接装置易污染,有效消毒可显著减少细菌定植,医务人员应认识输液相关感染风险,规范输液操作,加大对输液装置的管理,并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体外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被膜(BF)杀菌作用和对其结构的影响.方法 体外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3、6 d模型,平板计数法菌落进行计数,FITC-ConA染胞外多糖(EPS),SYTO9/PI标记BF内细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摄取不同层面的图像,采用Image Pro Plus 6.0(IPP)分析死菌比例和运用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S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3 d和6 d组菌落数经HIFU干预后减少.(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HIFU干预后EPS减少.(3)3 d和6 d组死菌比例经HIFU干预后增加.(4)ISA结果3 d和6 d组均见BF厚度减少,区域孔率增加,平均扩散距离减小,结构熵减小.结论 经HIFU干预后PA BF中死菌比例增加和BF空间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比较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IPS)、新生儿急性生理评分-Ⅱ(SNAP-Ⅱ)、围产期-新生儿急性生理评分-Ⅱ(SNAPPE-Ⅱ)早期评估转运新生儿病情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2-01-01—2012-12-31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救中心转运入住本病房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TRIPS、SNAP-Ⅱ和SNAPPE-Ⅱ等对7 d内死亡、重度脑室内出血(≥Ⅲ级)以及需要机械通气(MV)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共475例新生儿纳入统计。Hosmer-Lemeshow 拟合度检验提示三种评分系统模型均有较好的拟合度(P>0.05),P值分别为0.73 (TRIPS), 0.30(SNAP-Ⅱ)和0.27(SNAPPE-Ⅱ),TRIPS拟合最好。TRIPS、SNAP-Ⅱ、SNAPPE-Ⅱ预测7 d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82,0.84,预测重度脑室内出血的AUC分别为0.70,0.69,0.83,预测MV的AUC分别为0.72,0.72和0.74;各评分系统预测准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截点分析提示,TRIPS≥20分时,7 d内死亡、需要MV预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9.1%,72.5%,特异度分别为57.7%,66.8%。结论 与SNAP-Ⅱ、SNAPPE-Ⅱ及NCIS相比,TRIPS评分操作更简便易行,适于临床使用,对新生儿转运后7 d内死亡、重度脑室内出血及MV发生率预测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PAO1及密度感应缺陷株(ΔlasI ΔrhlI基因缺陷)生物膜(BF)细菌活力及早期黏附的影响.方法 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0、1.875、3.75mg/ml)氨溴索对PAO1菌株、ΔlasI ΔrhlI菌株生物膜菌落的清除效应;荧光多功能酶标仪检测不同浓度氨溴索作用后PAO1菌株、ΔlasI ΔrhlI菌株的荧光强度,计算黏附率以反映干预对细菌黏附的影响.结果 氨溴索作用后,两种菌株的活菌生存率和黏附率均出现下降,ΔlasIΔrhlI株活菌生存率较PAO1株下降更明显(P<0.05),而PAO1株黏附率较ΔlasI ΔrhlI株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氨溴索具有拮抗密度感应系统的作用,可用于抗细菌生物膜活力,为难治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巯乙磺酸钠(Mesn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F)形成的影响,以及对成熟铜绿假单胞菌BF的作用.方法 微量稀释法检测Mesna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最低抑菌浓度;建立铜绿假单胞菌BF体外模型,扫描电镜(SEM)观察Mesna对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的作用;经Mesna作用成熟的铜绿假单胞菌BF后,平板计数法检测BF内活菌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Mesna对铜绿假单胞菌BF空间结构的影响并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SA)定量分析BF结构参数.结果 Mesna对PAO1的MIC为10 mg/ml;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过程中,Mesna能减少BF中基质样物质以及被膜的厚度;与生理盐水对照组(7.45±0.10)比较,Mesna能使成熟铜绿假单胞菌BF中的活菌数减少(P<0.05),高浓度组(5.84±0.24)较低浓度组(4.06±0.12)更明显(P<0.05);CLSM图像显示,经Mesna作用后的BF厚度逐渐减少,密度逐渐稀疏;ISA软件定量分析显示,Mesna作用后,BF厚度、平均扩散距离(ADD)和结构熵(TE)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减少(P<0.05),区域孔率(AP)增加(P<0.05),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更明显(P<0.05).结论 Mesna能够抑制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破坏成熟铜绿假单胞菌BF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与普通病房新生儿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药敏是否相似?NICU内曾使用或未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肺炎,其病原菌及其药敏是否相似?研究不同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是否影响痰培养结果及药敏?方法 回顾性分析222例诊断为新生儿肺炎且行痰培养检查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入住NICU的152例新生儿纳入NICU组,并按照是否予呼吸机辅助治疗分为上机组90例(其中根据通气方式将仅给予CPAP通气的16例作为无创通气组,给予气管插管采用PC模式或高频通气模式的74例作为有创通气组),未上机组62例;将同期在普通病房住院未上机治疗的7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即普通组.运用x2检验,首先比较NICU组与普通组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然后比较NICU组内上机组与未上机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最后进一步上机组内比较无创通气组与有创通气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1.痰培养病原菌比较:(1) NICU组及普通组致病菌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NICU组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组[NICU组92.6%(150/162例);普通组68.7%(44/64例)x2=28.846,P=0.000];30株多重耐药菌均来源于NICU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组[NICU组18.5%(30/162例);普通组0,x2=13.666,P=0.000].(2)NICU组内是否上机革兰阴性杆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机组91.6%(108/118例);未上机组95.5%(42/44例),x2=6.805,P=0.224].上机组及未上机组均有多重耐药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机组20.4% (24/118例):未上机组19.0%(8/44例)x2=0.095,P=0.826].(3) NICU内上机组不同通气方式革兰阴性杆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创通气组90.2%(92/102例);无创通气组100.0%(16/16例),x2=3.552,P=0.169].2.痰培养药敏结果:(1) NICU组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绝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耐药率66.0%~100.0%),NICU组内有创通气组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环素敏感(敏感率100.0%).肺炎克雷伯菌亚种、阴沟肠杆菌对亚安培南西斯他丁、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有一定敏感性(敏感率60.0% ~ 100.0%).(2)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由于来源不同,同一细菌对同一抗生素的敏感率存在如下特点:来源于NICU组的较普通组敏感率普遍降低;NICU组内来源于上机组的较未上机组敏感率普遍降低;上机组内来源于有创通气组的较无创通气组敏感率普遍降低.(3)普通组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有一定敏感率(敏感率均介于50.0% ~ 70.0%);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安培南西斯他丁、环丙沙星均较敏感(敏感率均>70.0%).结论 NICU住院新生儿肺炎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前5位是肺炎克雷伯菌亚种、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NICU上呼吸机治疗、有创通气的患儿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用常规头孢、青霉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能疗效不佳,而碳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作为主要考虑使用的药物;若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首选多黏环素治疗.普通组新生儿肺炎治疗时优先选择含有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如果疗效不佳,则可考虑选择碳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