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38例脑外伤血、脑脊液酸碱气体分析兰天谢建龚志刚黄仁彬刘址忠兰图郑云杜四荣一、资料和方法对照组:51例均为献血员志愿腰穿者,男24例,女27例,年龄20~62岁,平均37.3岁。病例组:38例,脑挫裂伤22例,硬膜下、外血肿16例。男25例,女13例...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两种治疗方法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死亡率高,预后差。为此,从1996年始,我们采取了双侧侧脑室冲洗引流,次日同时腰穿,意欲尽快疏通脑脊液循环通路。为了解该方法能否降低死亡率,改善治疗效果,故与常规的单侧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作对照研究。1资料及右法1.1病例的选择选择1996年入院治疗的全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全脑室系统的病人19例,全部经CT检查证实有双侧侧脑室、第三、四脑室积血,其它类型高血压脑出血(包括破入和未破人脑室者),其它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均不包括在本研究范围内。1.2病例的分组A组:常规高血压脑出血…  相似文献   
13.
控制体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分为3组:①控温组(36例),将体温控制在35~36℃;②亚低温组(35例),体温控制在33~34℃;③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控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2.8%(19/36),死亡率为19.4%(7/36);亚低温组良好率为51.4%(18/35),死亡率为17.1%(6/35);对照组良好率为22.9%(8/35),死亡率为37.1%(13/35)。控温组的良好率与亚低温组相比,相差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控温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亚低温组(P〈0.05)。结论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亚低温治疗相仿,并可有效避免与后者相关的并发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李斌  熊波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8):468-469
对259例脑损伤病人进行随访,分脑震荡组与脑挫裂伤和(或)颅内血肿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记忆力减退(61.6%)、头昏(52.9%)、头痛(52.1%)、注意力不意中(42.6%)。脑挫裂伤和(或)颅内血肿组记忆力减退、头痛明显高于脑震组;心慌、多梦的发生率脑震荡组高;头昏、失眠、性功能减退、肌痉挛、多汗、耳鸣发生率两组无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以期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对1998~2004年收治的6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6例均行了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4例好转,2例无变化。结论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常致严重的脊髓损伤,MRI为确诊的唯一手段,手术完全切除病变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仅有癫痫表现的颞叶脑肿瘤适合的治疗方式、策略和预后评估.方法 对仅有癫痫表现的38例颞叶脑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病灶位于左侧和右侧分组,术中通过皮层脑电图监测对病灶和致痫灶准确定位,术前后对患者进行韦氏智力量表测试,术后随访.分析肿瘤的病理学特点.结果 38例患者行病灶切除术、致痫灶切除术、前颞叶切除术、海马杏仁核切除术、软膜下多处横切术或皮层热灼术.术后平均随访3.5年,按Engel术后效果分级,Ⅰ级28例(73.6%),Ⅱ级5例(13.2%),Ⅲ级3例(7.9%),Ⅳ级2例(5.3%).随访期间本组无复发.术后MQ下降有显著性(P<0.05),病灶位于左侧组的患者术后IQ和MQ的下降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仅有癫痫表现的颞叶脑肿瘤有趋向良性的病理学特点.手术切除病灶或致痫灶的疗效满意.而术后短期内的认知功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入路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3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采用乙状窦后入路27例,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12例,远外侧入路9例,分期手术5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20例,发生脑水肿或血肿9例、颅内感染1例、脑脊液漏1例、脑干损伤1例、癫痫1例。结论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难度大,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在幕上重型颅脑外伤(sTBI)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及脑膨出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幕上sTBI的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65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采用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比较2组患者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利用GO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分析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 结果观察组急性脑膨出发生率(9.23%)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5.38%)显著高于对照组(5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GCS评分(3~5分)、无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迟发型出血、弥漫性脑肿胀、脑挫伤是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是预防急性脑膨出的保护性因素(P<0.05)。 结论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的应用能降低幕上sTBI患者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可提高预后良好率,且急性脑膨出的发生与GCS评分(3~5分)、无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迟发型出血、弥漫性脑肿胀、脑挫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125)碘粒子植入联合肿瘤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miR-128、miR-29c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肿瘤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25)碘粒子植入治疗。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miR-128和miR-29c表达水平,选用KPS功能状态评分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衡量,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肿瘤分化程度Ⅰ~Ⅱ级患者血清miR-128表达高于Ⅲ~Ⅳ级患者(χ~2=3.643,P=0.000),miR-29c表达水平低于Ⅲ~Ⅳ级患者(χ~2=3.934,P=0.000)。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miR-128水平均降低,miR-29c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3.468/0.001,t/P=5.926/0.000)。治疗后2组患者KPS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 519,P=0. 00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结论采用~(125)碘粒子植入联合肿瘤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采用肿瘤切除术,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清中miR-128、miR-29c的表达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瘤样占位性病变,常发生于椎管内,颅内则罕见。本组报道2例,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