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前常用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定位移动依靠传统光学导航,体积较大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逐渐向协作机器人系统方向发展,协作机器人系统可配合术者操作,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操作更准确、更安全。相比监视控制系统和主从系统,协作机器人系统构造和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与人类感知觉的联合更紧密,可直接整合入手术场景。本文综述Evolution 1、ROVOT-m、RoboticScope、iArmS、Craniostar原型机和基于3D机器视觉的新型手术协作机器人共6种用于稳定操作和辅助术野观察的手术协作机器人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促进其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性,92岁,主因颅脑创伤8小时,于2021年1月11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患者入院当日约10∶00在家中摔倒,伤及头部,摔倒前无头晕、头痛、胸闷、憋气,摔倒后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头晕、头痛,无意识障碍,急诊至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头部CT显示左侧额叶出血(图1),以“颅脑创伤;脑出血”收入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金丝桃苷对大鼠颅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和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60只成年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金丝桃苷组、高剂量金丝桃苷组、脂多糖(LPS)组、高剂量金丝桃苷+LPS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TBI大鼠模型。低剂量、高剂量金丝桃苷组大鼠造模后以金丝桃苷药液灌胃,剂量分别为60、120 mg/kg;LPS组大鼠造模后以LPS药液灌胃,剂量为0.4 mg/kg;金丝桃苷+LPS组大鼠造模后以高剂量金丝桃苷和LPS药液灌胃;每天灌胃1次,持续14 d。灌胃结束后24 h,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跳台实验检测认知功能;采用伊文思蓝(EB)定量法检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血脑屏障结构损伤;采用ELASA检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TNF-α/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BI后,大鼠mNSS评分、跳台潜伏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2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2, NF2)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NF2基因定位于22q12.2染色体的抑癌基因,由于该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全身性多发肿瘤综合征。双侧前庭神经鞘瘤(bilateral vestibular schwannoma,BVS)是NF2的最显著特征。较散发性的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e schwannoma,VS)相比,术中观察NF2-BVS血供比较丰富,并且NF2肿瘤易复发,类似于低度恶性肿瘤。所以NF2-BVS与散发的VS是否是相同肿瘤有待进一步探索。NF2-BVS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要面临多次手术的情况,并且术后多伴有听力减退等并发症,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远不及散发性VS。随着对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促进肿瘤生长方面研究的深入。基于TME的针对NF2-BVS的新型治疗方法探索十分有必要。文章概述NF2-BVS疾病的特点及目前治疗手段的不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于肿瘤生长的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文献编译互动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研究生42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文献编译互动教学组(A组,每周完成1次文献编译)和对照组(B组,常规培训),每组21人。培训时间为半年,分别在培训前后对2组研究生进行统一考核,考核形式为课题标书撰写,并从专家库中随机选取3名本专业的专家(高级职称)进行盲审。通过衡量标书选题、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创新点等综合评估2组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分别调查2组研究生对自身科研思维能力提升的满意度。 结果培训前,2组研究生基线资料和标书各主要项目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生经过培训后在标书选题、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创新点等方面均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研究生所撰写的课题标书各主要项目的评分明显高于B组,对自身科研思维能力的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文献编译互动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培养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作为人体微生物最大的聚集地,与宿主形成了共生平衡的微生态系统,并通过参与直接作用、代谢产物、宿主免疫等途径,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既往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可以作用于肠道,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体,但随着菌群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还可以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对这类疾病的诊疗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鉴于此,该文重点概述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5): 67-71]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索青年烟雾病患者的卒中类型及临床特征,分析青年烟雾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青年(18~45岁)卒中型烟雾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出血性卒中组和缺血性卒中组进行亚型分析,对比不同卒中类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以同期未发生卒中的烟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烟雾病患者发生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入组108例卒中型烟雾病患者,其中出血性卒中22例(20.4%),缺血性卒中86例(79.6%)。出血性卒中组中脑室出血12例(54.5%),脑实质出血7例(31.8%),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13.6%)。缺血性卒中组中大动脉梗死型21例(24.4%),血流动力学梗死36例(41.9%),穿支动脉梗死29例(33.7%)。出血性卒中组与缺血性卒中组性别和合并动脉瘤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卒中对照组共10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动脉瘤(OR?10.569,95%CI?1.524~73.274,P=0.017)为青年烟雾病患者发生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增龄(OR?1.058,95%CI?1.004~1.115,P=0.034)、合并糖尿病(OR?4.005,95%CI?1.766~9.080,P=0.001)、高铃木分期(OR?1.363,95%CI 1.037~1.793,P=0.027)为青年烟雾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青年烟雾病患者的卒中类型以缺血性卒中为主。血流动力学梗死和脑室出血分别是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主要类型。增龄、高铃木分期、合并糖尿病和颅内动脉瘤是引起青年烟雾病患者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胶质瘤是颅内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很强的侵袭性,既往研究表明胶质瘤的存在不仅会对病变周围造成损害,还会对肿瘤范围以外的其他远隔部位造成功能损害。对大脑网络的研究,可帮助临床医师对胶质瘤患者的手术预期及预后作出更精准的判断。目的 研究不同部位胶质瘤患者脑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探讨由肿瘤病变引起与大脑功能变化相关的结构网络重塑。方法 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3例胶质瘤患者,采集所有受试者核磁共振扫描的弥散张量成像后,采用Mrtrix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构建大脑结构网络,通过GRETNA软件基于图论方法计算网络拓扑属性,观察不同位置肿瘤对脑结构网络的影响。结果 额叶、颞叶、顶叶胶质瘤三组间的全局最短路径长度(the shortest path length,Lp)、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Cp)、全局网络效率(network efficiency,Eg)、局部效率(local efficiency,Eloc)表现出现统计学差异,与额叶、颞叶胶质瘤组相比,顶叶胶质瘤组的全局拓扑属性表现为升高(P<...  相似文献   
20.
郭清保  汪汇  段炼 《临床外科杂志》2023,(11):1008-1012
<正>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于1969年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由Suzuki和Takaku首次报道并命名[1],并通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逐渐被全球所认识。在此过程中,烟雾病的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指南的建立和推广,这些指南由多个国家、地区的专家、专业机构和学会共同制订,包括日本厚生劳动省、欧洲神经外科学会以及中国神经外科学会等。1997年,日本厚生劳动省烟雾病(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研究委员会和日本卒中学会指导委员会正式发布第一版烟雾病指南[2],并于2012年进行了二次修订[3];2021年,该委员会再次对烟雾病指南进行修订[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