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632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斜视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及不同双眼视检查方法的评价。方法89例共同性斜视分为间歇性外斜、恒定性外斜及恒定性内斜3组。定量测量斜视度;检查双眼视觉状态及视网膜对应情况;测定远近立体视锐度。并观察斜视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1月的斜视度、双眼视觉状态及远、近立体视锐度变化。结果3组术后双眼视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与1月双眼视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恒定性斜视术后立体视恢复好于间歇性外斜视,且近立体视恢复好于表视;立体视检查非随机点画片(Titmus与Optec3500)与随机点画片(TNO)检查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状镜较Worth四点检测阳性率高;大于9岁患者术后双眼视觉较术前增加32%。结论斜视手术是恢复、重建双眼视觉的有效方法,不同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2.
V型斜视患者功能亢进的下斜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型斜视患者大多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但对临床判断为功能亢进的下斜肌的病理学和组织细胞学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采用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电镜下观察V型斜视患者功能亢进的下斜肌的组织细胞结构,探讨其组织学改变。1材料与方法1.1眼外肌的获取正常人眼外肌为眼库摘取捐献者眼球时获得近肌腱附着部位的下斜肌,该部位是临床上下斜肌减弱术的切除部位。捐献者年龄为22~31岁。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的标本先置于20%的中性蔗糖液孵化20min,再置于-80℃恒温冰箱保存备用。3条下斜肌标本置于10%中性甲醛液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收集3条下斜肌行冰…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动态轮廓眼压计的临床实用性。方法67例患者134眼随即先后用动态轮廓眼压计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比较两种眼压计测量值的差异。结果134眼中,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的眼压平均值为(15.82±-4.88)mmHg,用动态轮廓眼压计测量的眼压平均值为(14.5±-4.33)mmHg,;两者无明显差异。但73%的患者的动态轮廓眼压计的眼压值高于Goldmann压平眼压计的测量值。两者的相关性为0.83。结论动态轮廓眼压计可以较好的反映患者的眼压,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是以矫治屈光不正、改善视功能为目的的屈光手术,具有矫治范围广、术后恢复快及安全性高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晶状体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技术的进步,其在矫治高度近视、远视及老视等方面已初步体现出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鼻内窥镜微创技术在难治性鼻泪管阻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微创技术治疗难治性鼻泪管阻塞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难治性鼻泪管阻塞56例(65眼)在鼻内窥镜直视下进行泪囊鼻腔造瘘术联合环形人工泪小管植人术,对合并上泪道狭窄或阻塞者,术中于鼻内窥镜直视下,采用WZC-Ⅲ高频电泪道浚通仪进行上泪道浚通术。5眼合并鼻中隔重度偏曲者,同期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形术。术后常规处理,3个月后拔除人工泪小管,随访观察1-3个月。结果术后仅极少数患者存在轻度溢泪及眼内眦部充血,无人工泪小管脱落及其他不适。65眼中53眼溢泪、溢脓等症状消失,治愈率81.5%(53/65);7眼存在轻度溢泪,无溢脓,有效率10.8%(7/65),5眼症状无改善,无效率7.7%(5/65)。结论鼻内窥镜微创技术为难治性鼻泪管阻塞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它具有微创、直视下操作、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无颜面部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应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联合Staurenghi 230广角接触镜观察和分析人眼涡状静脉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方法 对28例32只眼进行广角接触镜联合ICGA检查。受检者中女性16例19只眼,男性12例13只眼;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71岁。根据受检眼不同屈光度分为高度近视组和非高度近视组,前者15只眼,屈光度数≥-6.0 D;后者17只眼,屈光度数<-6.0 D或正视。 结果 本组受检者中,共发现166支涡状静脉,其中,漩涡状118支,占71.1%;粗条纹状34支,占20.5%;不规则状14支,占8.4%。右眼发现涡状静脉71支,平均每一只眼有涡状静脉507支;左眼发现涡状静脉95支,平均每一只眼有涡状静脉5.28支。颞下、鼻下、颞上及鼻上象限发现的涡状静脉数分别为47、42、39、38支,平均每个象限1.34支,以颞下象限最多,每一只眼平均为1.在赤道部附近,距视盘约4~6 个视盘直径(DD),占964%;6支涡状静脉出巩膜点距离视盘较近约3~4 DD,占3.6%。123支涡状静脉可见明显壶腹,占74.1%,壶腹方向以平行或垂直于眼底水平线者多见。高度近视组和非高度近视组在涡状静脉数目、形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人眼涡状静脉形态呈漩涡状、粗条纹状、不规则状;高度近视眼与非高度近视眼涡状静脉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均以颞下象限最多,出巩膜点多在距视盘约4~6 DD处,多数可见明显壶腹。广角接触镜下ICGA检查视角广,能在一个视野内同时观察到几乎全部的涡状静脉。  相似文献   
37.
秦勤  瞿佳 《眼科新进展》2007,27(10):786-788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天然模板识别受体家族,能识别固有性模板,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对抗外来病原体的天然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发现人眼角膜细胞、巩膜、结膜、葡萄膜、视网膜、虹膜内皮细胞、睫状体等都能表达TLRs,而且与眼部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我们就TLRs的信号转导方式及其和眼部感染性疾病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汉字视标视力表研究的焦点问题及其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7):581-583
各种不同字、词、句特点设计的近视力表及其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并在临床中得到一定的应用.但以汉字为视标的近视力表颇有争议,主要是因为汉字构架的多样性使其难以达到基本视标的要求;汉字的认知在视标识别中起一定作用,增加了临床检测中如何确定其科学表达视力或视功能的复杂性.由此,一些学者对汉字为视标的近视力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提出质疑,本文将就相关争论焦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9.
人眼角膜散光矫正的点扩散函数分析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眼点扩散函数(PSF)分析系统表达角膜散光眼的视网膜成像特性的可行性及角膜散光在不同矫正方式下的光学成像特征.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利用PSF分析系统(PSF-1000)检查和评估26例近视散光患者(年龄18~28岁,球镜度数-3.00~-6.00 DS,散光度数-0.75~-3.00 DC)在配戴框架眼镜、散光软性角膜接触镜(TSCL)和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3种全矫状态下的视网膜成像质量,采用26只眼屈光介质调制解调函数(MTF)曲线中的12个点(即分别等同于对数视力表4.0~5.1的12个点)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设置中度近视无散光者26例为对照组.左右眼MTF值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与对照组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3种矫正方式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时再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左右眼的MTF表达具有镜像对称性.与对照组比较,瞳孔直径3.0 mm时,在低空间频率无差异,在中、高频空间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范围:-2.237~-5.421,P<0.05);瞳孔直径6.0 mm时,在12个空间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范围:-2.893~-9.577,P<0.01).3种矫正方式在模拟3.0和6.0 mm 瞳孔直径下MT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 mm瞳孔时,除了3.00、3.78、4.78、30.00和37.80周/度5个空间频率外,其余空间频率RGPCL和框架眼镜的MTF值高于TSCL(F值范围:3.229~4.123,P<0.05).6.0 mm瞳孔直径下,12个空间频率的3种矫正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范围:5.609~9.610,P<0.05),RGPCL的MTF值较高.同一矫正状态下,3.0mm瞳孔直径下的MTF值均高于6.0mm瞳孔直径下的MTF值.结论 PSF分析方法能综合表达像差、衍射和散射对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RGPCL所产生的泪液镜不仅矫正角膜散光,同时可改善眼的衍射、散射和其他像差效应,从而获得相对较好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立体视改善的方法和手段,为临床改善人工晶状体眼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随机收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6例(92只眼),平均年龄(61.3±5.5)岁.其中单眼人工晶状体眼24例(A组),双眼人工晶状体眼22例(B组).测量调节幅度、相对调节、近附加、近立体视.对被收录者人工晶状体眼的一般资料及近附加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受检者近立体视分布数据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组人工晶状体眼移近法单眼调节幅度分别为(2.05±1.12)和(2.35±1.30)D;双眼近附加分别为(2.08±0.37)和(2.13±0.46)D,单眼近附加分别为(2.20±0.42)和(2.01±0.39)D,各组内双眼近附加与单眼近附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2.20;P<0.05),左右眼单眼近附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0,5.02;P<0.01).A、B组配戴单眼近附加时的近立体视优于双眼近附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46,7.02;P<0.05).结论 单眼近附加作为人工晶状体眼的近附加可以有效改善近屯体视.(中华眼科杂志,2008,44:711-7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