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89Sr对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性浓度的^89Sr对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放射性浓度的^89Sr在体外不同时间培养人高转移性乳腺癌MCF-7细胞,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r)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测定经不同放射性浓度(148、296、592、1184和2368Bq/m1)^89Sr诱导不同时间(24、48和72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后经不同放射性浓度(370、740、1480、2960、3330、6660和13320kBq/m1)^89Sr诱导24h后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p5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经不同放射性浓度的^89Sr诱导后,细胞数量减少,形态改变,MCF-7细胞增殖抑制明显,与药物浓度和诱导时间呈正相关,细胞周期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时相的阻滞,各时相阻滞情况及百分比与药物浓度相关。在1480~6660kBq/ml范围内p53基因表达增强。结论在148Bq/ml~6660kBq/ml范围内,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周期阻滞与^89Sr的放射性浓度相关,且受p53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后肝硬化SBP患者7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保肝利尿、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口服,0.5g/次,2次/d,连用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载脂蛋白A1、B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载脂蛋白A1、B水平均较前明显上升(t=2.46、2.37、3.04、2.87,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t=2.29、2.23,均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97%)(x2=4.57,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和5例,症状均较轻,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肝硬化SBP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较好,作用与其能增加肝脏和肠道载脂蛋白A1、B的合成,提高血清载脂蛋白A1、B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浙江省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22日,温州医学院附属台州医院收治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样本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检测,7月1日该患者被诊断为浙江省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确诊病例[1].为进一步明确疾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我们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处置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直肠癌是消化道主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但传统的直肠癌手术,术前肠道准备要求高、时间长,术后留置胃管、导尿管、骶前皮管及禁食时间长,患者较为痛苦,并发症较多,病情恢复较慢。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护理效果,我院对直肠癌保肛手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方法,并开展了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R-1)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方法取50例前列腺癌患者石蜡包埋的前列腺癌组织(前列腺癌组),标本经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留取;并与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对照,标本经行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留取。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前列腺组织IGF-1、IGFR-1蛋白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IGF-1、IGFR-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依次为:56%比30%、60%比38%,P<0.05)。前列腺癌组IGF-1、IGFR-1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依次为:0.168±0.016、0.174±0.022OD值)也均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依次为:0.135±0.024、0.150±0.027OD值)(P<0.01)。相关分析显示,IGF-1/IGFR-1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无显著相关性(r=0.242,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IGF-1/IGFR-1的表达水平增强,IGF/IGFR信号系统可作为前列腺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6.
目的比较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与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A组,n=13)和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n=11)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X线片、CT评估伤椎Cobb角的矫正和丢失情况、椎管减压范围及植骨融合情况,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得到14~36个月(26个月)随访,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29min、1353ml及433ml;B组为212min、1107ml及261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矫正度及末次随访时的丢失角度两组分别为:A组为21.8±4.4和1.0±0.9,B组为18.7±8.4和1.3±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分级A组1例由术前B级恢复到C级,A、B组分别5例、4例由C级恢复到D或E级,3例、4例由术前D级恢复到术后E级,分别改善1.0、1.1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与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两者各有优缺点及其适应征,应根据骨折类型、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SAP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其IA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分别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全胃肠外营养。结果(1)治疗第1天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IAP值较高,治疗第4、5天降低(P〈0.05);与各组入院当日的APACHEⅡ评分、NB值比较,观察组治疗第3天以后、对照组治疗第6天后均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腹痛缓解时间明显较短,行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比率明显较低(P〈0.05)。(3)IAP值明显正相关于APACHEII评分值、腹痛缓解时间及胰腺清创术比率,负相关于NB值(P〈0.05)。结论SAP患者预后的判断中IAP是一项重要指标,SAP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能是因为其能够降低SAP患者的IAP。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玛)患儿血浆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及其干预作用。方法选择40例TS患儿(治疗组)予以TPM治疗至少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TS患儿血浆DA和5-HT水平,并评估其治疗效果。选择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浆DA水平[(143.00±30.45)μg/L]较对照组[(56.484±10.62)μg/L]明显增高(P〈0.01),5-HT水平[(47.624±17.53)μg/L]较对照组[(320.544±37.84)μg/L]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患儿血浆DA水平[(84.174±17.43)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5-HT水平[(180.724±53.26)μg/L]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同时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度量表(YGTSS)指标中运动性抽动分数、发声性抽动分数、综合损伤分数和严重度总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按YGTSS总分判断疗效:28例痊愈,9例好转,3例未愈。结论TS患儿存在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紊乱。TPM治疗TS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YGTSS评分。TPM可能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调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对105 例小儿遗尿患儿的临床诊治,总结自拟止遗汤治疗疾病的疗效.方法 对105 例患儿采用自拟止遗汤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率69.23%,好转23.08%,总有效率92.31%.结论 自拟止遗汤治疗小儿遗尿症105 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苦参素胶囊300 mg,tid,po(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外周血HBV-DNA和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 另取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并根据HBV-DNA复制指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将治疗组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 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和HBV-DNA含量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 治疗有效组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而IL-4水平、HBV-DNA含量则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而苦参素既能抑制HBV-DNA复制,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