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脊髓损伤后局部产生的各种抑制因子以及神经断端之间的瘢痕都是脊髓损伤难以修复的重要原因.通过细胞移植不仅可以补充局部损失的细胞,而且可以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本文对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各种常见种子细胞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细胞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最后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对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微创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35例单节段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间融合术。并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6、12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腰腿痛VAS和ODI量表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分,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和融合情况等临床结果。结果 至术后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61.59,189.22,49.92,P<0.05)。平均随访时间(18.0±6.2)月,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标准,至末次随访时Ⅰ级21例(60%),Ⅱ级14例(40%),无患者为Ⅲ级和Ⅳ级。有2例(5.7%)术中出现硬膜撕裂,表面覆盖纤维蛋白胶和明胶海绵后,术后没有出现脑脊液漏;1例(2.8%)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积极换药处理后愈合良好,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TLFS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微创、恢复快、融合率高、费用低、稳定性好等优点,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手术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24 h释放率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显著影响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7种因素.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是BSA用量为5 mg、PEG用量为0.2 mL、PLGA用量为200 mg、PVA浓度为1%、NaCl浓度为10%、超声功率为40 W、复乳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以得到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突释较少的BSA-PLGA微球.  相似文献   
4.
背景:已往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微球对脊髓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然而,传统复乳法制备微球过程中诸多因素会严重影响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生物活性,如何改善制备工艺提高微球的缓释性能至关重要。 目的: 课题提出改良复乳法制备神经生长因子微球的方法,并考察和验证其一般性质和体外释药特征。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细胞学实验,于2008-05/2009-05在温州医学院药学院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美国R&D公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聚羟基乙酸75/25,Mw=20 000,黏度=0.025 L/g) (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聚乙烯醇(日本可乐丽公司);聚乙二醇400(德国AppliChem公司)。 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对传统复乳溶剂挥发法进行改进,采用全循环一体机装置制备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对缓释微球的物理表观性质进行检测,然后通过ELISA-Kit法和PC12细胞共培养法来检测微球中神经生长因子的活性。 主要观察指标:以微球形态、粒径、包封率等为评价指标,并通过体外释放率和PC12细胞活性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 结果:改良法和传统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分别为(22.61±3.94) μm和(21.32±4.82) μm,包封率分别为(92.08±4.39)%和(89.17±3.74)%。改良组的神经生长因子微球可以持续分泌有生物活性的神经生长因子长达7周,累积释放率为85.7%,而传统组的微球只能释放4周,累积释放率为60.8%,且第4周时释放的神经生长因子活性明显低于改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 结论:改良法制备的神经生长因子微球粒径适宜、包封率高,较传统复乳溶剂挥法制备的微球有更好的缓释性能。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微球;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全循环一体机装置;体外释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与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A组,n=13)和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n=11)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X线片、CT评估伤椎Cobb角的矫正和丢失情况、椎管减压范围及植骨融合情况,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得到14~36个月(26个月)随访,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29min、1353ml及433ml;B组为212min、1107ml及261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矫正度及末次随访时的丢失角度两组分别为:A组为21.8±4.4和1.0±0.9,B组为18.7±8.4和1.3±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分级A组1例由术前B级恢复到C级,A、B组分别5例、4例由C级恢复到D或E级,3例、4例由术前D级恢复到术后E级,分别改善1.0、1.1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与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两者各有优缺点及其适应征,应根据骨折类型、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随着对脊髓损伤及其修复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神经营养因子在体内和离体的情况下都有维持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存活、促使轴突延伸等功能,在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及促进其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相似文献   
7.
背景:已往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微球对脊髓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然而,传统复乳法制备微球过程中诸多因素会严重影响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生物活性,如何改善制备工艺提高微球的缓释性能至关重要.目的:课题提出改良复乳法制备神经生长因子微球的方法,并考察和验证其一般性质和体外释药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细胞学实验,于2008-05/2009-05在温州医学院药学院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美国R&D公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聚羟基乙酸75/25,Mw=20 000,黏度=0.025 L/g)(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聚乙烯醇(日本可乐丽公司);聚乙二醇400(德国AppliChem公司).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对传统复乳溶剂挥发法进行改进,采用全循环一体机装置制备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对缓释微球的物理表观性质进行检测,然后通过EUSA+Kit法和PC12细胞共培养法来检测微球中神经生长因子的活性.主要观察指标:以微球形态、粒径、包封率等为评价指标,并通过体外释放率和PC12细胞活性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结果:改良法和传统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分别为(22.61±3.94)μm和(21.32±4.82)μm,包封率分别为(92.08±4.39)%和(89.17±3.74)%.改良组的神经生长因子微球可以持续分泌有生物活性的神经生长因子长达7周,累积释放率为85.7%,而传统组的微球只能释放4周,累积释放率为60 8%,且第4周时释放的神经生长因子活性明显低于改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改良法制备的神经生长因子微球粒径适宜、包封率高,较传统复乳溶剂挥法制备的微球有更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不同制备工艺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缓释微球的影响及微球所包裹的GDNF生物学活性.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为包裹材料,采用复乳法(W1/O/W2)制备GDNF-PLGA微球,通过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研究PLGA中乳酸(LA)与羟基乙酸(GA)单体组成比例和复乳搅拌速度对GDNF微球的粒径、包封率、突释率和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并用PC-12细胞检测微球所释放的GDNF生物学活性,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PLGA的单体组成比例可影响微球的突释率(P<0.05),对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随着GA比例的增加,微球中GDNF释放速度加快.复乳搅拌速度由1 000 r/min增加到3 000 r/min后,微球的粒径显著减小(P<0.01),突释率显著增加(P<0.01),体外释放更为快速.微球中的GDNF在37℃下活性有效期可达20 d左右,较单独存放的GDNF活性有效期延长10 d以上.结论 复乳法可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和适宜体外释放时间的GDNF缓释微球,且活性有效期延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eparation processes on preparation of the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loaded microspheres and observ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GDNF.Methods With 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as the coating material,the GDNF-loaded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double emulsion(W1/O/W2).Two-factor factorial design variance analysis was don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lactic acid(LA)and glycolic acid(GA)in PLGA and the stirring speed of multiple emulsion on particle size,entrapment efficiency,burst release and in vitro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DNF-loaded microspheres.PC-12 bioassay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GDNF so a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process.Results The 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PLGA could affect the microspheres'burst release(P < 0.05),with no effect on particle size and entrapment efficiency.with the higher.With higher proportion of GA,the release speed of GDNF in the microspheres was increased.When the stirring speed of multiple emulsion was increased from 1 000 r/min to 3 000 r/min,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microspheres was decrease significantly(P < 0.01),the burst release was increased markedly(P < 0.01)and the in vitro release rate was accelerated.The activity of GDNF in the microspheres could last for about 20 days at 37℃,which was 10 days longer than that of single GDNF.Conclusions Double emulsioncan prepare the GDNF-loaded microspheres with high entrapment efficiency and suitable in vitro release time.In the meantime,the microspheres can extend the validity of GDNF.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治疗治疗严重胸腰椎脱位型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严重胸腰椎脱位型骨折伴脊髓损伤9例,行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柱高度、椎管骨块占位的变化、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伤椎前柱高度及椎管骨块占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或钛网、植骨块移位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恢复。结论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是治疗胸腰椎脱位型骨折的较好选择,但应把握手术适应证为:严重爆裂型骨折伴椎间盘损伤及前后纵韧带损伤、尤其伴脱位的患者,且载荷评分7分以上者。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所导致的骨脆性增加,从而使骨折更容易发生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对其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中医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根本病因,脾虚是重要病因,血瘀是促进因素,外邪是诱发因素。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可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及气滞血瘀证。这7种基本证型可为骨质疏松症中医分型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