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1.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全麻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全麻肺切除手术患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气管插管后,肺切除前和拔管前三个时间点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并探讨其监测方法。结果:本组患三个时间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平均次数分别为1.7次、1.7次和2.0次。发现插管位置不恰当12例,气管残端过长1例,气管内肿瘤组织脱落4例。声带严重损伤2例,喉头明显充血水肿8例。全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均顺利脱离气管导管。结论:全麻肺切除手术中并发症较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尔硫卓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尔硫卓对嗜铬细胞瘤病人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控制效果。方法 :动态观察1 2例嗜铬细胞瘤病人手术期间使用地尔硫卓后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的变化。结果 :各时点HR值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肿瘤探查中MAP与麻醉前相比 ,从麻醉前的 (1 1 .7± 1 .7)kPa上升到 (1 4 .3± 2 .4)kPa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但无临床意义 ;CVP从麻醉前的 (0 .86± 0 .31 )kPa上升到术毕时的 (1 .1 6± 0 .54)kPa ,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对于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 ,使用地尔硫卓静注以控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效果确切 ,且容易实施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胸膜腔内注射局麻药治疗腹部手术后持续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持续性呃逆的腹部外科手术后的住院患者,呃逆均经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取坐位,穿刺点定位在右腋后线,第5~6肋间.局麻后在第6肋骨的上缘进针,有突空感后,注射0.25%的布比卡因20 ml.患者改取头高45°半卧位,有利药物向膈面扩散.5 min后改左侧卧,有利药物向纵隔分布.结果 10例中9例经一次胸膜腔内注射局麻药后呃逆消失,随访6月无复发.1例肝癌术后呃逆患者在胸膜腔内注射局麻药治疗后17 d,再次出现呃逆,经同样方法治疗后停止,但20 d后呃逆又复发,同法治疗后,症状迅速消除,直至3月患者死亡.结论 胸膜腔内注射局麻药是一种治疗持续性呃逆的微创方法,临床效果好,可作为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呃逆可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胸外科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80例择期胸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Ⅰ组选用25μg/h剂型,Ⅱ组:选用50μg/h剂型,Ⅲ组为对照组,采用度冷丁镇痛。三组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镇痛评分及副作用。结果:Ⅰ组和Ⅱ组均可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且Ⅱ组优于Ⅰ组,无呼吸抑制发生,但恶心呕吐副作用较为明显。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于胸外科术后镇痛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滕永杰  曾睿峰  何伟 《海峡药学》2010,22(7):131-133
目的观察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门诊腹股沟区手术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门诊拟行择期单侧腹股沟区手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2组,组Ⅰ为全身麻醉组(n=30),组Ⅱ为全身麻醉联合INB组(n=30)。两组患儿均吸入七氟烷、笑气麻醉诱导,插入喉罩并保持自主呼吸。组Ⅰ患儿静脉注射芬太尼2~4μg·kg^-1,组Ⅱ患儿未使用静脉镇痛药,由同一麻醉医生实施骼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两组患儿术中均以七氟烷、笑气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时间;入PACU后10min时的疼痛评分;PACU的滞留时间;PACU内发生躁动的患儿例数;局部麻醉部位有无血肿等并发症。结果入PACU后10min时组Ⅱ患儿的疼痛评分2.4±1.8,较组Ⅰ患儿的4.3±2.2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有6例,组Ⅱ有2例患儿发生了的严重的疼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有2例(6.7%)患儿发生了躁动,较组Ⅰ10例(33.3%)为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Ⅱ患儿PACU的滞留时间为25±4min较组Ⅰ的31±3min为短,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为门诊行腹股沟区手术的小儿提供良好的镇痛并可降低七氟烷麻醉后EA的发生率,有利于此类小儿的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SLIPA喉罩和气管导管行全麻通气对拔管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导管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用咪达唑仑+异丙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静脉诱导,麻醉诱导后喉罩组插入SLIPA喉罩,气管导管组插入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躁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 喉罩组躁动评分显著低于气管导管组(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气管导管组苏醒后30 min自诉喉部不适例数多于喉罩组(P<0 05).结论 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SLIPA喉罩通气比气管插管通气在拔管期循环动力学更稳定,患者耐受程度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单纯全麻对胆道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胆道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联合组35例)和全麻组35例.术后在恢复室给予静脉吗啡滴定至镇痛评分(VAS)≤3分后接静脉吗啡自控镇痛泵.记录术后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吗啡滴定用量、术后24h镇痛泵内吗啡总用量、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患者满意度.结果 联合组吗啡滴定量及术后24 h镇痛泵内吗啡总用量少于全麻组(P<0.01).患者术后12 h内VAS评分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麻醉总体满意度高于全麻组(P<0.01).结论 胆道手术患者行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少吗啡用量,降低术后疼痛,提高麻醉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外伤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麦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Freeney法制作外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单纯开骨窗不损伤脑组织.参麦治疗组于伤后1 h单次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15 ml/kg;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伤后6、10、24及72 h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同时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于24 h观察大鼠平衡木实验(BBT)评分.结果 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结构正常,无出血、水肿及损伤;与模型组相比,参麦治疗组大鼠损伤灶周围脑细胞缺氧、水肿损伤程度及损伤范围均有明显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参麦治疗组早期NSE含量显著升高,均于伤后6 h达峰值[(51.33±5.70) μg/L、(43.41±5.21) μg/L比(14.33±3.26) μg/L,均P<0.01],72 h基本恢复;SOD活性显著下降,均于伤后24 h达谷值[(179.34±5.14) kU/L、(192.60±6.57) kU/L比(205.23±8.08) kU/L,P<0.01和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麦治疗组各时间点NSE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各组各时间点间MDA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参麦治疗组BBT评分较模型组增高[(2.250±0.420)分比(1.875±0.440)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SOD活性、减少NSE产生、保护神经元细胞可能是参麦注射液保护外伤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两种不同方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应用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0例择期行LC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CI组(T组)(n=15):设定诱导时靶浓度为4μg/ml,术中维持异丙酚靶浓度为3~3.5 μg/ml.异氟醚组(I组)(n=15):采用3%异氟醚吸入诱导、1%~2.5%维持.术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 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 essure,MAP)等指标. 结果T组诱导时间显著短于I组(P<0.05),术中T组生命体征维持相对平稳, 术后苏醒T组明显优于I组. 结论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LC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明显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全凭静脉麻醉下分期实施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择35例男性尘肺患者,均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施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术中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脉搏氧饱和度(SPO2)、桡动脉有创动脉压、潮气量、气道峰压、通气侧肺呼吸音,灌洗前10 min、灌洗结束前10min和灌洗结束拔管30min后测血气分析、电解质(K 、Na 、Cl-)和中心静脉压(CVP),并于灌洗前及灌洗后分别测定肺功能.结果:35例患者自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灌洗前10 min、灌洗结束前10 min和灌洗结束拔管30 min后有创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Pa0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电解质等指标改变差异无显著性;灌洗结束前10 min所测的CVP值与灌洗前10 min和灌洗结束拔管30 min时的CVP值改变差异有显著性,但后两者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灌洗前后肺功能改变差异有显著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中双腔管移位2例,灌洗液溢漏2例.结论: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分期实施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