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年老体弱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易引发重型肺炎,临床上多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则通过辨证论治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故重于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转为重型肺炎的机制,正虚元亏,素有痰饮,又外感湿毒,肺气郁闭,致正邪交争,元虚邪陷而引起重症。在治法上运用培元宣化解毒法培元扶正,顾护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宣化解毒,疏凿痰饮出路,尽除湿毒之邪。同时,也要注意不宜过于温阳大汗、苦寒峻下、滋腻壅补,以祛邪扶正,阴阳平和为原则。因此,通过深入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转化为重型肺炎的机制,提出了培元宣化解毒法为主的治疗方法以有效防治重型肺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芹菜素纳米乳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90只SD大鼠经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正常组以2 mL/kg橄榄油皮下注射;模型组以25%CCl4橄榄油为造模剂,按2 mL/kg皮下注射;治疗组分3组,在皮下注射25%CCl4橄榄油的同时灌胃给予芹菜素纳米乳25、50、100 mg/kg,1次/d;阳性对照组给予造模剂的同时给予水飞蓟宾100 mg/kg.每周造模2次(间隔2d),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24 h,取大鼠血清和肝脏,观察芹菜素纳米乳对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ALT和AST,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转化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结果 芹菜素纳米乳能显著降低ALT、AST、LN、PCⅢ、Ⅳ-C水平(F=13.851、6.877、5.352、7.469、20.874,P均<0.01),升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Hyp含量(F=5.470、20.734、195.76,P均<0.01),显著降低TIMP-1、TGF-β1和α-SMA的表达(F=82.281、72.359和91.226,P<0.01).结论 芹菜素纳米乳对CC14致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TGF-β1、TIMP-1、α-SM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9例,二维超声示单发病灶,最大切面2.4mm×3.0mm~8.0mm×8.9mm,均无淋巴结转移。超声引导下取18G射频针行定点消融,扩大消融范围,消融功率35~45W,单一消融点消融时间30~45s。详细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定期超声复查消融灶大小、有无复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灶均完全消融灭活,消融过程顺利。术中不适、术后局部隐痛等消融并发症发生率47.4%(9/19)。所有病灶均于术后18个月内完全消失,消融灶吸收呈“线”状回声。消融灶术后1、3、6、12个月平均缩小率分别为11.2%、45.6%、63.1%、82.3%。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病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征象。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射频消融近期疗效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且不影响美观,值得临床上应用并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4.
<正>青蒿素(ARS)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疟药物,其陆续开发出了青蒿琥酯(ART)、双氢青蒿素(DHA)、蒿甲醚等多种青蒿素衍生物还可能对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具有治疗意义。其中ART和DHA是青蒿素类药物中活性较强的衍生物,对人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非肿瘤正常肝细胞的毒性更低,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具有成为治疗肝癌新药物的潜在性。  相似文献   
35.
36.
HIV相关性肾损伤是艾滋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已显著改变了艾滋病的治疗现状,使其从致命性疾病转为慢性控制性疾病,改善了生存率,延长了患者的寿命[1],但也使HIV相关性肾损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对于此类患者,DHHS指南建议应立即启动HARRT,无需CD4+T淋巴计数[2]。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ARRT具有各种肾毒性作用,包括AKI和CKD[3]。此外,HIV感染本身也是引起肾损伤的高危因素。因此,深入研究HIV相关性肾损伤的病因病机,开展中医治疗,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就显得十分重要。兹将近年来该病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中药方剂五苓散在CT尿路成像(CT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行CTU检查患者40例患者分为五苓散组和呋塞米组,各20例。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尿路显影的连续性,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以及肾盂各段输尿管的CT值。结果 口服五苓散组CTU检查患者中,尿路显影的连续性及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解剖结构的显示,肾盂及各段输尿管CT值与呋塞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口服五苓散在CTU检查中具有与静脉注射小剂量呋塞米相似尿路显影效果和检查效率,且安全可行,为不能行呋塞米CTU检查患者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正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外膜蛋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血清检测是确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的传统标志物,随着检测技术的改进和相关研究的深入,血清HBsAg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已成为乙型肝炎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已明确,血清HBsAg可间接反映肝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模板(共价闭合环状DNA,是乙肝病毒难以彻底清除的主要原因)数量和转求活性,其血清学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自然史密切相关,有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胆结石患者胆汁及结石中纳米细菌(NB)的感染情况,分析纳米细菌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探讨纳米细菌在胆结石形成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外科手术患者,术中无菌收集胆汁43例(胆囊结石患者36例,非胆囊结石患者7例),结石30例。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对胆汁及结石中的纳米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透射电镜负染法、茜素红钙染色法、PCR法等对纳米细菌进行鉴定。结果以间接免疫荧光法为金标准,胆汁中纳米细菌阳性率为44.18%(19/43),其中胆结石患者胆汁纳米细菌阳性率为50.00%(18/36),非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纳米细菌阳性率为14.29%(1/7);结石中纳米细菌阳性率为60.00%。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与结石中NB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钙染色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PCR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纳米细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纳米细菌与胆结石密切相关。胆结石患者纳米细菌的感染率较高,可能会促进胆结石的形成。采用细胞培养、稀释双过滤的方法能从胆汁及结石中分离培养出纳米细菌;透射电镜负染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可作为纳米细菌鉴定的金标准,茜素红钙染色、PCR法可作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肠球菌性腹膜炎(SEP)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搜集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收住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共3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硬化并发SEP患者(SEP组)30例,其他病原体所致SBP患者(对照组)302例.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EP组中有近期胃肠道出血史、3月内应用抗菌药物史、近期胆道感染史、腹部手术史或中心静脉置管史的患者较多,且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较低(P均<0.05).其中,7d内上消化道出血为发生SEP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β=1.621,RR=5.3,P=0.005).SEP组30 d病死率(43.3%,13/30)远远高于对照组(18.9%,57/302)(x2=9.812,P=0.002),而感染性休克是SEP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β=-3.25,RR=8.7,P=0.004). 结论 肝硬化患者并发SEP预后较差.近期有胃肠道出血提示患者为肠球菌感染,应注意预防并及时治疗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