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51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2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利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聚己内酯( PLGA / PCL)混纺技术在不影响纯PLGA静电纺丝膜生物相容性的前提下改良其遇水收缩的缺陷,以使其操作性能更接近临床实际应用。方法:将不同重量比的PLGA / PCL(10∶0、7∶3、6∶4、5∶5及0∶10)混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电纺膜,表征比较纺丝直径及收缩性。在相同条件下在膜上培养成骨细胞,比较不同电纺膜的细胞相容性,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电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结果:随PCL比例增加,纺丝直径有所增加,但在扫描电镜下不同电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并无明显差异;加入PCL后混纺膜的细胞相容性较纯PLGA略有下降,但仍比纯PCL高,且不同比例的PLGA/PCL(7∶3、6∶4、5∶5)混合电纺膜细胞相容性无统计学差异;纯PLGA膜呈现极大的收缩比率,随PCL的添加收缩比率明显下降,且不同的添加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PLGA中添加一定比例的PCL可以有效改善纯PLGA膜的收缩性能,且PCL的加入对PLG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2.
目的:在建立大鼠上颌骨牙种植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口服辛伐他汀对种植体周围骨整合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在上颌骨第一磨牙前方植入0.8 mm×2.0 mm纯钛种植体,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日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辛伐他汀灌胃。术后1、2、4周检测大鼠体质量、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表达量,HE染色、microCT检测观察术后种植区新骨形成情况,并对各组之间的成骨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辛伐他汀实验组的大鼠体质量要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ALP和BGP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E染色表明,2周时实验组新骨明显增加,对照组有少量新骨形成;microCT显示,4周时两组间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体积百分比:实验组>对照组,骨小梁间距:实验组<对照组,且差异都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口服辛伐他汀对种植体周围新骨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采用锥形束CT,观测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壁的解剖关系,并进行分类,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操作风险评估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从宿迁口腔医院影像科数据库中筛选出60位成年人,120侧上颌磨牙区锥形束CT影像,对其进行重建,测量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壁的距离,并按照Shahbazian M分类法进行分析。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侧根距离上颌窦底壁的距离最小。分类中出现最多的为Ⅰ型(41.67%),最易引起上颌窦炎的Ⅳ型约占总数的19.85%,且上颌第一磨牙的远颊侧根出现Ⅳ型最多(29.17%)。结论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壁的关系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临床上,涉及该区域的治疗,需个性化的制定治疗方案,增加治疗的成功率且减少医源性问题。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前臂皮瓣制备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组织缺损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例,试验组运用超声刀制备,对照组运用普通手术刀制备,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前臂皮瓣全部存活,试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运用超声刀行前臂皮瓣制备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自主研发CAD/CAM种植导板制作系统在无牙颌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5例单颌无牙颌患者。锥形束CT扫描采集数据,导入自主研发种植导板软件进行导板的数字化设计,快速成型机制作种植导板。在导板引导下进行无牙颌种植手术,植入ITI种植体。3个月后复查,行种植义齿修复。术后定期随访。结果为5例患者制作完成丙烯酸树脂CAD/CAM种植导板,在导板引导下采用不翻瓣术式共植入38枚ITI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术后反应小。术后3个月骨结合良好,仅1枚种植体脱落。5例患者均采用固定式种植修复,术后6个月及1年的随访显示,修复体功能和美观良好。结论该自主研发的CAD/CAM种植导板制作系统应用于无牙颌种植手术,能实现术前精确设计和术中精确控制种植体位置,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取得良好的种植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基于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和Furlow反向双"Z"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探讨联合两种术式的改良设计治疗腭咽闭合不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腭裂修复术后确诊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采用Sommerlas术式重建腭帆提肌,恢复肌肉功能的同时,采用Furlow术式延长软腭,重建腭咽闭合生理功能的解剖学结构。术后3个月经鼻咽纤维镜检查评估腭咽闭合功能。结果改良的联合术式设计可明显提高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的腭咽闭合率。结论将2种不同术式联合应用,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组织精细解剖复位和准确可靠的缝合技术是确保该术式成功实施的关键。可用于腭裂术后继发腭咽闭合不全的治疗。  相似文献   
67.
冯伟  王晓玲  李琥 《口腔医学》2016,(6):528-531
目的观察含氟离子释放型的正畸粘结剂在预防固定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表面脱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4例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用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粘结剂(GC)和含自酸蚀底涂剂的树脂粘结剂(Transbond)粘固托槽,于正畸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应用DIGNOdent激光龋齿诊断仪检测牙釉质表面,分析前后仪器读数(DD)的变化反映牙釉质脱矿的情况,同时观察并记录牙釉质脱矿指数(EDI)及釉质白斑(WSL)的检出率。结果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间的EDI值、DD值、WSL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6个月后,GC组的EDI值、DD值、WSL值显著小于Transbo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粘结剂和含自酸蚀底涂剂的树脂粘结剂对预防固定正畸过程中的釉质脱矿均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但从长期性而言,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优于含自酸蚀底涂剂的树脂粘结剂。  相似文献   
68.
目的介绍即刻负载的下颌套筒冠种植义齿在重度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2位重度牙周炎患者,下颌颏孔区之间共植入88枚Ankylos种植体,采用Syncone套筒冠基台进行即刻修复、即刻负载,3个月后用纯钛支架义齿进行永久修复。修复完成后随访12~27个月,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状况,计算存留率和成功率,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12~27个月观察期内,88枚种植体无脱落,存留率100%;仅有2枚边缘骨吸收大于2 mm,成功率达到97.73%;软组织状况均明显好转,牙周袋深度减小,探诊出血百分比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90.9%的患者都认为套筒冠义齿固位力足够,81.8%的患者认为使用12~27个月后,固位力无明显下降,95.46%的患者对这种义齿感到"比较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结论即刻负载的下颌套筒冠种植义齿具有很高的存活率、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促进牙周病患者的软硬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69.
惠镠玲  李冰  张栋华  丁思阳  陈宁 《口腔医学》2016,(11):1006-1010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缝合方式对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需翻瓣去骨拔除的下颌低位阻生智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术中均采用传统角形切口(近中颊侧切口+远中切口),对照组拔牙术后切口采取完全缝合(远中切口缝合+颊侧切口缝合),观察组拔牙术后切口采取部分缝合(远中切口缝合+龈瓣转折处缝合,颊侧切口不缝合),两组术后均常规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术后48 h及7 d拔牙后出血、面颊部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在48 h及7 d拔牙后出血、疼痛、张口受限及面部肿胀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缝合方式对于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出血、疼痛、张口受限及局部肿胀程度等并发症并无明显差异,但部分缝合术可以减少手术操作时间,简化手术过程,减少患者的创伤。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蒲地蓝可炎宁牙膏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患者引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入组40例,实际完成39例),分别应用蒲地蓝可炎宁牙膏和空白对照牙膏,2次/d,治疗6 d。比较2组溃疡愈合时间、靶溃疡的愈合率、疼痛指数变化、靶溃疡的面积和渗出、充血程度评分,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用药6 d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靶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5.00%、51.28%(P<0.05)。50%受试者溃疡愈合在试验组为5 d,对照组为6 d(P<0.05)。两组治疗第6天的疼痛指数评分、靶溃疡的面积、渗出和充血程度评分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与牙膏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蒲地蓝可炎宁牙膏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