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评价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公开发表关于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将对照组仅为氟桂利嗪、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的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显示,天舒胶囊组疗效显著优于氟桂利嗪组(OR=2.92,95%CI:1.89~4.49,Z=4.87,P0.00001);选取其中3个剂量及疗程相同的研究做亚组分析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21,95%CI:2.21~8.02,Z=4.37,P0.0001),与整体分析结果一致。对另4篇因对照组药物不同及结局指标无法合并的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奥卡西平(P=0.007),且奥卡西平更易发生肝功能异常;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篇文献以胃部不适、女性月经过多为主要不良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氟桂利嗪、奥卡西平、传统中成药元胡止痛胶囊、丹参胶囊,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对意识障碍患者同时采用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ull outline of unresponsiveness,FOUR)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两个量表对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准确性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入住我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99例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住NICU 72h内进行FOUR和GCS评分,比较使用GCS和FOUR量表评分所需时间以及其对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差别。结果两表评分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意识障碍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FOUR和GCS预测昏迷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913(P=0.5759);两表得分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P0.001);FOUR、GCS量表预测住院期间死亡的AUC分别为0.766、0.729,预测住院期间是否残疾及死亡的AUC分别为0.703、0.723,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OUR与GCS量表评分所需时间相当,两量表均可用于判断NICU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硝唑类脑病的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例硝唑类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搜集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表现为急性亚急性起病的小脑神经系统缺损症状;MRI显示损伤部位1例为胼胝体和小脑齿状核,1例为齿状核;停药后症状均迅速好转。检索文献获得硝唑类脑病患者69例临床资料,亚裔人为41例,首发临床症状中小脑功能缺损为62例,MRI累积部位齿状核63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恢复65例。结论:硝唑类脑病多累及小脑、胼胝体及脑干,尤以亚裔人多发,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4.
王伟  马宇敏  孙丽  王莹  陈伟观 《中国康复》2019,34(12):646-648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情况,调查PD患者发生吞咽障碍与其基本状况及PD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将83例 PD患者根据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分为吞咽障碍组(PD-D组)63例和非吞咽障碍组(PD-ND组)20例。分析与吞咽障碍发生的有关情况,采用H-Y分期、统一帕金森运动评分量表(UPDRS)Ⅲ、非运动症状评估量表(NMSS)、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Ⅱ及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L)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PD合并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PD D组较PD ND组年龄更大,更容易出现吞咽障碍(P<0.01);PD-D组较PD-ND组病程更长(P<0.01),H-Y分期更严重(P<0.05),LED剂量更高(P<0.01),UPDRSⅢ、SCOPA-AUT、HAMD、HAMA、UPDRSⅡ及PDQL评分均更高(P<0.01,0.05);年龄、H-Y分期、UPDRSⅢ及HAMD是吞咽困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吞咽障碍是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年龄、疾病分期及运动症状更严重的PD患者更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合并吞咽障碍的PD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无严重痴呆的原发性PD患者91例,随机分成药物组45例,给予美多巴治疗;联合组46例,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治疗30 d。比较2组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于治疗前及治疗15及30 d后,采用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价患者的PD症状;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情况,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价患者睡眠情况,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问卷量表(NMSQuest)评估患者非运动症状。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伴发抑郁、疼痛、下肢痉挛、不宁腿综合征、入睡困难、易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联合组伴发幻觉、嗜睡、出汗、口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UPDRS评分、NMSQuest评分及HAMD评分低于药物组;PDSS及MMSE评分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PD患者部分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96.
正布鲁菌是一类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可引起肌痛、关节痛、脊柱炎、睾丸炎、肝脾肿大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最常见由血液和骨髓中分离,少数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约占布鲁菌病的5%[2]。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由布鲁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64岁。入院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6℃,无畏寒、寒战,无明显咳嗽咳痰,自服阿莫西林及清开灵治疗,效果不明显;伴头痛及恶心呕吐,头痛为阵发  相似文献   
97.
目的:克隆不同疾病来源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Hp,提取其基因组DNA,对GGT基因进行 PCR扩增,克隆进 pMD18-T 载体,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与基因库中公布的标准株26695和J99的GGT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分别来源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4种Hp菌株GGT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4种病源的Hp GGT序列大小均为1 704 bp,编码 567 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是61 kDa,等电点是9.3,在N端具有信号肽,含有ATP蛋白激酶结合结构域和γ-谷氨酰转肽酶保守结构域.序列比对分析显示,不同来源的Hp菌株GGT具有很高的保守性.结论:GGT在Hp中高度保守,具有分泌作用,可能对宿主细胞产生影响.该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乳腺癌中生存素表达及其与Caspase-3和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牛存素(survivin)在乳腺痛表达及其与Caspase-3和临床相关闲素的关系.方法 采川免疫组化SP法检测牛存素在正常乳腺组织(14例)、乳腺增牛性病变(14例)、乳腺非浸润性癌(20例)和乳腺浸润性癌组织(52例)中的表达以及Caspase-3/CerbB-2/Ki67/p53/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生存素在这四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1.4%、35.7%、60.6%、71.2%(P<0.05).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素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生存素与Caspase-3在乳腺癌表达呈负相关(P<0.05);生存素表达阳性的乳腺癌Ki67/p53的标记指数(48.57±23.07)/(32.76±33.37)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的乳腺癌细胞Ki67的标记指数(21.30±20.50)/(15.43±24.44)(P<O.05).结论 生存素在乳腺癌进展中表达上调,提示可能通过与执行型Caspase-3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止细胞调亡,促进了细胞增殖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生存素有望成为乳腺癌诱导凋亡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
目的讨论早期降压治疗对不同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泰安院区和肥城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48 h内伴有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溶栓患者597例。依据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LAA)261例,心源性栓塞型卒中(CE)91例,小动脉闭塞型卒中(SAO)225例,其他类型20例。将各分型患者分别分为2组:LAA降压组(n=126)和LAA非降压组(n=135);CE降压组(n=46)和CE非降压组(n=45);SAO降压组(n=115)和SAO非降压组(n=110);其他类型降压组(n=7)和其他类型非降压组(n=13)。降压组24 h内降压10%~20%。观察患者出院后1年的死亡率、死亡/致残率及卒中复发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随访1年结果显示,在LAA、SAO和其他类型卒中分型中,降压组和非降压组患者1年后的死亡率、死亡/致残率及卒中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E分型中,降压组患者1年后的死亡/致残率显著低于非降压组(45.6%和66.7%,P0.05),但1年死亡率及卒中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降压治疗对LAA、SAO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结局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CE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1年死亡/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聚集、降纤和抗凝联合治疗对失去溶栓机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2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巴曲酶合并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指标的变化、神经缺损功能(NIHSS)及生活能力评估(MBI)和颅内外出血发生的情况。结果: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21±5.3,治疗后90天为2.63±2.4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并发症无显著增加,血小板治疗前(160.01±73.47)×109/L,治疗后(164.58±86.84)×109/L,纤维蛋白原治疗前3.21±0.56g/L,治疗后3.59±0.57g/L。结论:阿司匹林、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获益大于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