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4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247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118篇
基础医学   419篇
口腔科学   123篇
临床医学   1509篇
内科学   1122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374篇
特种医学   284篇
外科学   1840篇
综合类   3295篇
预防医学   567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826篇
  32篇
中国医学   232篇
肿瘤学   697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469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637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537篇
  2008年   582篇
  2007年   573篇
  2006年   687篇
  2005年   684篇
  2004年   648篇
  2003年   646篇
  2002年   581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神经外科住院的32例MRSA感染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并对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将上述资料与医院其它科室同期住院的42例MRSA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神经外科住院病人的MRSA感染率为0.96%,明显高于同期其它科室的住院患者MRSA感染率0.09%(P0.01)。神经外科住院的32例MRSA感染患者中17例为ICU病人,感染率为1.86%,明显高于神经外科普通病房的MRSA感染率0.62%(P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26/32,81.25%);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气管切开、广谱抗菌药物滥用等。药敏结果显示MRSA除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等糖肽类抗菌药物较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神经外科ICU是MRSA感染的高危部门,应加强神经外科ICU患者MRSA的筛查,加强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患者的管理,严格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处理,严格手卫生,避免MRSA的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992.
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缺血性结肠炎(IC)与溃疡性结肠炎(UC,左半结肠型)在临床和内镜表现上有一定相似之处,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初步诊断颇具难度。目的:分析IC与UC的临i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为IC或UC左半结肠炎的住院患者,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IC和25例UC患者纳入研究。IC患者以老年女性居多,病程相对较短,常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后24 h内出现便血,贫血少见;UC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液血便伴腹痛,贫血常见。IC病变多仅累及单一肠段,直肠受累少见,溃疡小而表浅,病理学表现为慢性炎,隐窝炎罕见;UC病变多起源于直肠,呈连续性,溃疡弥漫,病理学表现为慢性炎伴多种炎性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常见。结论:根据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临床、实验室、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IC与U 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3.
大鼠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鼠尾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的急性毒性并确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_(50)).方法 清洁级SD大鼠60只,按雌雄分层随机分为6组,溶媒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乳化异氟烷组(I_(1~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I_(1~5)组分别单次尾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225.6、192.0、163.2、139.2、118.8 mg/ks,以心电图成一直线判断死亡,采用Bliss法计算乳化异氟烷的LD_(50)及其95%可信区间.C组单次尾静脉注射等容积30%脂肪乳.注射乳化异氟烷后观察2周.结果 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后出现翻正反射消失、呼吸抑制、心律失常或死亡;乳化异氟烷的LD_(50)为170.76 mg/kg,95%可信区间为153.00~190.56 mg/kg.结论 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的LD_(50)为170.76 mg/kg,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呼吸循环抑制.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腺苷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清IL-10和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50 g,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组)和腺苷后处理组(AP组).IR组、IP组和AP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恢复再灌注.IP组缺血30 min时进行再灌注30 s缺血30 s,循环3次,然后再灌注120 min;AP组缺血30 min时静脉输注腺苷40 μg·kg-1·min-1,剂量1.5 mg/kg,然后再灌注120 min.于缺血前(基础状态)、缺血30 min、再灌注30、120 min时记录HR、SP和DP.再灌注120 min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血清IL-10和TNF-α的浓度.采集血样后,取心肌组织,测定MDA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HR、SP和DP降低,IP组和AP组SP降低,IR组、IP组和AP组血清IL-10、TNF-α浓度和心肌MDA含量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P组和AP组HR、SP和DP升高,血清TNF-α浓度和心肌MDA含量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IP组和AP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组和AP组心肌病理学损伤程度轻于IR组.结论 腺苷后处理可促进IL-10生成,抑制TNF-α生成,从而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95.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骨移植也得到了新的发展.1975年Taylor等[1]首次报道应用带腓血管的自体对侧腓骨移植治疗胫骨大段缺损取得成功,标志着骨移植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时至今日,带血管蒂腓骨瓣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尤其对多条营养血管的选择、对骨瓣不同部位的运用更趋多样与成熟,为临床提供诸多有效的术式以修复长管骨大段缺损.本文拟从基础与临床两方面,作一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通过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的运用,再探讨交腿皮瓣在小腿及踝足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先用VSD和游离植皮的方法控制感染、缩小创面,再行交腿皮瓣手术修复复杂性小腿及踝足部组织缺损28例.其中传统交腿皮瓣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交腿皮瓣1例,隐动脉交腿皮瓣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交腿皮瓣22例,带部分比目鱼肌的隐神经营养血管交腿复合组织瓣逆行转位2例.结果 经VSD治疗后创面感染控制良好并明显缩小,交腿皮瓣均成活,其中4例出现皮瓣边缘坏死,1例带远端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交腿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经7~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站立及行走功能,双小腿未发生膝踝关节僵硬.结论 交腿皮瓣手术简单、可靠、创伤小,加之VSD技术的运用,仍是修复小腿及踝足部组织缺损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临床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HPN)结合激素替代疗法治疗胃肠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00例经过手术治疗的,营养风险评分3或4的胃肠肿瘤患者随即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标准的全肠外营养(TPN)和胰岛素.实验组除给予HPN、胰岛素外,还联合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奥曲肽.观察两组间激素水平、蛋白质代谢、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不同,对临床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并随访调查预后.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HPN联合r-hGH,奥曲肽以及胰岛素治疗的实验组显著增强了患者蛋白质的合成,免疫功能和代谢性耐受,减少了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但未增加肿瘤复发和演进的风险.结论 围手术期短期联合应用生长激素、生长抑素,胰岛素和HPN,能通过增加蛋白质的合成,提高免疫功能来减轻胃肠癌症患者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与脑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68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3和Cyclin D1的表达,并对两者表达做相关分析.结果 RT-PCR检测胶质瘤组织STAT3、Cyclin D1的mRNA表达量(2.23±0.32、2.18±0.26)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0.53±0.14、0.48±0.11),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组织STAT3、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量(42.3±2.6)%、(45.4±1.8)%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9.8±1.1)%、(10.4±0.9)%,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和Cyclin D1的表达与胶质瘤级别呈正相关.结论 STAT3可能通过激活其下游靶基因Cyclin D1,引起胶质瘤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失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建立兔肝纤维化肝癌模型,观察当归对其行化疗栓塞(TACE)术后加重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探讨当归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5)、介入组(n=15)和预防组(n=15).造模时给予腹腔注射纯CCl4剂量0.1 ml/kg,每周1次,共注射10周,同时给予5%的乙醇饮水,在第10周末于肝左叶种植VX2瘤.其中模型组:在第12周末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2ml;介入组:在行TACE术时注入平阳霉素1mg+碘油0.2ml;预防组:在行TACE术时注入平阳霉素1mg+碘油0.2ml+当归注射液6ml/kg.对照组: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注射.各组于第16周末检测透明质酸酶(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并进行肝组织苏木素咿红(HE)染色、胶原纤维(VG)染色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模型组(7/10)和预防组(6/10)的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主要处于肝纤维化Ⅱ期(P>0.05),介入组(7/9)主要处于肝纤维化Ⅲ期,与模型组(3/10)和预防组(4/10)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介入组和预防组血清HA、LN、PCⅢ和C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低于介入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组织TGF-β1呈阴性表达,介入组肝组织TGF-β1表达明显增强,模型组和预防组TGF-β1表达较介入组减少.结论 用CCl4诱发兔肝纤维化后并种植VX2瘤,可以建立兔肝纤维化肝癌模型,行TACE术后可加重其肝纤维化的程度,当归对其有延缓作用,TGF-β1参与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肿瘤标记物糖链抗原199(CA 199)、肿瘤抗原242(CA 242)与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技术分别检测胰腺癌50例、胰腺良性疾病42例和健康体检者60例的血清CA 199、CA 242与CEA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CA199、CA 242与CEA等3种标志物血清值分别为(226.26±42.06)、(68.82±7.63)与(9.63±5.84)μg/L,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胰腺癌组CA 199、CA 242与CEA阳性率分别为82.61%、76.09%与60.87%,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 199、CA 242与CEA等3项联检准确性达97.83%.CA 199与胰腺癌分期呈正相关,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胰腺癌早期确诊率,CA 199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