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42篇
  免费   773篇
  国内免费   488篇
耳鼻咽喉   128篇
儿科学   116篇
妇产科学   133篇
基础医学   621篇
口腔科学   418篇
临床医学   2307篇
内科学   1847篇
皮肤病学   107篇
神经病学   361篇
特种医学   315篇
外科学   1418篇
综合类   5815篇
预防医学   906篇
眼科学   112篇
药学   555篇
  62篇
中国医学   438篇
肿瘤学   344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662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78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594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559篇
  2015年   635篇
  2014年   1259篇
  2013年   1105篇
  2012年   1211篇
  2011年   1306篇
  2010年   1016篇
  2009年   1136篇
  2008年   836篇
  2007年   693篇
  2006年   585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造模2周后,所有大鼠均采取灌胃给药,共给药18天;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致炎后不同时间关节肿胀度、疼痛指数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高、中剂量组CRP及ESR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高、中剂量组病理损害程度较低剂量组轻。结论:当归拈痛汤高、中剂量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2.
肾脏疾病的分类复杂,临床表现相似,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虽然检查手段较多,但最终确诊仍以肾活检术后的病理诊断为准。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肾脏穿刺,使之更为安全、有效、准确,成功率更高。现将我院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肾脏活检的237例的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犬肝、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5只雄性Beagle犬,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灌注+内毒素血症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CVVHDF组(n=8)和MODS组(n=7),CVVHDF组在内毒素注射完毕后给予CVVHDF治疗12h,MODS组不给CVVHDF治疗。测定各器官功能相关指标,同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两组肝、肾组织中IL-6、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CVVHDF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有关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MODS组相比,在内毒素注射后3h及以后各时间点,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显著降低(P〈0.05);器官衰竭发生率较MODS组明显降低(37.5%vs85.7%,P〈0.05);MODS组肝、肾组织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VVHDF组(P〈0.01),而CVVHDF组肝、肾组织IL-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MODS组(P〈0.01)。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能明显改善肾功能,CVVHDF早期应用可以降低MODS肝、肾组织IL-6/IL-10mRNA比值,有助于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  相似文献   
94.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65例哈族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CD3+、CD4+、CD8+细胞),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IL-4、IL10、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β水平.结果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P<0.05),其中Th1细胞表达的IL-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h2细胞表达的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及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存在改变和紊乱,其程度与肿瘤TNM分期相关,其特征为:CD3+、CD4+细胞减少(P<0.05),而CD8+细胞增加(P<0.01);CD4+/CD8+细胞比值下降(P<0.01),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升高(P<0.05).食管癌根治术后1个月CD3+、CD4+细胞回升,CD8+细胞回降,同时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降低(P<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95.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10月-2007年10月,对20例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观察神经走行及毗邻关系.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0~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 d~23个月.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挤压伤2例.合并耻骨骨折8例,尿道断裂4例.行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X线片示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骶孔线模糊、扭曲变形、左右不对称;CT示骶管于不同断面水平存在左右不对称及骨折侧结构紊乱、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同时存在压缩且向骶骨中央突入.根据临床表现、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截瘫学会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与MRI正常侧对比及Gierada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及MRI诊断,并进行手术验证.结果 临床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神经根损伤14例,S,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6例;MRI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3例,S4神经根损伤2例;手术证实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1例.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毗邻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骨块压迫、神经根走行改变5例,损伤处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19例,骶管狭窄17例,骶神经出现异常增粗11例.结论 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减少病人的早期及晚期病死率。方法 :6 5例 IE病人经静脉滴注大剂量抗生素 1~ 2周感染未能控制 ,于感染活动期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2 5例 ,二尖瓣置换术 2 3例 ,三尖瓣修复成形术 3例 ,肺动脉瓣成形术 2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1例 ,法乐氏四联症矫正术 1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随访 3~ 6个月均无心内膜炎复发 ,心功能恢复至 ~ 级。结论:当 IE无法控制 ,尤其是出现无法控制的心力衰竭时 ,尽早手术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阴囊血池显像(RSI)技术诊断精索静脉曲张(VC)的价值。方法:本组126例有男性不育1年以上病史、精液分析异常的患者分别接受临床体格检查(PE);RSI技术检查,计算两侧阴囊血池指数值(SBPI),并观察是否有精索静脉血液返流;以及彩色双功能多普勒显像(CDFI)检查,对VC进行分型、定度。将PE,RSI结果分别与CDFI结果对比。结果:PE、RSI诊断VC的灵敏度分别为:71.7%、96.5%,特异度分别为:69.1%、97.1%。RSI诊断VC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PE。结论:RSI技术是诊断临床型、亚临床型VC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无创诊断方法,也是一种非侵袭性,更加客观、准确地诊断V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总结局部手法按摩用于扩张皮瓣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6年至2007年,我们将手法按摩用于扩张器置入预扩张皮瓣患者21例(35个扩张器)。采用预定的按摩手法,对置入扩张器的皮瓣进行适当按摩。结果本组21例患者,1例因感染取出扩张器,余20例效果满意。与以往未经手法按摩扩张器置入术比较,注水速度明显增快,扩张周期明显缩短。结论局部手法按摩用于扩张皮瓣,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一般指QRS波时限〉0.12s,频率〉100次/分的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可由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如奎尼定、胺碘酮)中毒等不同原因引起,亦见于健康年轻人。近年来,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人们对WCT机制的认识不断拓展,对其分类和鉴别诊断的认识更加深入,据其发生机制的方法进行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100.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断和治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官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行宫腔镜检查的1676例患者中360例子宫内膜息肉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中的56例行经宫颈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术后3个月常规复查。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的患病率为21.5%(360/1676),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阳性病例为186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43例(23.1%)。结论:(1)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征以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绝经期则以绝经后出血为主;(2)绝经后妇女体内仍有雌激素持续作用;(3)宫腔镜是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