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5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86篇
内科学   157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914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448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详细分析了产生静电伪影的原因及故障排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岁。出生后即出现活动后气短,伴轻度口唇发绀,无蹲踞现象,杵状指,胸骨左缘第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区第2音增强、分裂。  相似文献   
13.
经静脉或动脉注射造影剂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前者称IVDSA(Intra-Venous 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后者称IA(Intra-arterial)DSA。国外近年来逐渐以DSA代替大多数胶片—增感屏常规血管造影,以IADSA代替IVDSA。近几年DSA在  相似文献   
14.
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及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表现及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报告空洞型肺转移瘤40例131枚,分析其CT表现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进行对比。结果:全部空洞瘤灶均与肺多发实性结节共存。共有泡样空洞41枚,不规则空洞33枚,囊样空洞26枚,小环形空洞31枚。壁厚度均匀者61枚,不均匀者70枚。瘤灶直径<15mm者44枚,15-25mm者66枚,25-40mm者17枚,>40mm者4枚。洞壁厚度<4mm者69枚,4-15mm者44枚,>15mm者18枚。空洞型瘤灶多见于腺瘤(22例)与鳞癌(13例),二者在CT表现上各有一定特征。空洞型瘤灶的发生与其在肺内的部位无关。结论: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yndrome ,SMAS)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根部压迫十二指肠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候症群。较为少见 ,易漏诊或误诊为慢性胃炎等疾病。收集 1997 0 6~ 2 0 0 2 0 6经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为SMAS46例X线分析 ,结合临床表现 ,探讨其漏诊或误诊的原因。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 ,其中女 3 0例 ,男 16例。年龄 17~48岁 ,平均 3 6岁。病程 1~ 5年 ,临床表现均为 :进食后上腹部胀痛感 ,活动后加重 ,休息及平卧时减轻 ,3例可出现呕吐 ,8例伴…  相似文献   
16.
腰椎椎管狭窄的定义为椎管和1或神经根所通过的管腔口径变小。椎间盘实出和其它占位性病变通常不包括在椎管狭窄中。高分辨率CT和MRI显著提高了判定椎管骨性边界的能力,它们能更好地显示椎间盘并且消除椎管内软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7.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中,CT平扫示肿瘤边界较光整,肿物中央可见低密度区9例。增强扫描肿物CT值增加15~46HU,均匀增强3例,不均匀增强9例,其间可见增强的血管。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典型病例可做术前诊断,CT后处理重建对病变的显示及诊断可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 22岁病案号321420 1985年发现左足背肿物,伴有轻度疼痛。在某院诊断左足第2楔状骨巨细胞瘤,行手术剔除。1988年10月始又感到左足背痛,行走活动受限,原手术部位又出现肿物隆起并渐大。1989年1月来我院。查:左足背隆起正中有4cm长纵行切口瘢痕,隆起部内侧有明显压痛,足底近第2楔状骨处亦有压痛。X线片:左足第1、  相似文献   
19.
臂丛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臂丛神经鞘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臂丛神经鞘瘤术前MRI表现。观察内容包括病变部位、肿块大小、边界、信号、强化特征及范围。结果 MRI能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的根、干及分支,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36例臂丛神经鞘瘤平均直径为4.9cm,均表现为沿臂丛神经根生长的肿块,其中30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纺锤形或长圆形肿块。MRI显示.16例表现为均匀的T1WI低或等信号(与肌肉相比),T2WI高信号,增强后中等度强化;20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区,所谓的“靶征”,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 臂丛神经鞘瘤具有特征性的发生部位、形态学表现及MRI信号特点,对本病能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肿块性炎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肿块性慢性胰腺炎37例的临床资料。符合慢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者为A组,共17例。行Whipple或胰体部分切除5例,各类内引流术12例。缺乏A组特点、曾拟诊为胰腺癌者为B组,共20例。行Whipple手术4例,胆肠内引流术16例。结果:A组除见胰腺局部质硬的肿块外,全部胰腺质硬者占88.2%;病理见胰腺纤维化瘢痕及少量炎细胞浸润,并有腺泡萎缩、减少,有残余胰岛及导管扩张或局灶钙盐沉积。B组中95.0%仅见胰腺局部质硬肿块,病理见胰腺纤维组织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细胞浸润。33例随访1~12年,均未发现胰腺癌变。结论:胰腺局灶性慢性炎症病变具有假瘤性胰腺炎的特点,行胆管空肠吻合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