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考查细辛脑注射液和注射用细辛脑的降压作用,补充完善其标准中安全性检查项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降压物质检查法进行试验,成品的检查剂量为临床一次最大用量0.5 mg·kg-1,辅料的检查剂量为不同企业制剂中添加的最大剂量。结果:细辛脑注射液和注射用细辛脑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均不大于对照品的降压作用;辅料中丙二醇有较明显降压作用,聚乙二醇400和聚山梨酯80对血压均有一定的影响;丙二醇、聚山梨酯80及乙醇联合添加对血压有一定影响。结论:细辛脑注射液和注射用细辛脑应建立降压物质检查法,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2.
细辛脑注射剂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细辛脑注射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实验和结果判断。对不同厂家生产的供试品进行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 浓度为0.1 mg·mL-1细辛脑注射剂溶液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有干扰作用,经稀释后可排除干扰。结论 本品最大不干扰浓度为0.05 mg·mL-1,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3.
梁恒兴  王巍  段庆梓  张彪  尚柯  张玉 《中药材》2018,(3):546-550
目的:建立基于PCR的冬虫夏草真伪检测方法。方法:对冬虫夏草及其伪品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在ITS区设计了冬虫夏草的特异性引物,并通过对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冬虫夏草与常见伪品的PCR检测方法。结果:建立了冬虫夏草真伪鉴别的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采集的虫草样品进行检测,实现了冬虫夏草与伪品的准确鉴别。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三黄片(大黄、黄芩、盐酸小檗碱)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sunfire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9.03%~100.03%,RSD 0.63%~1.07%。10批样品中各成分含有量均有明显差异。结论三黄片质量不稳定,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关于何首乌及其制剂致肝损伤的报道逐渐增多,其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通过整理何首乌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研究进展并分析其风险因素,为后续建立系统安全性评价提供研究思路。药材质量方面,从何首乌的基源、种植采收、炮制三个角度分析提出最可能引起安全性问题的因素是基源混用及炮制不当;临床应用方面,分析复方配伍、剂量对何首乌毒性的影响,长期超剂量使用可致肝损伤而配伍是否有影响有待研究;制备工艺方面,不同工艺条件可能使其活性成分产生变化造成不良反应。个体因素也是其导致安全性问题不可忽视的因素。后续系统安全性评价需要着重研究炮制及制备工艺对何首乌及其制剂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五味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得率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二项式拟合,来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液固比为10,提取时间为50min,提取次数为2次。结论: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结合星点设计实验优选五味子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07.
张青  徐月  彭伟  刘佳  李若兰  邓婷  高永翔  蒲旭峰 《中草药》2020,51(18):4673-4684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在TCMSP、TCM-Datebase@Taiwan、PubChen Compound数据库收集桂枝芍药知母汤中9味中药(桂枝、芍药、知母、甘草、麻黄、生姜、白术、防风、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DrugBank、TTD数据库查找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相关的蛋白靶点,并上传到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关系。在PDB数据库下载合适的蛋白靶点晶体结构,采用Discovery studio 4.5.0软件进行化合物与靶点的分子对接,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可视化网络,阐释桂枝芍药知母汤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桂枝芍药知母汤中存在316个潜在的抗关节炎活性成分,作用于26个靶点,其中MAPK1、ZADH2、P38、AKR1C2、DHODH、CA2、MMP3、MMP9、RANKL等蛋白是主要作用靶点。生物功能和通路分析提示,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骨吸收(28%)、组蛋白激酶活性(20%)、肽基酪氨酸磷酸化(20%)、前列腺素代谢过程(12%)等生物过程。作用通路主要是破骨细胞的分化(94.12%)。结论采用分子对接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从多靶点多途径的角度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为更好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