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5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5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01篇
内科学   561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251篇
综合类   2655篇
预防医学   199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745篇
  27篇
中国医学   5579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956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812篇
  2020年   637篇
  2019年   1261篇
  2018年   943篇
  2017年   637篇
  2016年   663篇
  2015年   832篇
  2014年   1348篇
  2013年   1588篇
  2012年   63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建立广山楂Malus doumeri指纹图谱,测定各批次广山楂的“活血化瘀”药效学指标,探讨广山楂化学成分与活血化瘀功效的谱效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18批广山楂的指纹图谱。利用大鼠高脂模型,测定不同批次广山楂的“活血化瘀”药效学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square method regression,PLSR)、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广山楂化学成分与活血化瘀药效指标间的谱效关系。结果 构建了广山楂的HPLC图谱,确定了6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的2个共有峰(绿原酸、根皮苷)。活血化瘀实验表明,不同批次广山楂活血药效指标间具有明显差异,在标定的广山楂6个特征峰中,峰2~6与HDL-C呈正相关,峰1、5、6与LDL...  相似文献   
42.
43.
时宜蓉  易蔚  乔赟  卓少元  张倩  杨雪捷  梁韬  凌希 《中国针灸》2023,(8):937-943+958
目的:观察针刺“孔最”“鱼际”对哮喘大鼠引喘潜伏期、肺功能及内皮素-1(ET-1)、金属硫蛋白-2(MT-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改善哮喘急性发作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针刺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卵蛋白致敏法建立哮喘模型。药物组予沙丁胺醇雾化,针刺组针刺双侧“孔最”“鱼际”,均每日1次,共14 d。观察各组大鼠引喘潜伏期及肺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ET-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采用Masson染色观察气道形态,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气道平滑肌超微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ET-1、MT-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引喘潜伏期缩短(P<0.01),气道阻力(RL)升高、肺顺应性(Cdyn)降低(P<0.01,P<0.05);血清及BALF中ET-1及TNF-α含量升高(P<0.01);支气管周围可见胶原纤维及胶原沉积,气道平滑肌增厚;细胞损伤较重,线粒体肿胀;ET-1 mR...  相似文献   
44.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3味中药组成,是消痈排脓的经典名方。该文对薏苡附子败酱散在临床上的应用疾病、样本量、疗效、用法用量、配伍药物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多加减药味或与西药联合用于消化科、妇科、泌尿科和皮肤科等科室的不同疾病,所涉及的中医证型多为湿热证;临床用法丰富多样,多为内服水煎剂;疗效显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同时通过整理薏苡附子败酱散的药理作用,发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最后将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主治疾病、中医证型、处方剂量、药理作用、作用靶点进行关联分析,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薏苡附子败酱散这5个方面之间的联系,体现其临床应用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以上总结将为薏苡附子败酱散的深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
中医学认为,气血失和,百病丛生,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现基于气血理论探讨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辨治思路,认为肺系疾病的发病与气血关系密切,系因机体气血功能异常,加之外邪侵袭,导致“肺气虚弱,肺虚络瘀,肺热瘀阻,热壅血瘀”,总结出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为本,痰热瘀阻为标”,治疗上应以“调和阴阳、理顺气血”为主要原则,临床上辨证应用“补肺理气、养血活血、化痰逐瘀、清肺热、利肺气、止咳平喘、凉血”之法,为临床从气血角度论治肺系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6.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顽固性慢性疼痛。电针可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不适,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性调控,其中中枢敏化机制又可细分为脊髓背角神经元相关机制、胶质细胞活化抑制机制、信号通路相关机制以及突触可塑机制。但当前大多数研究的结论尚未得到明确证实,今后可借助基因推敲或相关抑制剂来开展进一步研究以验证作用机制。参考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47.
灸绒品质是影响灸疗的重要因素,传统灸绒以三年陈为佳,但缺乏科学数据。该文以一年陈、三年陈的九牛草绒和蕲艾绒(叶绒比10∶1)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Van Soest法和同步热分析方法,研究一年陈、三年陈的灸绒的燃烧热品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九牛草绒燃烧为热能均衡型,三年陈在140~302℃集中释放热量9998.84 mJ·mg^(-1)(占J总的54%),产热效率为122 mW·mg^(-1),在302~519℃释放7512.51 mJ·mg^(-1)(占J总的41%);蕲艾绒燃烧释热特征属于热能突释型,三年陈在140~311℃释放热量16695.28 mJ·mg^(-1)(占J总的70%),瞬时效能为218 mW·mg^(-1),在311~483℃释放热量5996.95 mJ·mg^(-1)(占J总的25%);燃烧参数(-R_(p)、-Rv、Di、C、Db等)表明,三年陈灸绒的燃烧热品质较一年新绒更佳,具有更大的燃烧热量、产热效率、易燃性、燃烧温和持久性以及较高的瞬时燃烧效率。该文利用科学数据阐明了九牛草可作为优良的灸绒使用,三年陈灸绒的品质优于一年陈。研究结果为九牛草绒的深度开发及灸绒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犁头草(Viola inconspicua Blume)HPLC指纹图谱与其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为明确犁头草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建立10批犁头草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利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Griess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运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研究犁头草指纹图谱与抗炎作用的关系,找出对其抗炎作用贡献较大的成分。结果:10批犁头草共有15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2个峰,分别为夏佛塔苷(7号峰)和维采宁-2(9号峰)。HCA结果表明,10批样品被分为2类,与PCA结果基本一致,各批次犁头草均具有抗炎活性,可不同程度降低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NO、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各共有峰与药效指标(NO、TNF-α、IL-1β和IL-6)的关联度均大于0.6,其中峰1、2、3、10、11、12的OPLS-DA模型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与抗炎作用呈正相关;除峰12外,其余均为特征峰。结论:犁头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其抗炎活性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揭示了犁头草抗炎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9.
老年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 SOP)起病隐匿且发病率逐年升高,脆性骨折是老年人伤残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骨骼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强关联性逐渐被认识,免疫系统的年龄驱动性变化可加速衰老导致的骨骼老化。本文基于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认为骨骼与免疫细胞的来源、生长发育、衰老及功能皆与中医肾有关。肾虚精亏、骨枯髓减引发骨骼与免疫系统之间调节机制的失衡是SOP的基本病机。补肾方药通过调节骨免疫相关的miRNA、多条信号通路、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重塑骨骼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良性平衡,在无损其他组织前提下促进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和功能,改善导致机体衰老的因素如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有望成为防治SOP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50.
有关开窍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较多但缺乏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以及规律性总结。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开窍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开窍药现代制剂(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经典方剂(安宫牛黄丸),单药(麝香、石菖蒲、苏合香、安息香、冰片、牛黄等及其有效成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开窍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主要与双向调节血脑屏障、调节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调节Ca2+超载、干预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