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0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14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727篇
预防医学   34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56篇
  13篇
中国医学   82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472篇
  2018年   383篇
  2017年   438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参莲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分子通路,探索参莲方治疗ASCVD的可能性及作用机制,并为其组方配伍的合理性阐释提供依据。方法 借助SymMap数据库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参莲方主要化学成分,SymMap和ETCM检索化合物靶点,通过DisGeNET和GEO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化合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作交集得到参莲方作用于ASCVD的预测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导入Cytoscape3.6.0筛选参莲方作用于ASCVD的关键化合物和关键靶点,进而用David将富集到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ASCVD代表性疾病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参莲方作用于ASCVD的候选化合物有59个,预测靶点67个,关键化合物有20个,关键靶点有29个。通过“药材-成分-靶标-通路”多维网络分析参莲方组方药物的共同靶点有12个,主要包括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环加氧酶2(PTGS2),雌激素受体1(ESR1),凋亡相关基因TP53等。GO分析结果显示,参莲方治疗ASCVD关键靶点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凋亡、一氧化氮的合成、雌二醇反应、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主要富集到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其中,参莲方组方药物对凋亡的调控作用,可能既共同作用于TP53,又分别作用于细胞凋亡的不同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协同作用。体内实验验证结果证实,参莲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对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减轻作用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参莲方对线粒体凋亡通路活化相关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参莲方可有效干预ASCVD,影响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是其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调查兰州中川机场及其附近地区鼠类的组成,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鼠种进行鉴定。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中川机场及其附近地区采用笼夜法采集鼠类,提取鼠肾DNA,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并测序,测序结果在DNA条形码专用数据库BOLD中进行比对,确定鼠种。利用Mega 6.0构建分子进化树。对于形态学和COⅠ基因鉴定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进一步通过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118份样品均能扩增出特异性COⅠ基因片段,115份样本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结果基本一致,3份样本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分子鉴定有差异,经Cytb基因序列比对及形态学反复鉴定,确定初步形态学鉴定结果有误,采用分子鉴定结果。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鼠类进行有效鉴定,是对形态学鉴定的有力补充,为口岸病媒生物的快速识别和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689-1690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对不同部位结直肠癌肝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BV感染对不同部位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HBV阳性患者和HBV阴性患者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7.9%(10/56)和25.6%(185/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在左半结直肠癌患者中,HBV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9.1%(4/44)和25.9%(136/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右半结直肠癌患者中,HBV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0.0%(6/12)和24.7%(49/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 HBV感染主要降低了左半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45.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依据GBZ/T189、DL/T1089—2008、DL/T799.7—2010和GBZ/T160.33—2004等标准方法,对某±500 kV换流站合成电场、直流磁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高温和六氟化硫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依据GBZ2.2—2007、DL/T275—2012、ICNIRP2010、GBZ2.1—2007等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直流场区41个测量点合成场强为0.10~25.20 kV/m,只有1个点25 kV/m,所有点均符合DL/T275—2012的要求;交流场区81个测量点工频电场和磁场强度分别为0.001~8.150 kV/m和0.60~390.73μT,有16个点电场强度5 kV/m,所有点均符合GBZ2.2—2007和ICNIRP2010的要求;25个测量点噪声声压级为58.6~92.9 dB(A),有13个点85 dB(A),作业人员接触的每周40 h等效声级符合GBZ2.2—2007的要求;直流磁场、高温和六氟化硫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该换流站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合成电场、工频电磁场和噪声,作业人员可能短时间接触到较高强度,建议加强相关的教育宣贯及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研究外源NO对刺五加种子解除休眠及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及酶的变化规律,为打破刺五加种子休眠和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考察不同浓度(1,5,10,20 mmol·L~(-1))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刺五加种子,而后进行变温层积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在不同层积时间(0,30,50,80,100,130 d)的内源激素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及水杨酸(SA)含量变化。采用酶标仪全程监测体内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刺五加种子萌发过程中,GA3,IAA,IBA和SA的含量逐渐增大,脱落酸的含量逐渐减小。POD和MDA水平显著下降,CAT和SOD的酶活力显著上升。外源NO可以提高刺五加种子萌发率,缩短种子萌发时间,20 mmol·L~(-1)SNP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最为明显,10 mmol·L~(-1)SNP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最弱,呈"V"型变化。结论:SNP促进刺五加种子萌发可能通过提高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激素和酶的含量,以提高种子内源NO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中老年人对社区康复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为高成效的开展社区康复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随机抽取5个社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84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社区康复相关知识。以中老年人社区康复知识得分应变量,一般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69.9%社区康复知识测评得分为差,21.9%为一般,8.2%为好;受调查对象的得分与其文化程度,本人/家属有无医学背景、有无接受过康复治疗和社区康复、有无接受过社区康复宣传密切相关(P0.05)。结论:海珠区中老年人对社区康复的知晓度较低,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社区康复的建设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社区康复的知晓度,为社区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Mac-1基因缺失对黑色素瘤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Mac-1基因敲除(Mac-1-/-)小鼠配种扩群以获得实验需要的数量,取指数生长期B16细胞,分别尾静脉注射到对照组C57BL/6J小鼠和实验组Mac-1-/-小鼠体内,统计小鼠生存率及肿瘤肺转移结节数,并通过H&E观察肺组织中微转移灶。结果通过配种扩群获得了大量实验用纯合子Mac-1基因敲除小鼠(Mac-1-/-)。与对照组相比,Mac-1缺失后尾静脉注射B16细胞的小鼠存活率显著提高(P<0.001);并且大体观察Mac-1缺失后小鼠肿瘤转移肺结节数目显著减少(P<0.001),抑制率达到75%;进一步通过对肺组织包埋、切片和H&E观察发现,Mac-1缺失后小鼠肺组织中肿瘤微转移灶显著减少(P<0.001)。结论 Mac-1基因缺失能显著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肺转移。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