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病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营养支持作为重症胰腺炎病人重要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病程早期采用2 ̄4周肠外营养,营养液以全营养混合液形式全部由中心静脉途径给药,以后逐步转入肠内营养。结果 本组11例除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人武部治愈率达92%。结论营养支持是重症胰腺炎病人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但要注意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代谢调理治疗的合理应用,营养支持过程中代谢紊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形成继发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时的动脉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方法 动脉溶栓 :选择患肢股动脉 ,血管内推注尿激酶 10~ 5 0万U。静脉溶栓 :选择下肢肿胀部位远端的外周血管穿刺 ,静点尿激酶 2 0万~ 5 0万U。结果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溶栓疗效 :用药后患肢血运改善 ,足背皮肤较前温暖、足趾青紫消退、足背溃疡很快愈合。 5例发现疼痛时间在 5d内的患者 ,用药后缓解。 3例合并足趾坏死的疼痛减轻。溶栓组改善和增进肢体的血供减轻或解除疼痛 ,促进溃疡愈合 ,显著好于普通用药组 ,溶栓组与对照组 (普通用药 )统计学分析P <0 .0 5 ,溶栓组疗效较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 4例 ,静脉溶栓疗效98%。结论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可继发肢体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此时 ,可直接穿刺栓塞近端动脉 ,注入溶栓药物 ,溶解血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选择下肢肿胀部位远端的外周血管静脉输入溶栓药物 ,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4.
目前,许多教学医院存在住院医师短缺现象,人才的倒金字塔结构不但严重影响临床教学,更阻碍科室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住院医师人才库,引进竞争、淘汰机制,加强青年医师的规范化技能培训,可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时缓解临床教学压力。  相似文献   
105.
细胞因子、钙离子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病 ,以病程凶险 ,死亡率极高为特点。由于其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 ,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治疗手段。胰腺自身消化损伤的机理已不能解释AP独特具有的病情反复加重 ,坏死反复出现的机制。近年来 ,细胞因子、钙离子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低分子重多肽  (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小于3 0 0 0 0 ) ,被大多数细胞包括单核和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多因素刺激包括真菌、病毒、放射、内毒素 ,引起细胞因子的产生。每一种细胞因子拥有特殊…  相似文献   
106.
闫军  姚晋林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32-1432
为进一步提高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治愈率,现总结我院1985年1月至2005年1月共28例复发的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病例资料,借以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该病的再手术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氧自由基在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 (HPRI)中的作用及FK5 0 6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离体大鼠肝脏保存再灌注模型 ,观察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丙二醛 (MDA)含量 ,灌注液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活性 ,肝细胞形态学变化以及他罗利姆 (FK5 0 6 )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HPRI时 ,SOD活性显著下降 (P <0 0 5 ) ,AST活性和MDA含量明显升高 (均P <0 0 5 ) ,肝细胞形态发生异常变化 ;使用FK5 0 6后 ,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氧自由基是导致HPRI的重要因素 ,FK5 0 6能清除氧自由基 ,可以减轻HPRI。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2001-2008年外科收治的5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特点和外科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合临床表现,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15×109/L)及B超检查显示胆囊呈双边影即可明确诊断并立即手术治疗.本组52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49例,好转3例,疗效满意.结论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发展而来,血白细胞总数升高程度结合B超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完善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Paxill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xillin在55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切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Paxill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7.27%(37/55),在正常胃切缘组织中阳性率20.00%(4/2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axillin阳性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间、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不同胃癌浸润深度、不同TNM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axillin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检测Paxillin蛋白的表达有助于评价胃癌患者的预后,对于胃癌手术的根治范围及术后化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手术后患者免疫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Enteral immune nutrition,EI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组),分别于术后第2~8d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1d、术后第2d和第9d分别检测IgG、IgA、IgM、CD4+、CD8+、CD4+/CD8+、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并统计住院天数及用药期间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d两组的免疫指标均较术前1d有所降低,术后第9d肠内免疫营养组IgG、CD4+、CD4+/CD8+的表达较常规肠内营养组显著回升(P<0.05).两组在住院天数和感染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组较常规肠内营养组能更加有效地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