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PvuⅡ多态性对健康青年人血脂比值的影响及在高糖低脂(HC/LF)膳食诱导的血脂比值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56名[(22.89±1.80)岁]健康志愿者,给予7 d平衡膳食和6 d HC/LF膳食.分别于第1 d、第8 d及第14 d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水平,计算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log(TG/HDL-C)、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值.分离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分析LDLR PvuⅡ位点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间血脂比值差异.结果 不同基因型受试者血脂比值的基础值无明显差异.HC/LF膳食前后,无论是在受试人群整体还是男女分组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血脂比值均无明显差异.与HC/LF膳食前相比,在受试人群整体,不同基因型受试者LDL-C/HDL-C和TC/HDL-C均降低(P<0.05).男女分组分析发现,与HC/LF膳食前相比,HC/LF膳食后TC/HDL-C在男性和女性均下降(P<0.05),但不受LDLR PvuⅡ多态性影响;TG/HDL-C和log(TG/HDL-C)仅在女性升高(P<0.05),也不受LDLR PvuⅡ多态性影响;而LDL-C/HDL-C在女性P1P1基因型、P2携带者和男性P1P1基因型下降(P<0.05).结论 LDLR PvuⅡ位点多态性在健康男性青年与HC/LF膳食诱导的LDL-C/HDL-C改变可能相关联.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β2AR)Gln27Glu多态性对健康青年血脂及载脂蛋白比值的影响及在高糖低脂(HC/LF)膳食诱导的血脂及载脂蛋白比值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56例健康志愿者,给予7d平衡膳食和6dHC/LF膳食,于第1d、第8d及第14d取12h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和载脂蛋白(apo)AI、B100水平,计算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log(TG/HDL-C)、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apoAI/apoB100值。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分析β2ARGln27Glu位点多态性。结果血脂及载脂蛋白比值的基础值及平衡膳食后,无论是受试人群整体还是将男女分组分析,CC基因型受试者与G等位基因携带者之间均无明显差异。HC/LF膳食后,在整体受试人群中,G等位基因携带者log(TG/HDL-C)高于CC基因型受试者(P=0.038);男女分组分析发现CC基因型受试者与G等位基因携带者之间血脂及载脂蛋白比值无明显差异。与HC/LF膳食前相比,在受试人群整体,HC/LF膳食后apoAI/apoB100在CC基因型受...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究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XRCC4、RAD5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包括正常对照61例,食管癌患者123例XRCC4基因启动子区G-1394T(rs6869366)位点,以及RAD51-G135C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出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 XRCC4rs6869366位点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GT+GG)的携带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3.022,95%CI=1.487~6.142,P=0.002)。RAD51基因型GC和CC与携带GG的野生型个体相比,携带RAD51变异基因型(GC和CC)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患癌风险(OR=3.643,95%CI=1.501~8.842,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系统中的基因多态性很可能与食管癌发生的易感性有关,XRCC4G-1394T,RAD51-G135C位点多态性改变均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4.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2):130-132,139
目的探究XRCC7基因型分布与尘肺发病风险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尘肺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收集尘肺病病例组(72例)和对照组(46例)的个人相关资料,采集外周血样本并提取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分析XRCC7基因型GG、GT、TT多态性以及等位基因G、T分布的差异。结果 XRCC7基因三种基因型(GG、GT、TT),等位基因G和T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1,P0.05;χ~2=5.359,P0.05);基因型GG和混合基因型GT+TT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RCC7多态性与尘肺病的发病风险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95.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对糖脂代谢有重要影响,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具有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脂联素浓度随妊娠进程下降,而子痫前期脂联素浓度变化目前还有分歧,随研究深入将最终阐明脂联素与子痈前期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构建牛乳铁多肽(Lactoferricin B)的真核表达质粒pYES2/Lactoferricin B,实现其在酿酒酵母S.cerevisiae中的表达,并初步检测其不同变异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通过分别合成Lactoferricin B基因两条单链的部分序列,让其互为模板、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Lactoferricin B与3种变异的基因序列.将它们克隆到穿梭质粒pYES2中,构建pYES2/Lactoferricin B 及3种变异基因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Top10中,让其大量增殖.提取重组质粒经纯化后将其转化到S.cerevisiae中,通过营养缺陷型筛选获得重组酵母菌并通过半乳糖诱导使其表达目的蛋白.经离子交换柱纯化收集目的蛋白后,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比较Lactoferricin B及3种变异重组蛋白的抗菌活性.结果 经PCR扩增检验、DNA测序表明成功构建pYES2/Lactoferricin B与3种变异基因重组质粒.提取诱导后的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及质谱检测,证实目的蛋白的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4×103.在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实验中观测到Lactoferricin B和A17-Lactoferricin B产生了抑菌圈.结论 成功构建pYES2/Lactoferricin B及变异基因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能在S.cerevisiae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功能及抗菌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异鼠李素及橙皮甙对高密度脂蛋白(HDL)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方法 按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人血清HDL,分别加入5.0 μmol/L异鼠李素及橙皮甙温育3 h,然后利用Cu2 介导体外氧化修饰脂蛋白的方法,观察HDL氧化修饰不同时间,其234 nm吸光度(A234)、相对电泳迁移率(REM)、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及蛋白质羰基的动力学改变.结果 Cu2 介导HDL氧化修饰2、4、6、8、12及24 h后,其A234、REM、TBARS及蛋白质羰基含量均逐步增加;加入5.0 μmol/L 异鼠李素及橙皮甙的实验组,Cu2 介导HDL的氧化修饰分别延迟2~6 h和2~4 h;其A234、REM、TBARS及载脂蛋白羰基含量较对照组降低,异鼠李素实验组分别降低16.3%~46.9%、0.6%~25.2%、9.2%~28.4%及11.6%~45.2%;橙皮甙实验组降低1.5%~30.0%、1.4%~13.3%、6.6%~18.8%及14.4%~62.0%.结论 异鼠李素及橙皮甙可抑制Cu2 诱导的HDL的氧化修饰,且异鼠李素的抗氧化作用比橙皮甙强.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酯酶基因内含子8 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HDL亚类组成的变化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152例高脂血症患者和128例血脂正常者的脂蛋白酯酶基因内含子8 HindⅢ多态性、HDL亚类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 结果: 高脂血症组和对照组均以H+H+基因型为主,但高脂血症组H+H+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H-和H-H-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脂血症组H+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脂血症组和正常对照组H+H+基因型者血清TG明显高于H-H-者;高脂血症组H+H+基因型者apoB100、TG/HDL-C比值明显高于H-H-者(P<0.05)。高脂血症患者H+H+基因型小颗粒的preβ1-HDL、HDL3b相对含量多于H-H-者,大颗粒的HDL2a、HDL2b相对含量少于H-H-者;正常对照组H+H+基因型HDL3c多于H-H-者,而HDL2a少于H-H-者,其差异均显著(P<0.05)。 结论: 中国人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酯酶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HDL亚类的组成相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G蛋白β3亚单位(G-protein β3 subunit,GNB3)基因825C/T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肥胖有关联,为探讨肥胖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成都地区270名非肥胖者及129例肥胖患者GNB3基因825C/T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采用酶法和单向免疫扩散法对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GNB3基因825C/T位点C、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肥胖组为0.531、0.469,在非肥胖组为0.528、0.472,两绀间等传基因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人825C/T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0.471,合并组)较德国白人的0.319显著增高(P<0.01),而低于非洲黑人的0.788(P<0.01),与日本人的0.487相近(P>0.05).825C/T位点在非肥胖组TT基因型携带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CT基因型者(P<0.05);在肥胖组CC基因型携带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CT基因型者降低(P<0.05).进一步按件别分层后,这种差异仪在相应各组的男性、女性亚组存在;此外,非肥胖男性TT型者、女性CC型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 Ⅰ水平分别低于和高于相应业组CT型者(P<0.05),肥胖男性亚组TT型者血清载脂蛋白A Ⅰ水平高于CC型者(P<0.05).结论 GNB3基因825C/T多态性与中国成都地区汉族人肥胖无关联,但与血清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和载脂蛋白A Ⅰ水平含量有关,且具有性别差异存在.  相似文献   
100.
为了得到人源性神经营养素-6(N eurotroph in-6,NT-6)成熟肽片段,本研究以经测序鉴定的人源性NT-6 cDNA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 lym erase cha in reaction,PCR)扩增得到NT-6蛋白成熟肽编码区基因片段;将该基因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GEX 1-λT,构建重组原核融合表达质粒pGEX-NT-6;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 l-βD-th ioga lactos ide,IPTG)诱导的条件下,观察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JM 109中的表达情况;利用蛋白回收试剂盒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结果表明经PCR扩增后,得到一分子量为460 bp左右的片段;含有该片段的重组质粒经电泳及双酶切鉴定表明,所得到的重组质粒即为含有目的片段的pGEX 1-NT-6;与带有pGEX 1-λT质粒的细菌相对照,pGEX 1-NT-6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JM 109,在IPTG诱导下表达了特异性的融合蛋白,该蛋白分子量为41 KD。获得的融合蛋白经凝血酶酶切后,得到了分子量大约为15 KD的NT-6成熟肽。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人源性NT-6成熟肽编码区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并纯化了其表达产物,为研究人源性NT-6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