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评估远端稳定生物型股骨柄治疗青壮年股骨近端骨折合并不可逆转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15例股骨近端骨折合并不可逆转髋关节青壮年疾患(平均46.7岁,男6例,女9例),均用广泛微孔涂层远端稳定生物型股骨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第1年1、3、6、12个月及第2年开始每年1次门诊随访,分别拍摄骨盆前后位,术侧股骨正侧位X线片,双下肢全长体层摄影。测量比较术后1月与末次随访股骨假体垂直下沉的距离。同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假体固定情况、假体周围骨吸收情况。末次随访利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患髋功能,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以下)。结果 平均随访(45.5±21.7)月,股骨近端骨折平均在12.6周内愈合。末次随访和术后1月时的股骨假体下沉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术侧偏心距平均为35.8 mm,对侧为34.5 mm,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平均89.5分(范围86~97分)。1例在Gruen1区出现骨丢失。2例轻度跛行,1例发生大腿痛,1例发生膝关节前方疼痛。未见假体脱位,松动,感染。结论 广泛微孔涂层远端固定型股骨柄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合并髋关节疾患的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这种方法既为骨折提供了良好的复位和初始稳定性,又同期解决了髋关节疾患,获得了良好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2.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并向全国蔓延。相较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2019-nCoV致死率更低,但却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致病力。截至2020年2月22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6936例(武汉36174例)[1];截至2月11日,全国医务人员感染3019例[2],远远超过了"非典"疫情感染人数。骨盆、髋臼骨折是创伤救治中最为复杂的病情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3]。骨盆、髋臼骨折常发生于高能量损伤,容易合并大出血、重要脏器损伤等严重情况,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4]。病毒流行为疫区骨盆、髋臼骨折院前急救、急诊诊疗、手术策略、麻醉和围手术期管理等医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疫情流行期间,为了降低骨盆、髋臼骨折救治过程中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相互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骨折预后水平,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统筹传染病和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方案,制定严密的诊疗计划,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为响应党中央号召,科学战"疫",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肺炎防治和创伤救治相关诊疗指南[5,6,7,8,9,10],特制定此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COVID-19疫情期间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提高治愈率,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3.
本文就外泌体构成、分泌及摄取相关理论,外泌体在骨代谢的调控、骨与关节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方面的相关作用,以及在再生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重点介绍,以进一步发掘外泌体潜在的研究及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总结应用微创锁定钢板固定股骨远端AO-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锁定钢板固定股骨远端C型骨折46例患者的完整资料.骨折按AO分型:C1型6例,C2型22例,C3型18例.开放性骨折12例.手术方式为:直视下复位并临时固定股骨髁部,采用间接复位技术以锁定钢板桥接固定于股骨干.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6 min,平均失血量284 mL.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4.8个月.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3~6个月).7例发生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评定:优26例,良18例,中2例,优良率95.6%.结论微创锁定钢板固定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及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适用于股骨远端C型骨折中各亚型骨折的固定.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α-半水硫酸钙(α-calcium sulfate hemihydrate,α-CSH)/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人工骨材料(以下简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方法 采用水热法将二水硫酸钙脱水制备α-CSH,可溶性钙盐和磷酸盐反应法制备β-TCP。将α-CSH、β-TCP粉末按照不同比例(10∶0、9∶1、8∶2、7∶3、5∶5、3∶7)混合,分别与浓度为0.1%、0.25%、0.5%、1.0%、2.0%的HA溶液以及去离子水,以液固比0.30、0.35混合,制备HA/α-CSH/β-TCP、α-CSH/β-TCP复合材料。将制备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初凝/终凝时间测定、降解测定、抗压强度测定、溃散情况观察、可注射性实验以及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成功制备HA/α-CSH/β-TCP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表面粗糙,不规则片块状颗粒、条状颗粒密集堆积,表面呈微孔结构,孔径主要在5~15μm之间。随β-TCP含量增加,复合材料初凝、终凝时间均增加,降解率降低,抗压强度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