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目的:回顾性分析瘤内无水酒精注射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纳入经确诊的瘤灶最大径≤5cm、总数≤3个且无肝外病灶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42例.各病灶行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共3~4次(1次/周),注射后隔日行局部高频热疗1小时,温度41℃ ~43℃.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疗后AFP下降率为95.2%、总客观缓解率为61.9%、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34个月、中位生存期40个月.肝内单发病灶较2~3个病灶的患者有生存优势(P<0.05).全组治疗后l度及2度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为42.8%,1度及2度疼痛为38%,1度发热为31%.结论:该联合方案对治疗瘤灶最大径≤5cm、总数≤3个且无肝外病灶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较好且毒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紫杉醇白蛋白联合顺铂对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护理措施的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腹部肿瘤科接受治疗的卵巢癌患者共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予以传统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试验组予以紫杉醇白蛋白联合顺铂治疗,两组均给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疗效情况、癌症转移率和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各项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癌症转移率低于对照组,但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紫杉醇白蛋白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效果较为明显,辅以完善的护理措施,将更加有利于患者的积极预后。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20所医院营养管理形式及肿瘤科护士营养认知的现状,为制订针对性的肿瘤营养学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肿瘤科护士营养认知问卷,选取西南地区20所医院肿瘤科护士,采用肿瘤患者营养认知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研究共发放235份调查问卷,回收235份,有效问卷219份,有效回收率93.19%。结果 32.42%的肿瘤科护士所在科室未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或营养评估,科内负责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的人员主要为护士,占比为80.41%和70.27%。营养筛查方法是营养风险筛查2002、营养风险指数、主观全面评定问卷,占比分别为77.70%、34.46%和26.35%。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是主观全面评定问卷、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价法、营养不良筛查工具,占比分别为57.43%、52.03%及37.84%。当患者出现营养不良风险时50.68%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指导,14.19%的护士会同时请营养师、主管医生处理,6.08%肿瘤科护士所在医院有专门营养科医生进行临床处理。轻度营养不良患者每月治疗需200~500元,中度为500~1 500元,重度为1 500元以上。结论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估主要由护士完成,但护士对营养专业知识知晓率偏低,不足以支撑现有的营养支持体系,尽管国家对肿瘤专科护士培养的内容已经包含营养的宣教,但无法满足现有患者的需求,科室要完善营养支持体系的构建,并制订培训计划,提升护士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旨在构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osine kinase-1,sFlt-1)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Flt-1,并观察sFlt-1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总RNA,扩增Flt-1基因胞外1-3结构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Flt-1,测序鉴定基因序列。将重组质粒转染Lewis肺癌细胞,采用RT-PCR和SDS-PAGE检测sFlt-1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sFlt-1对VEGF诱导的HUVECs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插入片段序列正确;②sFlt-1在基因水平成功表达且转染后的Lewis肺癌细胞能分泌表达sFlt-1;③含sFlt-1的细胞上清液可明显抑制VEGF诱导的HUVECs增殖。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Flt-1,sFlt-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获得有效表达,且表达的蛋白可明显抑制由VEGF诱导...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全身静脉化疗和体外放疗在宫颈癌Ⅰb2期到Ⅱb期患者术前辅助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眉山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原发性宫颈癌患者220例,在行手术治疗前,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组72例,全身静脉化疗组75例和体外放疗组73例,术后1个月观察3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症状缓解、肿块消退情况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1)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组总缓解率83.33%(60/72)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68.00%(51/75)和体外放疗组64.38%(47/73),P值均<0.05;(2)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组患者的肿块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和体外放疗组,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63/72),明显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的72.00%(54/75)和体外放疗组的68.49%(50/73),P值均<0.05;(3)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组的无反应比例43.06%(31/72)明显高于体外放疗组20.55%(15/73),P值均<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Ⅰb2期到Ⅱb期宫颈癌患者病情的发展,能提高近期临床症状缓解率,疗效优于全身静脉化疗及体外放疗,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及糖酵解相关基因己糖激酶-Ⅱ(HK-Ⅱ)、乳酸脱氢酶-Ⅴ(LDH-Ⅴ)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并阐释三者对H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56例新鲜肝癌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IF-1α、HK-Ⅱ和LDH-Ⅴ等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细胞癌组织中HIF-1α、HK-Ⅱ和LDH-Ⅴ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75.0%和67.9%。HIF-1α、HK-Ⅱ及LDH-Ⅴ三者的阳性表达均与HCC的有无肝硬化背景、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肝门淋巴结转移、有无门脉/胆道癌栓的形成、有无静脉侵袭及包膜完整与否等因素相关,P<0.05;而与HCC患者的性别、年龄、HBsAg阳性或阴性、血清AFP高低及癌灶的直径大小等指标无关,P>0.05。结论:HK-Ⅱ、LDH-Ⅴ基因与HIF-1α基因的同步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协调作用,共同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反映了HCC的生物学行为,可以将三者作为预测HCC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四川7家医院住院老年肿瘤患者综合评估结果及预后。方法 2012年7月到2014年1月间对四川省7家医院488例年龄≥65岁的住院老年肿瘤(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老年综合征情况并比较不同功能组患者随访1年的预后情况。应用SPSS 22.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488例患者中严重合并症占76. 4%(373/488),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受损占68. 6%(335/488),视力障碍占68. 2%(333/488),跌倒高危人群占51. 0%(249/488),社会支持不足占10. 0%(49/488)。65~75岁组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患者比例高于76~85岁和 85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37. 5%(183/488)的老年肿瘤患者随访期内发生肿瘤恶化进展/复发,功能障碍组患者恶化进展/复发率(41. 5%,92/222)高于功能独立组(16. 7%,4/24)和失能组(36. 0%,87/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的1年死亡率为11. 9%(58/488),功能独立组无死亡,失能组死亡率(21. 1%,51/242)高于功能障碍组(3. 4%,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接受化疗的273例患者中76. 9%(210/273)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失能组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的比例为100. 0%(96/96),高于功能障碍组(67. 1%,110/164)和功能独立组(30. 8%,4/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 79. 9%(218/273)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化疗副反应,其中≥3级副反应率为19. 0%(52/273),不同功能组间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08)。结论老年综合征在住院老年肿瘤人群中普遍存在,其中合并症和IADL受损最常见,部分功能障碍患者易发生肿瘤恶化进展/复发,失能患者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的比例和1年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双生子法探索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青少年脑灰质容积、皮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募集12~18岁双生子。采血液标本提取DNA进行卵型鉴定;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进行智商测定;用3.0 T MRI进行头颅结构扫描,采集全脑166层矢状位图像并处理计算个体脑皮层分区灰质容积、皮层厚度;使用双生子结构方程分析遗传和环境对脑灰质容积、皮层厚度的影响。结果纳入57对双生子,其中同卵双生子30对,异卵双生子27对。灰质容积的最佳模型为AE模型,其中各脑区遗传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层厚度的最佳模型为ACE模型,各脑区中仅双侧扣带回及右侧额叶遗传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脑区遗传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影响各脑区皮层厚度的遗传度(A)、共享环境因素贡献度(C)与特异性环境因素(E),特异性环境因素(E)贡献度明显上升。结论在灰质容积和皮层厚度中,青少年脑的可塑性变化可能主要体现在皮层厚度改变上;遗传因素对灰质容积的影响主要驱动因素为皮层面积扩张,而非皮层厚度。  相似文献   
69.
罗霞  杨露 《现代肿瘤医学》2019,(22):3982-3985
目的:探讨放疗前后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头颈部肿瘤科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24 h、出院前24 h、出院后3个月负性情绪的得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前24 h心理状态总得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焦虑、抑郁、愤怒、总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规范化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这为临床中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构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构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条目池;通过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形成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初始量表,采用该量表对130例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以验证该量表的信度、效度;描绘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找出最佳高危临界值及其对应的识别能力。结果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包括3个维度和22个条目;量表的3个维度和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05、0.683、0.751、0.79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28[P=0.013,95%CI(0.594, 0.862)],最佳高危临界值为5.5,其对应的灵敏度为0.909,特异度为0.47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临床工作中筛查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风险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